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9分)
1.别的昆虫的zhù zhái( )大多都很隐蔽,它们的住所得来不费功夫。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shèn zhòng( )地选择zhù zhǐ( ),一定要排水yōu liáng( )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慢慢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wò shì( )。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jūn yún ( )没有chóng dié( )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
3.茎上长yè bǐng ( )的地方,伸出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二、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 )。(2分)
A.抛弃 朝三暮四 牢固 舒服
B.平整 疲劳 顷斜 专家
C.痕迹 毫不可惜 枯萎 操场
D.随遇而安 清洁 卫生 布置
三、按要求写词语。(6分)
1.全神贯注(表示专心):
2.察言观色(表示观察):
四、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改写拟人句)
2.《三棵银杏树》一文的作者是叶圣陶爷爷写的。(修改病句)
3.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改成反问句)
4.如果我是一棵小草,就要为自然增添一分春色。(仿写句子)
五、按要求写词语。(8分)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4分)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
(2)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 )
(3)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
(4)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 )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4分)
(1)妈妈总是把房间收拾得非常清洁,令人心情舒畅。 ( )
(2)菠萝的“头顶”上有几片狭长的叶片,叶片的边缘有些细小的刺。 ( )
(3)汽车在弯曲的山路上缓慢地行驶。 ( )
(4)这一带的土地开阔平整,便于机械耕作。 ( )
六、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 ,把扇丢。 ,乱穿衣。
2. ,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 。
3.《暮江吟》一诗中“ , ”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美景;《题西林壁》中“ , ”揭示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雪梅》中“ , ”道出了诗人对雪花和梅花的评价。
七、口语交际。(4分)
本周我班将举办“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活动,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你对近视同学的观察,你觉得小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至少写两条)
2.请你以如何保护视力,提出两条建议。
八、课内阅读。(14分)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读短文填空。
爬山虎的脚生长在 ,颜色是 ,形状是 。在写爬山虎脚的形状时,作者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分)
2.读第2自然段,作者在写爬山虎爬墙的时候,运用了一系列的 描写。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动词: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爬山虎爬墙时的 。(3分)
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他出版的 是我国第一部单话集。(2分)
4.看到正在爬墙的爬山虎,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2分)
5.结合全文,学了本课,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九、课外阅读。(18分)
飞檐走壁的虎将(节选)
壁虎的胃口很大,有的壁虎一小时可捕食三十多次,它的耐饥能力也很强。据实验,即使十个月不吃东西,它依然能够活着。
壁虎还能飞檐走壁。原来它的足间有吸盘状的皮瓣,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墙壁、天花板上自由自在地爬来爬去,而不会掉下来。
壁虎还有一套巧妙的避敌方法。当它碰到毒蛇、鸡、鹰等敌人来捕食时,就当机立断,来个“丢卒保帅”,它剧烈地摆动尾部,将尾巴很快丢掉,离体的尾巴会跳来跳去,以吸引敌人的眼光,而它自己就趁机逃之夭夭。过不了多久,它又会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1.本文介绍了壁虎 、 等生活习性。(3分)
2.文章第1段运用到 、 的说明方法。(2分)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2分)。
(1)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2)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情,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4.按要求写词语。(6分)
ABAC式:如:自由自在 、 、
ABCC式:如:逃之夭夭 、 、
5.填空。(5分)
(1)壁虎能飞檐走壁的原因是:
(2)“丢卒保帅”的意思是 ,在文中“卒”指 ,“帅”指 ,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壁虎 。
十、真情习作。(25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作者们的细致观察,请你也认真观察一种事物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