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课件-第1课 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课件-第1课 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2 15:4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
世界建筑奇迹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中国的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独特面貌,是中国人精神的追求和生活的理想。中国古建筑大致可分为:宫廷、陵墓、庙观、民居、军事、水利、园林等几类。
万里长城
21196.18千米长,是古代的军事工程建筑,由城墙、关城、烽火台等构成。它有传递信息、屯兵储粮、储备武器、抵抗外敌等功能。长城西起临流,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饱经沧桑,大部分至今完好。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坚强的民族力量的象征,它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老的木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着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建筑语言,它以木为主材,运用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多种类型的屋顶形式以及大胆的色彩装饰等独特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艺术体系。
山西应县木塔
建于辽代,高67.1米,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高和最大的纯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塔从外面看有五层六檐,而在里面看,第二层以上就有暗层,所以,木塔实际上有九层。古代的能工巧匠运用60多种斗拱,精巧台理地塑造了八角形的外观,各层屋檐配以外挑的平座和走廊,与塔尖呼应构成优美挺拔的形象。九百多年来,木塔在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洗礼后,依然完好,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
南禅寺大殿
宽11.62米,深9.9米,是小型的殿堂建筑。单层的屋顶上有鸱尾的装饰,四周的木柱稍向内倾,支撑住有斜度的屋项,而殿内却没有其他的柱子。这座佛殿造型非常简介朴素,有着稳重和庄严的美感。渠上有重修的纪年,是公元782年,因此这座建筑应该算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了。
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由于不同的地理气候、不同的民俗习惯,演绎出了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艺术。
多样的民居
福建土楼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部和南部的崇山峻岭中,它依山而建,巧妙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采用夯土技术建成,在宋元时期已经形成。土楼有圆形、方形以及交椅形几种,建筑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徽黟县宏村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坐落在青山绿水间,这就是南方微派建筑的典型风格。1999年12月,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四合院
依东西向的胡同坐北朝南而建,北房是正房,东西为厢房,南房是倒座房,四周院墙围合,大门一般开在住宅东南角,中间庭院可以载花种草养鱼,也能采光通风。四合院适合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有着浓郁的京味风格。
北京故宫
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完成。沿着故宫中轴线从天安门进入故宫,穿过端门、午门,行进到封建时代权力的中心一也是中轴线 上的核心建筑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行进到后宫。
皇宫的中轴线
太和门广场
中轴线的两翼和外围,层层建筑渐次展开。最外围是宽52米的护城河,护城河内侧是高10米的城墙,城墙四角有角楼可以守望。
四座角楼
装饰功能大于防御功能,每一座角楼髙踞在10米高的城墙上,由6个歇山顶交叠而成,3层屋檐共有28个翼角,10面山花,70条脊,结构精妙。四座角楼像四个富丽的扣件,紧扣住四道城墙,也使紫禁城更为浑然一体。
三大殿
坐落在高宽的三层台基上,但是三殿的台基和平面却各不相同,屋顶形状和高度也有差异。三殿在变化中有统一,形成故官中最为突出的建筑群体,这个建筑群体的中心点就是国家政权的中心。
太和门后的三大殿
南京中山陵
建于1926至1931年,是为孙中山先生建造的陵墓建筑。坐北朝南,依紫金山南麓而建,面积83万余平方米,墓道和392级石台阶、8个平台;把石牌坊、陵门、碑亭、广场、华表、祭堂、陵寝等建筑物有序地串联在一条轴线上,休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规制与风格,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
博爱之神
中山陵俯瞰设计图
中山陵宽国的石阶和平台次第上升,直达祭堂,坡度由缓而陡,造成瞻仰者逐渐加强的严肃情绪,也使尺寸不大的祭堂和其他建筑连成大尺度的整体,管造出雄伟庄严的气氛。
中山陵整体建筑的设计来自当年年仅32岁的吕彦直,他把建筑融于自然环境,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又兼具西方古典石造建筑的稳定,建筑的色彩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是采用蓝色屋顶和灰白色墙身。
吕彦直(1894 - 1929年)
曾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1925 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葬事筹备委员会在海内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吕彦直一举夺魁。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他呕心沥血,有时每画一张草图都用油灰捏制模型,再在模型基础上修改画稿,修改后再捏制,数次反复,直到符合心日中的理想为止。虽然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的设计却让他名留青史。此外他还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等建筑。
在人居环境中,建筑对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人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了人。
请分组讨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工 作 坊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