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提升(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提升(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7: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单元总结提升
 要点一 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
开端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 农村 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城市 1984年10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深化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 开始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格局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扩大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要点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名称 形成时期 特征 确立为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2022乐山中考)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22安徽中考)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3.(2022扬州中考)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包干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
4.(2022郴州中考)观察下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的回归
5.(2022山西中考)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6.(2022舟山中考)某书按不同历史时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名言名句。下列名言名句,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篇章的是 (  )
A.特区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2022泰州中考)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1)图(a)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图(b)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某记者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8.(2022上海杨浦区一模)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准备以“伟大的民族复兴”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以下是其中一个小组为班会准备的材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B.中英《南京条约》原件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C.《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D.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E.《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1)请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变化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伟大的民族复兴”为主题,写一篇班会活动的发言稿。
单元总结提升
【优选拔高】
1.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2.B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这表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选项B符合题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在题干中未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与题干无关,排除。
3.B  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设立珠海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珠海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故选B。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的实行。故选B。
5.C  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干扰。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符合题意。
6.B
7.(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2)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由贫穷、落后、交通和生活设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很差,到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8.(1)
(2)从屈辱到独立发展(或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或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围绕民族复兴不断探索等)。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前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