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1、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因为不想再被人看穿,于是学会了隐藏。因为不想再被人伤害,所以学会了伪装。
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4、在冬天的餐桌上谈论春天的花朵,是奢侈;在春天的花园里幻想秋的落叶,是无情。
5、最伤人的就是,昨天还让“青菜”觉得自己意义非凡的人,今天就让“青菜”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蕴含人生哲理的经典句子
6、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7、其实有些事是并不一定要去戳破的,隔着这层膜,也许,可能是比面对面好得多。
8、当“青菜”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青菜”的缺点。
9、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需要在乎太多,用心去感受生活,忽略那些沉重的包袱,这样才会活的精彩。
10、叹青春太快,因为自己无可回头。恨生不逢时,因为不想承认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拼命过。
11、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2、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3、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4、路由“足”与“各”组成,所以才“人各有路”;正因为“人各有路”,所以才人各有成。
15、想要挽回的时候,先想清楚。要分清是不甘,是遗憾,是愧疚,还是真的还爱着。
16、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7、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向里面放一块糖,这杯水就会变甜,一味地灌进苦水,它就会苦不堪言。
18、相信自己,总有那么一天,有一个人,会走进你的生活,让你明白,为什么你和其他人都没有结果。
19、每一份感情,都是理解中丝丝连心;每一颗真心,都是包容中风雨同行,与温暖相伴与懂得相携。
20、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21、这世上最累的事情,莫过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碎了,还得自己动手把“年糕”粘起来。
22、爱可以简简单单,但不能随随便便。我的微笑可以给任何人,但我的心只能给一个人。
23、人活在世上总是有太多的牵绊,太多的不舍,因为那些旧东西烙上了昨日的欢痕,所以总是狠不下心来。
24、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深深的话我们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25、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26、珍惜手边的幸福,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也许,你的一生也就只有那么一个人会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27、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8、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9、最大限度的学习赚钱的本领,钱是一个人活着的根本,是做人的尊严,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30、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么你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你是坐骑还是骑手。
31、频频回头的人,自然走不了远路。人活着,就应该往前看,只留给世界一个背影。
3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3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4、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5、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6、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对你满意,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是徒劳无功的,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37、人生四大悲剧:能力配不上梦想,收入配不上享用,容貌配不上矫情,见识配不上年龄。
38、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另一面,请不要把他的另一半逼出来。给他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攒人品。
39、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40、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写作指导篇
作文指导 | 材料作文导写
【原题呈现】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
以上文字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给出了观点,“扶正祛邪”,观点基本没有“不赞同”的空间。没有限定文体,理论上可以百花齐放,实际上同学们写议论性作文居多。这里,我们就用写议论文的常用思考框架来审题立意。
这个框架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是什么
“扶正祛邪”,从治疗人体疾病说,是为了使身体恢复健康。从比喻出发,联想到社会生活,是为了使人民安居乐业。
扶正,扶什么正?就是让身体健康的条件。
祛邪,祛什么邪?就是让身体生病的因素。
从比喻性的联想出发,我们可以从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条件和使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方面构思成文。
【行文示例】
“扶正祛邪”,就是扶和平之正,祛暴力之邪;
“扶正祛邪”,就是扶公平之正,祛不均之邪;
“扶正祛邪”,就是扶自由之正,祛专制之邪;
“扶正祛邪”,就是扶科学之正,祛愚昧之邪;
“扶正祛邪”,就是扶仁爱之正,祛贪婪之邪;
……(还可以继续联想)
“是什么”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来理解话题。这种写法是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是每个学写议论文的同学的必备技能之一。
2、为什么
为什么要“扶正祛邪”?有两种论证方式,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
归纳论证,举出以往的若干成功“扶正祛邪”的例子,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是可以继续运用的。
【行文示例】
亲贤臣,远小人,“扶正祛邪”,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杀贤臣,“扶邪祛正”,此后唐庄宗所以倾颓也;
兴科学,倡民主,启蒙思想,废弃专制君主,正气浩存,此西方文明所以繁荣兴盛也;
论血统,搞歧视,愚化百姓,开动战争机器,邪气入侵,此两次世界大战之沉痛教训也。
演绎论证,运用已知的公认的理论,证明“扶正祛邪”的正确性。这种理论,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尽量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可以借用自然科学上的理论。
【构思示例】
论点:扶正祛邪是有机体的生存必需条件。
论证依据:生命以负熵为生。
物理学认为,宇宙处在“熵增”的过程中,从有序走向无序,生命也是如此。为了对抗熵增,生命就需要不停地摄入“负熵”(食物)。一切生命都是对抗熵增的存在,终其一生需要“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生命不能静止不动,一旦停止了对无序的抵抗,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
人类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类似生命体的存在,是某种意义上活着的有机体,以“有秩序”为健康标识,需要持续不断地对抗“无序”。有序,即为“正”;无序,即为“邪”。“扶正祛邪”是人类社会健康存活的必要条件。
3、怎么样
怎么样“扶正祛邪”?
