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复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14: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复旦附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一 积累应用37分
1.课内外名句填空(10分)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谢灵运住宿地景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登高》中直接描述自我形貌的一句是__________。
(6)__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邶风·静女》中姑娘藏起来,小伙子的反应是“__________”。
(8)《涉江采芙蓉》中,回望旧乡,只看见“__________”。
(9)__________,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10)__________,九月授衣。(《豳风·七月》)
2.根据平日积累填空(10分)
(1)第一单元选入了昌耀的诗作《__________》。
(2)第一单元课文《百合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
(3)《哦,香雪》中,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被姑娘们私下里称为“__________”凤娇对他特别有好感。
(4)《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__________(人名)的事迹。
(5)钟扬因为努力收集几千万颗种子,致力于建立种子“宝库”,被称为“__________”。
(6)“误落尘网中”出自陶渊明的组诗《__________》。
(7)写《琵琶行》时,白居易被贬为__________。
(8)《诗经》现存305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9)“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功用的概括,其中“__________”主要是引起读者的精神感动与奋发,“__________”是交际功能,可以借助《诗经》进行交流,甚至完成外交任务。
(10)对于《邶风·新台》中“鸿则离之”一句中的“鸿”字,__________(人名)另辟蹊径,在《诗新台鸿字说》中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提出应解释为“癞蛤蟆”,这一说法被研究者广泛接受。
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
(1)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周南·芣苢》)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列缺霹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5)这次第(李清照《声声慢》)
(6)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7)其新孔嘉(《豳风·东山》)
(8)逝将去汝(《魏风·硕鼠》)
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豳风·七月》)
二 阅读4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3分)
中小学青少年劳动状况调研报告
王玉香 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人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创造性得以呈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性途径。但近年来,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导致“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式微”。社会上有部分人存在鄙视劳动、崇尚暴富甚至厌恶劳动的错误观念,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青少年劳动状况调查问卷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受访的男生占41.6%,女生占58.4%。中小学受访群体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以小学和初中学生样本为主。
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 中小学生样本,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于初中及以下,约为54.62%。
2.家庭收入水平: 中小学生样本中家庭收入水平在当地处于较低水平的为11.17%,比较高水平的家庭比例要高出4.57%。
3.家庭子女数量: 受访群体中,中小学生样本家庭二孩为65.74%,三孩及以上为13.6%。
二、中小学生劳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可以接触的劳动类型主要有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因此,调查主要聚焦他们参与这几种劳动的情况。
1.中小学生的劳动状况不容乐观
(1)家庭劳动时间不足,劳动类型受限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统计发现,超过85.30%的中小学生每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长在2小时及以下,其中67.52%为1小时及以下,34.92%不超过半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在具体的劳动方式上,会打扫卫生与清洗餐具分别为96.10%与84.40%;会垃圾分类、照顾长辈或弟妹分别为66.80%与57.70%;至于购买家庭用品、做饭、家庭种植饲养、家庭物品的简单维修、缝补衣服的技能掌握则依次递减,分别为43.90%、40.90%、27.00%、19.40%、18.30%;会做其他家务劳动的仅有5.03%。总体来看,中小学生样本所会的家务劳动类型较为局限,不能掌握稍微复杂或者精细化的劳动类型。
(2)学校劳动时间不足,复杂精细劳动参与不够
中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时长也呈现了与家务劳动类似的分布:周平均在校劳动时长不超过2小时的为85.77%,其中有69.87%不超过1小时,37.36%不超过半小时。这说明,中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时间严重不足。
校内劳动参与的诸多类别中,只有打扫卫生和手工制作的参与比例超过了半数,分别为97.70%与63.50%,其他类别的参与比例远不足一半。比如,种植活动35.00%,养殖活动7.88%,机械制作7.45%,学习烹饪等家政活动10.10%,科技创客活动21.50%,说明参与种类较为局限,复杂和精细化的劳动参与不够。
(3)社会服务劳动单一,缺乏多样性
76.00%的中小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劳动只有打扫公共卫生环保活动,植树造林的占45.70%,维护交通秩序、敬老助残、农业劳动体验、工业劳动体验、除农业工业以外的其他职业体验、社会调查等参与率均未超过30%。参与种类相对单一,可能与学校的统一组织有关。
本次调研考察了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劳动的参与次数,通过Stata16软件对这一变量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他们最近一学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次数平均为2.381次,且偏度系数为1.072。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量的最小值为1,说明受访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过1次社会服务活动。
2.中小学的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1)家庭劳动教育缺乏严格要求
调研发现,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劳动技能教育方面有良好表现:81.80%的父母能够教给子女做家务的方法,且做家务很勤快(66.80%),能给子女树立榜样。但他们对子女的家务劳动缺乏严格要求,能够严格要求的父母只占21.40%,有奖惩的占22.20%。父母包办的为3.95%。
(2)学校劳动教育的激励与条件不足,师资匿乏
在正向激励的选项中,表示开设劳动课程的学生为50.70%,其余的所有正面选项都未超过半数,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室占35.30%,有专门的室外的生产劳动场地为38.20%。这说明,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正向激励不足、设施条件没有很好保障的情况。同时,学校采用负向激励的为7.98%。另外,33.67%的受访老师表示担任过劳动课教师,反映出当前中小学劳动课教师多以兼任为主,专业师资匮乏。
3.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究中小学生劳动参与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课题组构建了衡量多样性的指标。具体而言,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的多选题每个选项赋1分,对应每一类的得分越高,多样性就越充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劳动参与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Stata16软件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个体特征、性别差异、是否寄宿有关
