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诗词复习课 (2课时)
预习:
1、识记作家及相关常识。
2、背诵、默写诗词。
3、积累名句、理解主旨。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把握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意境,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对诗歌主题的深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不同人、不同处境、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人的不同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巩固背诵默写。
2、梳理本单元知识要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指导鉴赏诗词。
评价任务:
1、5篇诗词分成五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梳理的全面、准确
2、多种形式背诵默写诗歌。
3、习题检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单元课文内容回顾(小组合作来闯关,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8人一小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梳理本表格中的知识点,准备被检查。10分钟后,到黑板上板书相应的内容,看哪一组的同学填写的准确、全面。交流后5分钟时间自己用来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课题 文体 作者及相关常识 核心内容 主要写法 名句
山行 绝句 杜牧,唐代,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描绘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借景抒情比喻对比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 秋思 曲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曲状元”之称,元曲四大家之一 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天涯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相互映衬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句法别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绝句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世称“刘宾客”,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 赞美秋的美好,并借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不屈的斗志 对比借景抒情意境开阔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 重阳 词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通过咏战地秋色,表达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体现词人战斗情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叠句的妙用恢宏开阔的艺术境界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登高 律诗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被尊为“诗圣”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与李白合称“李杜” 写作者重阳节登高远望江峡秋色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因年老多病,长期漂泊他乡、终身潦倒而愁苦沉痛的情怀。 情景交融对仗工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相关文体知识:
1、 诗:以唐代为界,之前为古体诗,唐代形成的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从形式上有五言和七言之分,律诗共8句,1、2句称首联,3、4句叫颔联,5、6句叫颈联,7、8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2、4、6、8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据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0—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上阕、上片,第二段叫下阕、下片。
3、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3、 单元文体阅读技巧(师生共同回顾明确,并让学生结合本单元举出例句理解巩固)
1、 关注诗题。
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诗题之中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进而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借古喻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等。
2、 把握意象
意象即诗歌中客观之景或物。由于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因而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柳”代表送别,“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菊”代表高洁、隐逸、飘零,“竹”代表正直、谦虚,“落叶”代表悲秋、失意等。
3、 进入意境。
意境即诗歌中客观之景或物与诗人主观感情的融合,简言之便是情景交融。
古诗中的情与景的关系,或先景后情,触景生;或先情后景,缘情布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用特定的景抒发特定的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就必须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中描写的声、光、色、态,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们的头脑中显现出来,并体味诗人的主观感情,进而走入诗人营造的或优美、或寂寥、或悲壮、或雄浑阔大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4、 品析语言和技巧
品析语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练字,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应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进行揣摩。以品味其妙;二是语言风格,直白与含蓄、质朴与绮丽、沉郁与豪放等。
赏析技巧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二是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互文、通感、用典等;三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衬托、对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4、 赏析诗词字、词、句或写法,自己出题
(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诗词并针对相应的诗句设计问题。每一首设计3--4个题目,组长认真整理出来。老师把各组设计的问题投影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交流探究。)
5、 习题检测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 格中改正。(4分)
小桥流水 秋高气爽 流水潺潺 气候宜人
孤骛残霞 落燕平沙 战地黄花 风急天高
万里悲秋 相间而生 晴空一鹤 老树寒鸭
古道西风 常烟落日 老气横秋 春花秋月
2、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坐着,坐在。
B、一点飞鸿影下。 鸿:大雁。
C、晴 空一鹤排云上。 排:有冲破的意思。
D、苔藓斑驳的树枝压得弯弯。 斑驳:指一种颜色与别种颜色错杂在一起。
3、下列作者作品搭配不正确的是( )(2分)
A、刘禹锡——唐代——《秋词(其一)》
B、马致远——元代——《〔越调〕天净沙 秋思》C、杜牧——宋代——《山行》
D、杜甫——唐代——《登高》
4、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牧的《山行》一诗向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道。
B、《〔越调〕天净沙 秋思》的题目是《天净 沙》 ,是一篇悲秋作品。
C、《秋词(其一)》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否定前人悲秋观念,表现出激越向上的诗情。
D、《秋颂》触目皆是喜气洋洋的秋熟图景,句句洋溢心满意足的欢乐之情,写出了不同于东方的秋之歌。
( 二)、默写
1、《山行》这首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将士久戍边关思乡与功业未成与归不得的矛盾心情。
3、《秋词》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桑子。重阳》中作者运用点染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一色的壮丽秋景图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登高》中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 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愁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课内文章,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处把文章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两句话的意思。
(3)、《〔越调〕天净沙 秋思》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4)、用自己的语言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 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5)词人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3分)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7)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
3、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后使人悲情顿生。
教学反思: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复习关于第二单元的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在上课时学生对相关内容再识记,熟练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复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较好。文章重要内容掌握时,学生也能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复习诗词内容的时,将归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或者是组长,让他们去归纳。在课教学中,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维,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