中医是怎么做的呢?中医的做法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中医既总结普遍适用的经典药方,又根据实际情况“辨症医治”,充分考虑个体特点。
借鉴中医的做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用公认的原则做指导,也要考虑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行文示例】
怎样“扶”?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
怎样“祛”?以前人经验为标准,确定病灶;以现实效果为导向,适时调整。
怎样“扶正祛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范文一
养浩然正气,祛内外邪气
“扶正祛邪”乃是中医扶正固本、祛除邪祟的治病救人之法。治疗身体之疾如此,养护人生又何尝不是?面对红尘滚滚,世俗纷纷,当如何抵御邪气侵袭,唯有养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强基固本,不入“病”途。
“乱花渐欲迷人眼”,多少名利现在大行其道,张牙舞爪,一众网红热衷于赚流量、博眼球,一众少年贪享乐、重安逸。少男少女高呼“颜值即正义”,浓妆艳抹、搔首弄姿,只为在某些视频平台引流,粉丝数、点赞量成了他们心中最崇高的追求。金钱、名气,轻易攻陷这些少年的心。为何?只怪其正气不足,精神空虚,才会让社会的歪风邪气肆意侵袭。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世界总有人即使身处黑暗,也常心向光明。总遭人冷眼,雷海为却热爱诗歌,终于在诗词大会中脱颖而出;常被人歧视,宋彪却苦练技能,终于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斩获金牌。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其处境有多少艰难困扰?其周围有多少歪风侵袭?其生平又有多少无眠长夜?面对人生之迷途,现实之枷锁,唯有一身正气者赢,唯有一生要强者胜。
个人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唯有一代代青年人,无数个个体,都养一身正气,方能让这土地上长满庄稼,而非滋生野草。
为何某知名女主播因偷税漏税被处罚后,网上会一片叫好?为何某公知罗某平发表侮辱英烈言论后被处罚时,群众们齐声点赞?又为何反映志愿军精神的电影《长津湖》上映后,票房会不断刷新纪录?天下苦流量久矣,厌邪气久矣。一个健康的社会,是不能容忍宵小之辈一直跳脱下去的,正气终有压倒邪气的一天。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俄乌冲突加剧,香港疫情爆发。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国家社会正本清源,扬社会正气,虚社会邪风,形成一股正能量的全社会的认知感。
其险也若此。人若正气不足,则脾胃虚弱,易遭邪气入侵,易有身体之疾;心若正气不足,则精神空虚,易受名利干扰,会有心理之疾;国若正气不足,则思想混乱,易受外部势力蛊惑,会有动荡之忧。
吾善养浩然正气,唯有养得了正气,才有了人生的底气,才有了面对未知的勇气,方可一往无前,无往不利。
范文二
扶中华文化之正,祛鬼神异端之邪
“扶正祛邪”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扶正固本祛除邪祟的治病救人之法,治疗身体之疾如此,治疗人生亦是如此,在这世俗议论纷纷、浩谣者极多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抵御这“寒霜侵袭”?