首先,学生年级、健康水平、学业成绩水平、劳动认知水平的增加,都对劳动参与的多样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由于这些变量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劳动能力的增加会使得劳动参与的多样性增加。其次,回归结果显示出男生在不同类型劳动的参与多样性上表现不同: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的多样性相对较少;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多样性相对较多。参与学校劳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公益劳动有着更高的参与热情,而女生更热衷于家庭劳动。再次,是否寄宿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寄宿的学生劳动多样性显著较低,而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学生劳动多样性显著提高,表明来自父母的劳动教育,对劳动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2)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子女数量有关家庭的收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各类劳动参与的多样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个体特征的结果相呼应:收入水平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家庭一般会有更好的劳动教育,使得子女劳动参与多样性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子女家务劳动多样性显著较多,但在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方面,子女数量对结论没有显著的影响。
(3)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学校的类型和重视程度有关,相比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学生的家务劳动多样性显著较少,但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的参与多样性明显较多,城乡学生在不同劳动类别的多样性上各有所长。学校拥有劳动课教室、室外生产劳动的场地与劳动评优奖励等对所有类型的劳动参与多样性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说明,规范的学校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多样性有积极影响。同时,本研究在问卷分析中发现了两个反差现象:一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对家务劳动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其背后的机制或许是由于家长考虑到学校劳动课教育的增多,在家庭内放松了对学生家务劳动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学习过于紧张、作业较多,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二是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相较于什么都不做而言,对各类劳动多样性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即使是负向激励手段,比起什么都不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向激励的效率低下,虽然在量上能有显著的提高,但在质上却不能产生同样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文章有删改)
5.在文章结论第(3)点“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学校的类型和重视程度有关”部分,提及的“挤出效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6.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少年劳动时间不足,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够高。
B.青少年连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时间都不足,更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服务。
C.负向激励手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D.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子女在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7.不能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城市学校学生的“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的参与多样性”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
B.学生“学校劳动时间不足,复杂精细劳动参与不够”,说明学生动手能力太弱。
C.学生“学习过于紧张、作业较多”,家长“过于重视学习”影响学生参与家务劳动。D.负向激励手段的效率低下,有时甚至会对各类劳动的实行在“质”上起到反作用。
8.请根据《中小学青少年劳动状况调查报告》的分析和结论,为改善中小学劳动状况不理想的现状,提供三条具有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0分)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9.上述选段是秦王与赵王在(地名)相会的情形。(1分)
10.加点字解释(4分) (1)赵王鼓瑟 (2)于是相如前进饭 (3)左右皆靡 (4)于是秦王不怿
11.翻译句子(3分)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氤秦王,以相娱乐。
12.简要概括在上述选段中为何赵国能免于受辱。(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4分)
【材料一】
①告俨、俟、份、佚、佟(1):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天永无外请故耶?
②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件。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僵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2)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菜妇(3) ,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③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裁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细求在昔,眇然如何!
④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⑤《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伊等疏》)
【材料二】
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征不仕。霸已见《逸人传》。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曾。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来而归,见令狐子,沮作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要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后汉书·列女传》)
【注】(1)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2)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3)莱妇:老莱子的妻子。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僶免辞世 辞世:离开人世
B.但恨邻靡二仲 靡:没有
C.沮怍不能仰视 沮怍:沮丧惭愧
D.蓬发历齿 历齿:牙齿稀疏
14.下列句中与“每以家弊”的“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歌以赠之 B.以空言求壁
C.以败为成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5.对材料一第④段“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一句,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朋好友不遗忘,常常被药物救治,自己恐怕大部分的效果将有限。
B.亲人故交不抛弃,常常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怕寿命的大限将要到了。
C.亲人好友不抛弃,每次被药物救治,自己害怕寿命的极限将要到了。
D.亲人旧友不遗忘,每次用药物救我,自己恐惧寿命的限制将要到了。
16.下列选项中,表明材料一中作者对儿子怀有愧疚之感的一组是()(3分)
①性刚才拙 ②幼而饥寒 ③败絮自拥 ④室无莱妇
⑤稚小家贫 ⑥每役柴水之劳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⑧ D、①③⑥
17.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孺仲贤妻之言”这一典故的作用。(4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6分)
青阳度
南朝·佚名
青荷盖绿水,芙蓉发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同心莲。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罦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8.这两首作品,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体诗。(1分)
19.对“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对偶 B.双关 C.白描 D.夸张
20.两首作品都写到了“荷花”,但写作用意略有不同,请结合诗歌原文进行分析。(4分)
三 写作(70分)
21.我们的高中语文生活,是从阅读各类诗歌开始的,请以“带着诗歌启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8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