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22 17: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课(二)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1—12日
姓名:付珍明
单位:峄城区底阁镇中学
【课前预习】
1、 复习前三单元重要语段,熟悉语段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2、 比较同一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设计关注学生的独立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简单的写作手法。
“诵读古代诗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在欣赏品味中,理解并会初步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整理文章的重要写作手法。第一单元:人物描写的对比写法。第二单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第三单元: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初步运用写作手法,练习创作。
【评价任务】
1、自主复习文本重要的语段,找出运用的写作手法
2、比较同一单元内,写作手法的运用。
一、诱思导入
同学们,学贵于思,我们学完了九年级上册前三单元的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回答预设:精美的语句、独特的修辞、生僻的字词、文言知识等。
教师追问:这些知识是如何在文章中融合在一起的呢
教师明确:写作手法
引题:今天我们就重点整理一下前三单元主要的写作手法。
出示学习目标:
1、整理文章的重要写法
提示:
第一单元:人物描写的对比写法
第二单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第三单元: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运用写作手法,练习创作。
二、妙用对比照人心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的文章里我们看到了“虚荣与坚强并重的玛蒂尔德”,“无耻贪婪地郎丹先生”,“荠菜前两代人不同的看法”……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把他们展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预设:对比描写。
教师追问:重温文本,找出对比描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预设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
玛蒂尔德丢项链前: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她不能够将就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感到痛苦。”
“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她梦想……,她梦想……她梦想……,她梦想……,她梦想……。”
“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他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陶醉于……,陶醉于……,陶醉于……。
……
(丢项链前的玛蒂尔德对上层社会的痴迷向往,已经达到了狂乱的程度,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又几乎使她处于绝望的状态)
玛蒂尔德丢项链后:
“路瓦栽夫人懂的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他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的系着裙子,露着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
(丢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直面现实、感情专一,又反映了她具有诚实、善良、能吃苦耐劳的可贵品格。)
教师明确:在前后玛蒂尔德形象的对比下,故事情节更见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她的悲剧人生也就会引发读者更多的感慨。)
教师启思:在对比手法的光环下郎丹先生又呈现出什么养的嘴脸呢?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卖珠宝前的郎丹先生: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郎丹差一点儿也跟她进了坟墓。他是多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头发都白了。”
(我们从前文中可以看到郎丹先生是一个多情和单纯的丈夫)
卖珠宝后的郎丹先生:
“有财产的人多么幸福啊!一个人有了钱,甚至连忧愁都可以摆脱,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他可以寻欢作乐!啊!要是我有钱就好了!”
“到了街上,他看见旺多姆纪念柱,恨不得跟爬滑杆似地爬上去。他感到自己身轻如燕,只要自己一纵身,就可以和高耸入云的皇帝雕像玩玩跳背游戏。”
“有生以来,他第一次对看戏不感到厌烦,他还和一些妓女混了一夜。”
……
(卖珠宝后的郎丹先生露出可笑而又可鄙的丑相,显露出他灵魂深处极度的丑恶。)
教师明确:在前后形象的对比下,郎丹由一个表面多情而单纯堕落为一个灵魂深处极度丑恶的无耻之徒,更加增强了作者对他辛辣的嘲讽和批判。
教师启思:我们在一起看下面对绿油油的荠菜一家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我”眼中的荠菜
“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孩子眼中的荠菜
“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
……
(荠菜在“我”的眼里不仅仅能让“我”不再忍受饥饿,更能让“我”在精神上享受到一种自由和快乐,让“我”感受到幸福。孩子们的总总表现,说明他们虽有礼貌,但完全不懂长辈对荠菜的情感和对他们的良苦用心。)
教师明确:面对荠菜“我”与孩子的对比更体现出对下一代的劝慰,希望他们懂得精神的幸福、人格的尊严、自由坦然的心情对人来说非常宝贵。
教师小结:对比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法,对比可以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丰满,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当写作中需要表现表现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教师启思:在第二单元的文章中关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是如何使用的?请重温文本,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可能找到的语句有:
正面描写: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以声喻声,以形写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如裂帛”比喻乐曲短促急迫,戛然而止极写收终的干脆利落。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的音色、音强、音高、旋律、节奏,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李凭空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用“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和缓;用“芙蓉泣露(秋天莲叶上洒满露珠。其状如泣)”形容乐声惨淡,用“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直接描写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
……
侧面描写
《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校弦试音,“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也是精通音乐之人,曲的开头就听出了琵琶女的心中“情”,“弦弦掩抑声声思”,写出了音调的低沉压抑,借曲来诉说心中的无限事,这从侧面表现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此句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八句都是侧面描写,重点写音响效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多是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
教师小结:“花红虽好,需得绿叶扶持”,这可以看着是对侧面描写(衬托)的生动解释。至于何时采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这应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因此,写作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如果能正面描写则正面描写,如不能则像清代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通过侧面描写来达到表达效果。侧面描写丰富了描写的手段,并且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语言的魅力,真正突现了中国诗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时应有意识的加强训练,以达到娴熟驾驭的程度。
四、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师启思:我们在第三单元领略了气势磅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秀丽多姿的琅琊山,也认识了“心忧天下”的范文正,狂放不羁的李太白,渴望入仕的孟浩然,愀然以悲的袁中道,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他们的浩荡情怀是如何通过文中的景色表现的
学生回答:借景抒情
教师引思:大家在文中找出借景生情对应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语句。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两段写景,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即虚写景物,目的在于写情,为下文议论做铺垫从而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仅用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作者借景抒情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了新鲜的意境和崭新的形象,给人一种气象闳放心胸开阔的感觉,流露出一种苍茫深沉的意味,这正是作者忧念战乱中百姓命运的心情曲折地流露。)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传神地表现出洞庭湖的水势和威力,也透露出诗人的豪壮气概。)
《游岳阳楼记》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作者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放任自己的感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感和手足相失之痛。)
教师小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在写作中可以适当的使用。
五、运用手法,练习创作
1、前三单元除了出现以上这三种写作手法,还出现了哪些写作手法?
学生回答预设 夹叙夹议、预设伏笔、前后照应等
现在我们最少运用以上三种写作手法中的一种,自选题目,写一篇习作,下节课读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课通过前后比较明确了主要课文的写作手法,引领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在习作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帮助,反复的练习一定会提高学生对文本中出现的写作手法运用能力。
教学建议:在本节课里仅对重要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对其它的写作手法没有分析。
存在问题:没有能让学生对自己习作中出现的写作手法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比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