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中,社会上有许多名利一直在大行其道,张牙舞爪,有一些网红热衷于赚流量赚名利。一些少年贪享乐、重安逸,少男少女的追星现象以及那些网络上所流传的“颜值即正义”“三观跟着五官走”等等不理智现象的出现,并带给了我们沉重的反思。为了一些点赞、名气、粉丝,就会不择手断的进行浓妆艳抹、搔首弄姿。金钱、名气…却会轻易攻陷这些少年的心。为何 只怪其正气不足,精神空虚,才会让社会的歪风肆意侵袭。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文物让外友人唛啧赞叹,西方思想使中国同胞大开眼界,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却有一位在大洋彼岸的邻居想要潜入城中,动摇民心,散播病毒,“丧文化”传入国内,引发不少青少年随波逐流,大行“躺平”之道… 《复联》等超级英雄”电影,,吹嘘个人英雄主义,忽视团队精神,动摇青少年意志。
要清除剿灭这株顽固的毒株,依我看:治标不治本“的西药并无碑益,只有“扶正祛邪”的中药,才是唯一良方,西药重在药到病除”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压制病毒,明清政府好用西药、闭关锁国,阻断文化交流,钳制思想,他们见药效快,便认为这是良方,殊不知它还有致命副作用一思想日益封闭,社会日益僵化,这好比感冒乱吃抗生素,连体内的关键脏器“中国文化都被累及,前人用血的教训,证明了此路不通
相比之下,中药注重“扶正祛邪”,“扶"意味着借助社会力量来帮助他站立,而不是拉——强制性的肋迫他起立,这意味着:在当前发展迅捷的时代应该主动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授方式而不是正襟 在博物馆里静候他人参拜。3D打印四羊方尊巧克力,可以使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深切体会跪乳之恩中的“孝”道,此为“扶”之意
“祛”意味着过滤血液中病毒,对于迷惑性的有害成分,当局坚决制止传播,而非正误分明的文化内容,则留给人们自评价辨析,于假丑中强化个人辨识,换句话说·即保留有益的一面,祛除有害的物质。
迈向光明之路,注定荆棘从生,每个人都要学会学握这社会这艘巨轮的舵,我们作为接班人的青年,也应当思考我们能为下一代留下些什么,只有遵循了这套扶正祛邪的良方,我们才能问心无愧地把生机勃勃的中华文化,传承给中华的下一代世界的下一代。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铿锵玫瑰 傲雪桂梅
前段时间,“张桂梅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字样出现在微博热搜,网友一致评论:“她值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的第289页刊有一张记录下张校长和孩子们灿烂快乐笑容的照片。书中是这样记录她的: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千万乡村女孩的梦想。
张桂梅校长的事迹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但是每当网友们看到她桌前铺满的五颜六色的药瓶,看到她贴满膏药的右手,看到她在接受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时甚至不能自主行走,这一个个的细节牵动的是无数人的心……
人永远是最鲜活的,即使大家早已熟悉张桂梅的故事,可是在深入挖掘出故事背后的角落时,会更加被这种鲜活感动。因为人性本就具有善良的底色,真善美是永远值得被弘扬的。
她曾说过:“心有所信,方得行远,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培养的学生才能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伟大奇迹的内驱动力。理想不是随波逐流,是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的熊熊火焰,它耀眼夺目,在张校长的身上是伟大而真实的写照。
不为人知的是,张桂梅校长的名字背后有一个小插曲,她曾叫张玫瑰,因为她的出生地被称作“赤玫火笼”,意为“开满野玫瑰的地方”。后续由于办理户口的同志不会写玫瑰两个字,所以改为了桂梅。
从东北原野到云南边疆,当看到一座座巍峨的大山挡住了乡村女孩们看到外面精彩广阔世界的去路时,张校长用守护和陪伴告诉学生:我一直在。她恪守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带领着2000多个女孩从山沟中走出,让孩子们有机会书写更加明媚的未来。她不畏风霜,实现从铿锵玫瑰到傲雪桂梅的转变,正是“凌寒独自开”,造就了“梅花扑鼻香”!
