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14:36:11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
梁衡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领会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4、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你见过瀑布吗? 知道中国三大瀑布是哪三个吗?
文章梳理
黄果树瀑布
(贵州)
吊水楼瀑布
(牡丹江)
壶口瀑布
(山西和陕西共有)
梁衡,1946年出生,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其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作者简介
壶口瀑布为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黄色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景。
写作背景
告诫( ) 雾罩( )
推搡( )驰骋( )
漩涡( ) 寒噤( )
雾霭( ) 出轧( )
乘隙( ) 迂回( )
汩汩( ) 潺潺( )
震耳欲聋( )怒不可遏( )
zhào
tuī sǎnɡ
chěnɡ

jìn
ǎi

ɡǔ
zhá

chán
jiè
读清字音
zhèn
è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霎时:极短时间。
驰骋:(骑马)奔驰。
漩涡: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寒噤:寒战。
解释词义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刹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5)
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略写“我”第一次游览壶口瀑布,采用俯视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表现了雨季时瀑布给人的汹涌可怕、迷蒙疏离之感。
详写“我”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定点观察,转换视角,具体刻画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6)
结尾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明游览的地点和次数,引出下文对“我”两次观看壶口的具体描述。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2、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3、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雨季瀑布的?
视觉
听觉
感觉
雾气弥漫,浪沫横溢
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这些描写显示了壶口瀑布的危险、可怕,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下文写瀑布的波澜壮阔做铺垫。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4、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之前,还要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整体感知——第二部分
5、作者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时,黄河有什么特征?用一个成语概括。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第二次在壶口见到黄河,让作者感受到黄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刚强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画的柔美的一面。
刚柔并举
6、“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



“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6、“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具体描写?


整体感知——第三部分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1、认真阅读课文,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合作探究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略写远眺
枯水季详写近观描写更细致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隆隆冲去
轰然而下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
如丝如缕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凝重”“猛烈”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龙槽”“深不可测”;大水“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时“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2、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2、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民族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扰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使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反复强调“跌”字,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拟人
赏析句子
比喻
(2)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水比喻成飞毯抖落、钢板出轧,体现了黄河水凝重、猛烈的特点,把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比喻
赏析句子
(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迁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使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其他形态,其中“钻”“淌”“夹”等动词运用十分贴切,也使文章灵动多姿。
拟人
赏析句子
比喻
排比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黄河浩荡广阔,至柔至和,但她遇到壶口这一险阻,却毫不屈服,奋力抗争,形成了壮观的壶口瀑布。这是黄河的伟大性格,也象征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精神。
赏析句子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及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文章主旨
在初识壶口时,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壶口瀑布,把雨季中的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听觉,如: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觉,如:“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橫溢”。
多感官写景
文本特色
本文的借景抒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所要抒发的感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作者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激情澎湃,“情动而辞发”,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展现了黄河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把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人的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文本特色
本文在描写景物,特别是描写河水时的用词非常精准,表现力很强。如写河水奔涌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其中“势如千军万马”总体描绘波浪,“挤着、撞着”则突出波浪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密度”很大,“推推搡搡”是横向的动态,“前呼后拥”是纵向的动态,这样就把“撞”的情态写得非常细致生动。
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文本特色
1.课下反复阅读课文,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字形、词义。
2.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感受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情感。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