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第9课 对外开放
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 ( )
A.处在与港澳台邻近的地区
B.有着众多的深水港口,有利于对外交流
C.有众多的华侨和海外关系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2.(教材P43“相关史事”改编题)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是( )
A.大连 B.深圳 C.天津 D.青岛
3.(教材P45“课后活动”改编题)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论述了经济特区 ( )
A.建立的条件 B.发展的过程 C.形成的格局 D.发挥的作用
4.邓小平于1984年1月24日至29日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从南方回到北京之后,邓小平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这一思想主张直接促成了我国 ( )
A.沿海开放城市数量增多
B.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5.(跨数学)下面是海南省1987—198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数据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7.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8.我国开放是……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既保证了对外开放的不可逆转,又避免了盲目开放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这说明了我国开放的特点是 ( )
A.渐进性 B.全面性
C.独立性 D.互利性
9.(跨数学)观察下图,中国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一
D.“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
10.2001年,中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对全球贡献率是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A.促进了中国贸易发展
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C.带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D.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从东北到沿海】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图(a)反映的时期到图(b)反映的时期,我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解释——对外开放三阶段】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的三个阶段
阶段 特征 具体表现
第一阶段 (1978—2000年) 让世界进入中国
第二阶段 (2001—2012年) 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阶段 (2013年至今) 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
(2)材料二中,“让世界进入中国”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各举一例说明。
【家国情怀——对外开放再认识】
材料三 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1.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又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颁布 ( )
A.标志着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B.使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发挥
C.增强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使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强
2.(时空观念)近代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内陆陆续对外开放。这两种“开放”的本质区别在于 ( )
①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
②前者是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③前者发生在封建社会时期,后者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④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跨数学)对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材知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 深圳 厦门 经济政策 先进技术 大连 长江三角洲 海南 浦东开发区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宽领域 对外贸易 2001 经济全球化
【基础巩固】
1.D 2.B 3.D 4.A 5.B 6.B
7.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我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开始,我国又相继开放了一批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我国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材料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故B项正确。
8.A 依据材料“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呈现渐进式的特点。故A项正确。
9.B 10.D
11.(1)我国重点建设地区从东北地区发展到了东南沿海地区;从以重工业为主,到重工业和轻工业均衡发展;从被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到对外开放、走向世界。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阶段的具体表现: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等。第二阶段的具体表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
(3)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思维进阶】
1.C 由题干法律文件的颁布可以看出,中国以立法的形式推动对外开放,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增强。
2.B 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的开放和现在实行的对外开放的区别主要有:前者属于外国的侵略行为,后者属于中国的自主行为;前者严重践踏了我国的主权,后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前者是对中国进行的经济侵略,后者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③前者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且不属于本质区别,可排除。故选B。
3.D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进出口结构的调整。从图表《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逐渐下降,工业制品出口比例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轻重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B不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比较中国与世界的工业制造水平,C不符合题意。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