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铜仁市第十中学 沈佳仁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标分析】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对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课时规划】
学习内容 预设课时
生活中的透镜 1
【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初步区分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素养目标:通过对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科学素养。
二、重点、难点: 重点: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简单构造及成像特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难点: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法 多媒体演示法
四、学习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希沃白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发问题 前节我们学习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和发散作用。哪么,透镜对人们有什么用?也就是所可以做成哪些为人们利用的仪器或工具呢? 提示:生活中只要光穿过透镜进行使用的工具都可以。 大家一起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别学习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可能的答案有:眼镜,摄像头,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自觉的进入学习角色。并主动学习。
新课探究 任务一、放大镜 放大镜 提问:报纸上的字太小了老爷爷看不清,你给他想想办法该怎么办?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工作原理:凸透镜离物体很近,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处; 成像性质:正立的、放大的像; 成像大小的调节:凸透镜离物体越近,像越小;适当增大距离像变大。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理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分组总结,然后集体补充。 学生经历自我学习过程,体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价值。
任务二、实 像和虚像 实像和虚像 利用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把蜡烛点燃放到离凸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用遮光板放在蜡烛、透镜和透镜、光屏之间,观察光屏上有没有像。 让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透镜,直到光屏上像消失,然后通过透镜看蜡烛,发现在物体同侧有放大的像。把不透明的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在物体同侧看光屏,没有像。把屏放在像和物体之间,通过透镜还可以看到像。 学生观察到:原来光屏上有像,遮光板挡住后就没有像了。 学生观看现象后总结两个像的不同,就得出实像和虚像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任务三、照相机 照相机 PPT展示拍摄的神舟14号宇航员返回的照片,提问这些照片通过什么机器得到的? PPT展示照相机结构图给同学们看。 提示注意:看照相机由哪些部分组成,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那个长一些,像和物体大小、正倒关系怎样。 共同总结: 照相机主要构造: 镜头: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承接像的)。 调节系统:取景窗、光圈环、调焦环、快门等。 2、成像原理: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比较远。 3、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的。 4、利用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演示照相机的工作过程,和调节像大小的方法。要使像变大物体靠近机头,同时镜头往前伸。像要变小,则相反。 观看视频后自行总结,并回答。 组成:镜头、胶片、快门、调焦等。 距离: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比像到镜头距离长。 像的特点: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缩小的。 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训练学生学会观察、聆听、比较,然后总结。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活动四、投影仪 投影仪 活动一、利用幻灯机播放《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片段,提问电影放映机的成像是怎样的? 活动二、PPT展示投影仪构造。 投影仪基本构造: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相当于物体 屏幕:即光屏,承接像的工具。 成像原理:投影片(物体)离镜头很近,像离镜头很远。 成像性质:倒立、放大的实像。 调节成像大小的方法: 要使像变大,物体靠近镜头,同时镜头远离屏幕;要使像变小,物体远离镜头,同时镜头靠近屏幕。 学生看到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投影片要倒插,即所成的像和物体是倒立的。 投影仪的基本构造是:强光源、投影片、镜头、屏幕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经历幻灯机工作过程,亲眼看到投影仪成像特点。感觉到物理现象的亲热,物理就在身边。
拓展提升 完成拓展提升练习
总结反思感悟升华 课本中将"生活中的透镜"安排在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安排在第三节,可能出于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已经有一定感性认识基础的光学器材入手,再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从实际到理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进行教学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安排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往在教学中按部就班学生反应不是很好,所以今年我们按两套方案进行,方案一:先学习"照相机",包括照相机的成像特点,成像原理,调节方法。方案二:先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用画图的方法画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再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发现两套方案都非常不错,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第二套方案更佳。
迁移应用 小结学习收获; 反馈练习
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成放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一、照相机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像的性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成像性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破了教材原来安排的顺序,把放大镜提到最前面学习,通过使用它看书上的字,并类比前面刚学面镜成像,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这样由最简单并且最熟悉的放大镜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很贴近生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学起来也非常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