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7: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单元综合测试
[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撰写主要针对 (  )
A.“浮夸风” B.“共产风”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时间轴呈现历史发展脉络。以下关于某一主题的时间轴中①处应为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创办乡镇企业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业改革,农民现在每年平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50天到300天。作者强调的是这场“改革”使 (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C.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D.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5.观察右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村改革的成功
C.城市改革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上海国企改革先行一步的亮点与启示》一文认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分为四个阶段:1979—1984年为改革启动阶段;1984—1992年为国企改革的推进阶段;1993—2001年是改革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以后国企改革进入规范发展阶段。可见,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是 (  )
A.开展缓慢、成就较少 B.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C.强制推行、全面铺开 D.主次分明、抓小放大
7.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4%。2017年底,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这说明了 (  )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8.“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
A.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遵循从城市向农村发展的原则 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9.右图反映的是1979年以后深圳和香港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图中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能够赶上香港主要得益于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这一历史事件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这一事件是 (  )
A.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1.有许多周年事件定格在2022年的时间轴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下面的时间轴空缺处应该是 (  )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体现了“共享办奥”“开放办奥”的思维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理念。下列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属于中国倡议的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一带一路”建设
C.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采取的举措有 (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⑤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时期,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15.最适合右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1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二 下面是1980年和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
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单元:亿元)
  城市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1980年 139 311 57 2.7
2017年 28000.4 30133.86 21503.15 22438.39
1980年和2017年北、上、广、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单位:元)
  城市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1980年 1544 2737 1160 836
2017年 129000 124600 150678 183127
材料三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1)材料一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体现了我国哪次会议作出的决策 小岗村农民的这一冒险举动,开创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6分)
(2)分析材料二中的统计表,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分析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举出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8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走的道路。(4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年代尺上①②处的理论名称。(4分)
材料三 70年来,近8亿中国人脱贫。这个数字比整个欧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实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被采访者 采访记录 被采访者 采访记录
福建宁德市某村村民 35年前,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在160多元。随着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增大,我们村现在的人均收入大概每个人都能达到18000多元 宁夏银川市某村村民 1998年福建省给我们派来了种蘑菇的专家教授。当时我们搭蘑菇棚都不会搭,他们给我们手把手地教
山西省水池村“第一书记” 扶贫干部制度把党员派到农村,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带领群众致富,改变农村面貌 民建贵州省委主委 中国民主建国会确立了以黔西作为重点帮扶贫困县。用这个实际行动践行和宣传了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新华社《70年脱贫8亿人!美国小哥发现了中国奇迹的关键》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指的是什么 并分析中国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原因。(6分)
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权利,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这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三 新思想来自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的产物,是新的实践基础的成果。从政治意义看……立起了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从理论意义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实践意义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行动指南和精神力量。
——颜晓峰《系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谈话”起到的作用。(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原因。归纳材料中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6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的时代意义。(8分)
单元素养评价(三)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后,很多遗留问题需要解决,“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B 3.C 4.B
5.B  由图表可以看出,1981年到198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改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因此图表反映的是农村改革的成功。故选B。
6.B
7.C  据材料可知,1980年公有制企业占绝对的多数,而截止到2017年底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反映出我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8.D  据“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可知,改革开放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9.B 10.C
11.B  根据“199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B 13.A 14.A 15.D
16.(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变化:1980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表中4个城市中均居末位;到了2017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居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首位。(言之有理即可)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任举一例即可)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开放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7.(1)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任务:全面脱贫。原因:政府扶持;制度优势;党员奉献;个人努力;等等。(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18.(1)表述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后来的改革开放作了重要的思想动员。
(2)原因: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代意义:立起了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