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二章
探索生命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第1课时 认识、使用显微镜
自主学习 重难易错 课时小练
第二章 探索生命
一、认识显微镜 (教材P19~21)
1.如图2-1-1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图2-1-1
目镜
转换器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2)图中标号[ ]和[ ]能调节光线的强弱。
(3)图中[ ],具有粗调节作用;进行精细调节要转动[ ]。
(4)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
的结构是 。
(5)在使用显微镜转换
镜头时,需要转动[ ]
。
④
⑤
⑥
⑦
镜臂
②
转换器
2. 是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 是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常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 倍,镜头上的标识为10×。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即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 。
物镜
目镜
10
乘积
二、使用显微镜 (教材P22~23)
1.选择目镜
一般先选取放大倍数 的目镜。
2.选择物镜
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 的物镜。
较低
较低
3.对光
使低倍物镜对准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在较暗的环境中要将反光镜的______
对准光源;在明亮的环境中则要将 对准光源。
4.放置标本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使玻片标本位于载物台上 的中央。
通光孔
凹面镜
平面镜
通光孔
5.粗调节
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 的下降,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注意不要压碎盖玻片。通过目镜观察,再微微 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6.细调节
细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物镜
向上
【知识点拨】
1.目镜和物镜的不同
项目 目镜 物镜
放大倍数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特点 无螺纹 有螺纹
示意图
2.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比较
物镜与标 本的距离 细胞 体积 细胞 数目 视野 范围 视野
亮度
低倍镜 远 小 多 大 亮
高倍镜 近 大 少 小 暗
3.低倍镜切换至高倍镜的方法步骤
(1)移动玻片标本,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3)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转动反光镜,调至视野明亮;
(4)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
视野中看到的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只有三个:目镜、物镜和玻片。判断方法:首先移动玻片,如果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如果污点不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玻片上。然后转动目镜,污点随目镜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随目镜移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若污点既不在玻片上,也不在目镜上,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易错易混】
1.显微镜成像规律:显微镜视野中所看到的是倒像,与实际物体上下颠倒,左右相反。若要将显微镜视野中的某个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首先判断物像位置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然后就将玻片标本往哪个方向移动,即“偏哪往哪移”。
2.镜筒下降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是为了避免镜筒下降时,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碎。
一、选择题
1.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薄片像蜂巢,有许多小室,这些小室实际上是 ( )
A.软木细胞的细胞壁 B.细胞
C.气孔 D.活细胞
A
2.(2020石家庄)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5×”,物镜上标着“4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
A.45倍 B.200倍
C.5倍 D.40倍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某显微镜的目镜上标着“5×”,物镜上标着“40×”,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40=200(倍)。
B
3.如图2-1-2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 (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图2-1-2
C
[解析] 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物镜、④是反光镜。其中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
4.探索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
B.光线较暗时要用大光圈
C.下降镜筒时侧视物镜
D.调节反光镜改变物像大小
[解析] 调节反光镜可改变视野的明暗程度,不能改变物像的 大小。
D
5.(2021阳泉)如图2-1-3是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两个需转动粗准焦螺旋的操作。操作①②中镜筒的升降情况分别是 ( )
A.上升、下降
B.上升、上升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图2-1-3
C
6.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以下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选项是 (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光线较暗时要使用凹面反光镜
D.反光镜对向光源
B
[解析] 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
7.(2021陕西)小秦惯用右手写字,图2-1-4是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几个环节,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
图2-1-4
C
8.(2020鞍山)在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时,视野较暗,为了便于观察,应调节 ( )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转换器
B
9.下列为孙悟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孙悟的操作是调节镜头上升
图2-1-5
C.换用高倍镜时,应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转换器,不能用手捏住镜头并转动
D.若要将图丙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图2-1-5
[答案]C
[解析] 显微镜对光时,转动③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转动①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②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因此对光时,没有调节图甲中的④细准焦螺旋。
图乙中,孙悟同学从一侧看着物镜镜头下降,防止物镜镜头压坏玻片标本。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的a细胞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10.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图2-1-6
C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对光,即图中的③;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即图中的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即图中的④,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11.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2021无锡)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用具,如图
2-1-7为光学显微镜,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大幅度升降
[2] ,应转动[11]___________,
在看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应转
动[ ]细准焦螺旋。
图2-1-7
镜筒
粗准焦螺旋
12
(2)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除了利用光圈调节光线的强弱外,还可以通过[9] 来调节。
(3)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图2-1-7
反光镜
d
13.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将装片往 方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图2-1-8
左下
(2)视野从甲变为乙后,视野的亮度会变 。
(3)要使视野从丙(物像模糊)变为丁(物像清晰),应调节_____
准焦螺旋。
图2-1-8
暗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