这个世界上有各色各样的人,有的百折不挠九死无悔,有的遇到困难抱头鼠窜,有的以一己之力改变众多人的命运,是这些坚守理想的人们的选择坚持,构筑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奇迹,也大力推动着历史的前行。
11月6日,张桂梅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这一荣誉的颁发,意味着她以楷模之形象,以桂梅般的坚韧精神,常驻众人心间。张桂梅校长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自己的宣言,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小我”与“大我”之间做出的坚定选择,也构筑了这个世界的纷繁美好。她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燃烛精神照亮山区女孩们的人生,同样照亮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前进之路。我们需要学习道德模范张桂梅的先进事迹,继承与发扬她的高尚品格,作为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拓展训练篇
槐,《说文》曰:“木也,从木鬼声”。它作为一种常见的树木,材质细密,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和器物用具,花蕾、种子、根皮均可入药。因此它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槐树的记载:“东三百里,曰首山……木多槐”。《穆天子传》也有记载:“(天子)遂驱,升于弇山……而树之槐”。《管子》也有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槐”。槐树频频在这些古老的典籍里出现,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可见一斑。人们聚在一起休憩、游戏、议事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常常坐在槐树下面。
早在周代就有了“三槐九棘”的制度:左九棘,为公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公侯伯子男之位;面三槐,为三公之位。因此世人就以“槐棘”来指三公九卿之位了。中国古代一般把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而古人又把槐和鼎联系在一起,用“槐鼎”来比喻三公之位,或者用来泛指执政大臣。如《后汉书·方术传论》有“越登槐鼎之位”的说法;《宋书·王弘传》也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记载。由此可见,槐树已经逐渐成了政治地位的象征。
槐还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政治道德含义,在中国古代为什么许多重要场所、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场所往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据说汉宫中即多种槐树,唐朝宫廷更是普遍。唐诗中有很多描述槐树种植地点的诗句。例如,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有“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之句;白居易《寄张十八》有“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之句;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有“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之句。从上述诗人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唐代不仅是宫观旁的驰道才种槐树,似乎所有的官道两旁都是可能种植槐树的,而且李贺诗中的“官槐”一词,把“官”字与“槐”字直接并列,更能体现槐树与政治的关系。
由于“槐”与“怀”同音,槐树逐渐还具有了怀来人才的寓意。郑玄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人才是国君治国理政的助手,必须德才兼备,槐树作为招揽人才的象征,也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道德蕴含。槐树能够“怀来人”同理也就能
“怀来神”。《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槐树竟然还具备了评判神之有益无益的神奇功能,这可能是其招揽人才寓意的延伸。
正因为如此,槐树后来与科举文化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还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学士院第三厅,学士阁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旧传居此阁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余为学士时目观此事。”当时的“学士”为了图吉利,争相入住“槐厅”,也是因为槐树具有官运亨通的吉祥寓意。从举子的角度看是官运亨通,从君主的角度看就是得到了满意的人才。唐宋文学中对槐树的这一寓意也有不少描绘,如武元衡《酬谈校书》有“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之句,杨万里《槐》有“阴作宫街绿,花开举子忙”之句,使用的正是槐树的这层寓意。
(摘编自黄金灿《槐树历史文化意蕴趣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槐很早就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联系,所以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等。
B.随着历史发展,槐树逐渐成为政治地位的象征,“槐鼎”喻“三公之位”。
C.槐有崇高、庄重等政治道德含义,与政治相关的场所都会有槐树的身影。
D.中国古代君主在学士院第三厅种植巨槐,是为了招到满意的人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诗,意在论证槐树在宫廷里种植普遍。
B.本文引用《梦溪笔谈》中的故事,论证了槐树与科举文化的密切关系。
C.全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论述了槐树与政治、科举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D.本文引经据典,用大量丰富的论据,证明了槐树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槐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休憩、游戏等常在槐树下进行。
B.周代,槐有代表政治地位的象征意义,有“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
C.槐有鉴别神的有用无用、有益无益的功能,可能是其怀来人才寓意的延伸。
D.在中国古代,槐树与科举文化产生了密切联系,有“花开举子忙”的说法。
答案与解析篇
1.(3分)B(A.因果倒置;C.不是都会种植;D.是学子们认为槐厅吉利。)
2.(3分)A(李贺等人的诗,意在证明在唐代槐树种植普遍。)
3.(3分)B(“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的说法不是周代的,而是《宋史》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