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the Revolution of 1911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兴中会
华兴会
光复会
同盟会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革命志士:
地位: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革命志士:
地位:
·刘道一(1884—1906)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
革命志士:徐锡麟
结果:寡不敌众,
徐锡麟死难。
绍兴起义
时间:1907年夏
革命志士:秋瑾
结果:歹徒告密,
秋瑾被捕遇难。
·徐锡麟(1873—1907)
·秋瑾(1875—1907)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广西/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革命志士:孙中山、黄兴
结果:奋战七昼夜,
最终失败。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广州/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革命志士:黄兴
结果:寡不敌众,
起义失败,
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黄兴(1874—1916)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1912年,由当时的广东军政府拨10万元在原墓地修建烈士陵园,并于同年5月15日(农历三月廿九日)首次举行了七十二烈士墓祭典。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林觉民(1887—1911)
事冗,无暇通候,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命书》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黄兴(1874—1916)
壹·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贰·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
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
民主志士:刘道一、蔡绍南
地位: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
民主志士:徐锡麟
结果:寡不敌众,
徐锡麟死难。
绍兴起义
时间:1907年夏
民主志士:秋瑾
结果:歹徒告密,
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镇南关起义
时间:1907年
民主志士:孙中山、黄兴
结果:奋战七昼夜,
最终失败。
广州/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民主志士:黄兴
结果: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
失败
贰·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
·蒋翊武,辛亥革命前任武汉文学社社长。
·孙武,辛亥革命前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并被推为革命军参谋长。
·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清廷派湖北新军前去镇压,造成武昌空虚,这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贰·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
10月9日前
谋划起义
10月9日
计划泄露
10月10日
三镇胜利
10月11日
军政府成立
11月下旬
各省独立
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花名册被俄国巡捕搜去。
起义领导人有的被捕、有的逃亡,新军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武昌被起义军占领后,汉阳、汉口的新军积极响应起义。
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一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刘复基
·彭楚藩
·黎元洪
贰·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
·1911年10月11日,革命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贰·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叁·革命评价——是非功过的讨论·
材料一: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革命派以铲除帝制为己任,固然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客观要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材料三:
关于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历来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你认为它是否胜利了呢?请说明理由。
叁·革命评价——是非功过的讨论·
如果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是因为:
如果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是因为: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叁·革命评价——是非功过的讨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的题词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
【向伟人致敬】
谢谢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辛亥革命”为教学主题,以“星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帝国坍塌——武昌起义的胜利”“革命评价——是非功过的讨论”为线索,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环环相扣,不仅普及辛亥革命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历史常识,更将革命党人身上所具有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力量融入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评判中,从而增强学生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知道关于辛亥革命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时间、地点、人物小故事等,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认识仍缺少辩证性和全面性。他们学习积极性高,好奇心强,但在学习方法和材料分析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学会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材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单元主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上承《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下接《中华民国的创建》,无论从教材编写角度还是历史发展角度,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课。本课共有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目之间是递进发展关系,武昌起义前多次革命志士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逐渐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为武昌起义成功作出了重要铺垫。武昌起义振奋了民众的革命精神,在其推动下,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高潮。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革命理论的重要实践,它成功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四、教学目标
(一)能够通过对历史图片和材料的解读知道同盟会成立后各地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结果;能运用史实列举出革命志士的英雄人物事迹;能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能够通过对武昌起义和之前各地起义的分析、对比,掌握前后革命发展的内在联系。能用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全面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能够意识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因其无法超越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而必然走向妥协,认识到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断探索的奋斗精神,从而坚定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增强学生实现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分析:同盟会成立多次革命志士的武装起义和武昌起义的发展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武昌起义前多次革命志士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逐渐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为武昌起义成功作出了重要铺垫。武昌起义振奋了民众的革命精神,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得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
(二)教学难点分析: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为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六、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展示:
导语: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张照片,这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110多年前的1911年,正是在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那同学们是否了解,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革命志士们作了那些前赴后继的斗争?又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我们又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怎样的精神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去了解一下革命党人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
