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单元总结提升
要点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
时间 1953—1957年底 1953—1956年底 1954年9月
主要 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结果 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 超额完成 1956年底,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要点二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失误
重大失误 表现(特点) 影响 启示
“大跃进” 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1)经济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国民经济各部门要协调发展。 (4)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办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制造大批冤假错案;出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要点三 重大建设成就
时期 成就 备注
“一五”计 划期间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 工业: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成,原油和石油产品实现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科技: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英雄模范人物: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文化大革 命”时期 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2022雅安中考)下表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 )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2.(2022赤峰中考)《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这则材料说明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制定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
D.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
3.(2022福建泉州晋江市模拟)下图所示内容说明了 ( )
A.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
4.(2022浙江金华月考)阅读下表,造成1958—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例(%) 38.7 54.9
流入农业的资金比例(%) 7.6 11.4
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发动“大跃进”,不断提高工农业指标
C.贯彻中共八大决议,实现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5.(2022广东中考)下表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 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 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6.(2022四川宜宾月考)每个年代都有其特殊的生活记忆。“走资派”“红卫兵”“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等词语应该流行于 ( )
A.19世纪五六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7.(2022宿迁中考)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 )
A.艰苦创业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8.(2022江西抚州崇仁县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学习中国现代史之后,想编写一本《中国社会主义探索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节 工业化的起步 “一五”计划 第二节 三大改造 …… 第三节 民主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章 …… ……
(1)请你参照第一章中第一、第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9.(2022四川宜宾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959—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党籍,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诬陷”发生在哪一时期 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简要叙述其事迹。
单元总结提升
【优选拔高】
1.A 根据图表信息“钢产量比1952年增长296%,原煤产量比1952年增长98.5%,发电量比1952年增长164%”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项正确。仅从题干中无法得出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排除B项;从题干中“粮食产量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比1952年增长26%”可知,农轻重发展不协调,排除C项;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排除D项。
2.D 分析材料可知,其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也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D符合题意。
3.C 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选项符合题意。
4.B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与1953—1957年相比,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比例大幅提高。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片面强调工业化的高速度,不断提高工农业指标,故B项正确。
5.A 由表格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总产值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取得较大成就。故选A。
6.D “走资派”“红卫兵”“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这类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即1966—1976年,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7.D
8.(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一节:中共八大。第二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节:“文化大革命”。
9.(1)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负增长到恢复逐步增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1961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施)。
(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3)①王进喜为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折射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②焦裕禄在20世纪60年代初领导河南兰考县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折射出关心群众、艰苦朴素的伟大精神。③雷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折射出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伟大精神。(任选一例介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