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时训练: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7: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材P19“材料研读”改编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状况落后
B.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C.美国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
D.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2.1952—1953年,我国提前一年对大学生进行分配,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地质勘探队伍,其培训人员也由200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举动的目的是 (  )
A.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B.加速抗美援朝胜利
C.为“一五”计划输送人才 D.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3.(教材P20插图改编题)以下相关成就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
A.工业技术领先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工业门类齐全 D.工业协调发展
4.右图是为纪念某一交通成就而于1957年发行的邮票,这一成就将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连接在了一起,在华中地区建立起联系中国南北交通的枢纽。“这一成就”是 (  )
A.川藏公路 B.武汉长江大桥
C.青藏铁路 D.南京长江大桥
5.(跨地理、时空观念)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它说明 (  )
A.交通运输建设成就显著 B.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南沿海
C.青藏铁路顺利建成通车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完成
6.下面是1953—1957年中、美、英三国工业发展比较表。分析表格数据,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中国 美国 英国
年平均工业增长率 18% 2.8% 4.1%
年平均钢产量增长率 31.7% 5.7% 3.9%
A.中国工业生产超过了美、英两国
B.中国钢产量超过了美、英两国
C.中国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D.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7.它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它”颁布于 (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8.(跨美术)下面是1954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该宣传画反映了我国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改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封建剥削被彻底消灭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 下面是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57年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一九五三至五七,“一五”计划宏图启。一化三改展体翼,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制度优越人积极,超额完成创奇迹。
(3)依据材料三,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创奇迹”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8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 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印证。
1.下面是我国1954年发行的宣传画《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该作品 (  )
A.反映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B.赞颂工人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热情
C.体现“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第一章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材料二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是在对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份文献的异同。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份文献之间的联系。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知识】
农业国 工业水平 1953 1957 重工业 工业化 建设人才 工业 长春 青藏 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落后 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4 社会主义类型 毛泽东 周恩来 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基础巩固】
1.A 2.C 
3.B  据题干信息“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鞍山大型轧钢厂”“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故B符合题意。
4.B 5.A
6.C  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工业发展迅速。C符合题意。
7.B 8.D
9.(1)实现国家工业化。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苏联的援助;党和政府的精细谋划;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4)认同。实例一:工业成长是迅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重工业快速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例二:苏联提供帮助。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兴建156个项目。实例三:新中国成立最初的8年是成绩斐然的时代。工业建设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多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思维进阶】
1.D  根据材料“1954年”“我们为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而自豪”可知,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宣传画的内容倡导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青年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导力量,故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才在我国建立起来,故排除B;“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排除C。
2.(1)①不同点:a.颁布背景不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后,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颁布机构不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c.作用不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相同点:都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都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意味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的结束。(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