教学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和一连串的发问,学生能比较直观感受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历史遗迹导入也能使学生增强历史的现实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建设历史博物馆和保护历史遗迹的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授
展示: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革命党人的认同,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为了集中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使得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那在同盟会成员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又发动了哪些起义呢?大家阅读教材了解一下这些事迹,简单列出起义的时间,参与或牺牲的革命志士有哪些,以及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述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阅读教材第一子目。
展示: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革命志士为此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我们先看1906年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最大规模武装起义,声势浩大,前后参加的有三万多人。但是这次起义以“会党”为主体,会党是民间反清的秘密团体。他们的组织庞大但没有纪律,成员多数没有文化,敢于造反但没有政治信仰,也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革命党与会党在反清目标上一拍即合,但革命党控制不了会党,起义一哄而起,很快失败,刘道一等革命青年被俘遇害。再来看1907年的安庆、绍兴起义:光复会的成员很多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徐锡麟和秋瑾从日本回来在浙江绍兴办大通学堂,聚集革命力量。徐锡麟通过关系弄到安徽巡警处会办和巡警学校监督的职务,于是,他们准备在浙江、安徽同时发动起义。由于大通学堂公开练习枪械,并与会党联络,起义还没开始就暴露了。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得手,但没多少人响应起义,徐锡麟被捕牺牲。绍兴那边的大通学堂被包围,秋瑾不肯逃走,慷慨就义。1907年的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这次起义的规模很小,地点又是在边陲,影响并不大。影响最大的应该属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这是孙中山、黄兴等人精心筹划的一次起义,也是花钱最多、牺牲最多的起义。孙中山的计划是夺取广州后,再分兵北伐武汉、南京。起义前革命党筹划到的钱可以武装七八千人。自愿参加起义的都是青年知识分子,以海外华侨和福建、广东人居多。起义准备接近完成之时,华侨青年温生才独自刺杀清广州将军孚琦,导致全城戒严,起义被迫改变计划,发动之际只有四百人参加,黄兴率领百余人攻打两广总督衙门,苦战一昼夜,大部分人牺牲。现在到广州黄花岗公园还可以看到七十二烈士墓,而实际牺牲的至少八十六人。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这些武装起义的大致情况进行了解。
教师:革命党人有明确的志向,为国为民不惜流血牺牲。他们很多人原本衣食无忧。黄兴,长沙人,留学日本,成立华兴会时,为解决革命经费,说服母亲,变卖了祖产田地两千亩和占地 30 亩的大宅院。林觉民,留学日本,牺牲时24岁,他的故居在如今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林家是殷实之家。他们如果为自己着想,都能享有超乎常人的生活水平,但是,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孙中山在评价黄花岗起义时曾说过:“是役也,碧血横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可歌可泣,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学生:了解这些革命志士如黄兴和林觉民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他们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设计意图:开头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达到旧识新用的目的,也便于学生建立起历史发展的联系观。通过对各地爆发的起义的讲解,结合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树立起基本的时空观。通过对革命志士英雄事迹的了解,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自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但都已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发动起义,革命的浪潮日益高涨,逐渐地瓦解着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直到1911年,革命的局势终于有了逆转。大家阅读教材第44页第一自然段,了解革命党人在武汉进行了哪些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革命党人在武汉的活动。
教师:在1911年,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积极活动,湖北新军约有 1.7 万人,参加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的以及倾向革命的官兵已有6千人左右。1911 年 8、9 月之间,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调入川,留守武汉只有8千人,形势对起义非常有利,这时武昌起义的内外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那么这场起义是怎样一步步将清王朝推翻的呢?大家结合屏幕上的时间节点再次阅读教材。总结一下起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学生:结合屏幕上展示的几个时间点对武昌起义的过程进行梳理。
展示:
教师: 下面老师带着大家梳理一下武昌起义的过程。1911年9月,文学社、共进会根据同盟会的指示联合成立领导机构,准备起义。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制炸弹失手引爆,起义计划暴露。这天文学社也有30多人被捕,3人被杀。10月10 日,起义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被捕,起义军临时总司令蒋翊武发出命令后逃亡,新军内的革命士兵人人自危,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拼死一搏,晚7时,新军工程营的熊秉坤偶然开枪,发出起义信号。起义士兵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府,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全城,汉阳、汉口的新军也积极响应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对武昌起义过程的梳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梳理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展示:
教师:(对辛亥革命的后续事件进行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为避免生灵涂炭,革命党人力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多次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袁世凯以让清帝退位为条件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清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接着进行提问)“关于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历来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你认为它是否成功了呢?请说明理由。”请大家结合以上材料相互之间讨论一下并进行总结。
学生:根据屏幕展示的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说明。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老师进行一下总结。认为辛亥革命成功的同学的理由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同学给出的理由是:1.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学生:对辛亥革命成功与否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讨论和总结,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分析对辛亥革命成与败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
(三)本课小结
展示:
教师:正如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同学那样,孙中山的晚年仍然致力于民主革命,他在1923年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上的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激励着后来的一批又一批民主革命志士走向革命的战场,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他遗嘱中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时说的那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心系天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来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生: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进行情感升华。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时的讲话》,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同时又与开头的提问相呼应,首位呼应,自成一体。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