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15: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疑的课堂更出彩
——郑振铎《猫》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郑振铎《猫》的第一课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内容。
生: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特别是通过第三只猫,让“我”认识到了遇事不能仅凭个人喜爱、主观臆断,否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
生: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关爱动物,关爱弱势群体。
师:很好,看来大家基本理解了文章的主旨。还有什么呢?
生:还学习了伏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伏笔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发展水到渠成,自然真实。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对比,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遭遇,进而抒发了“我”后悔不已、愧疚自责的心情。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在今后的习作中恰当运用伏笔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生:还学习了生动形象地细节描写,特别是描写前两只猫的特点时,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了他们活泼、可爱的特点。
师:对,细节描写是我们写作中所缺少的,希望大家好好借鉴学习。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看来上节课大家收获颇丰呀!那么,对于这一篇文章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生:文中第11、12段,邻居家的周丫头为什么没有阻止陌生人捉我们家的猫?
师:对呀,为什么?
生:周丫头怕得罪人。一个女孩打不过陌生人。
生:因为猫不是周丫头自己家的,所以她没有必要阻止。从中可以看出周丫头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生:也说明邻里关系冷漠,大家不能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师:大家分析的很好,作者还有更深刻的意图吗?
生:周丫头这个人物,应该是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社会上的一类人,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作者对这种风气是持批判态度的。
师:这位同学的认识就更深一层了,小说借故事和人物反映社会现实。那么那个陌生人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陌生人是一个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人,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惜夺人所爱,损坏别人的利益。按老师刚才说的,这个陌生人也应该有代表性,反映了当时社会也有这类人,这也是作者所批判的对象。
师:很好,能够迁移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值得表扬。那我再问一下,第二只猫的丢失,是谁造成的呢?
生:小猫太活泼,不怕生人,到处乱跑,小猫的性情特点导致它的丢失。
生:主要原因还是周丫头的冷眼旁观和陌生人的损人利己。周丫头和陌生人才是造成第二只猫丢失的罪魁祸首。所以“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师:这位同学分析的很好,一针见血。大家质疑、分析的能力很强,也体现了大家思考的深度,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
师:请讲。
生:文中第9段,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第二只猫全家人都很喜欢,张妈为什么不喜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仔细,我也有这个疑问,为什么?
生:应该是因为第二只猫太过顽皮,经常干扰张妈工作,张妈是家里的佣人,平常的工作是打扫庭院、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而第二只猫经常弄的家里比较乱,给张妈的工作带来了难度,或者是破坏了张妈的劳动成果。所以张妈向来不大喜欢它。同时张妈的态度也反衬了第二只猫太活泼、太顽皮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能从张妈的身份和从事的工作分析原因,很好!但张妈又为什么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呢?
生:也是反衬吧,用向来不大喜欢猫的张妈来反衬宠爱喜欢它的家人,更能突出大家对这只猫的丢失而伤心难过的程度。
师:也就是说这个细节描写,起到了一个衬托作用,很好,大家认识很透彻。张妈这个角色不是可有可无的,有她存在的价值。那么文中哪些地方还写到了张妈?她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第15段,“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是张妈看第三只猫可怜,把它捡回家,可见张妈是一个善良、富有爱心的人。
生:第20段,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是张妈第一时间发现芙蓉鸟被咬事件,她是第一个目击者。从她的疑问推断,她也不知道是谁咬死的芙蓉鸟。此处张妈的叙述应该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生:第24段写到:“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张妈的默默无言说明她认为自己有错,确实没有看护好芙蓉鸟,主人交待了多次,提醒了多次,结果还是让猫咬死了芙蓉鸟。她的默默无语,更坚定了“我”的判断!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张妈是家中的佣人,没有什么地位,她的处境似乎和第三只猫差不多,是不受重视的,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同样是弱势群体,她的话能有什么用,既然全家人都认定第三只猫就是凶手,她还能说什么呢?所以她只能选择默默无言。
师:这位同学的认识,与众不同,也比较深刻。“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妻子的责怪是很严厉的,可见张妈的地位和处境。张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很善良、勤劳,靠双手的劳动生存,所以张妈也需要我们的平等对待和关心爱护,这正是“我”所反省反思的。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这些人物的出现也都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服务,这一点希望大家认识到。大家大胆质疑,积极发表见解,用智慧的双眼发现问题,用深度的思考分析问题,我为大家的精彩表现点赞!
师:文中还有像张妈一样的人物吗?
生:有,李妈。文章第29段,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一个“又”字,可见这只黑猫不是第一次来,上一次来的时候李妈应该遇见了。
师:李妈的出现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李妈的话让芙蓉鸟伤害事件真相大白,第三只猫的冤屈得以清洗。引出了下文我的愧疚自责以及深刻的反省。所以说李妈的出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中心服务。
师:从全文看,小说的主人公“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有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精神,犯了错能够悔改,有深刻的反思,能从养猫的生活琐事感悟人生道理。
师:说得很好!文章第1段写到“我从编译所回来”,可见“我”的身份是一位知识分子,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是中国知识分子可贵的品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类似的文章,比如杨绛的《老王》。这里老师在适当地补充一点小说的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早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毫不讳饰地表达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五四运动前后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师:质疑的课堂更出彩。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生:第三只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这一细节描写为下文“我”认为是它咬死了芙蓉鸟埋下伏笔。那么它为什么对鸟笼凝望呢?
师:这位同学阅读的非常仔细,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谁给他一个合理解释呢?
生:因为第三只猫充满好奇心,它想了解这个家的新成员,它凝望是为了仔细看一下它们是怎样的鸟。
生:因为第三只猫羡慕那对芙蓉鸟,它们在这个家里受到了优待,倍受主人宠爱,“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而自己在这个家中倍受冷落,可有可无,它内心期待自己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它的凝望充满了羡慕。
生:它的凝望是因为内心的孤独,想寻找朋友,想把芙蓉鸟当作自己的朋友,所以它的凝望是寻友。
生:它的凝望是守护,因为主人一家非常喜欢这对芙蓉鸟,它要替主人守护好芙蓉鸟,免得它们受到伤害。
生:它的凝望是因为芙蓉鸟长得漂亮,而且叫声特别好听,所以它的凝望是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此处运用伏笔,为下文第三只猫受到“我”的冤枉,被棒打,赶出家门埋下伏笔,也正为此,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我负主要责任,内心无比愧疚和自责,进而反省批判自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果这样来看的话,第三只猫凝望芙蓉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刚才同学们的质疑和解答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文本,超出了文章技法,更体现了人文性。所以这个质疑很有意义,我为同学们点赞!
生:老师,我还有一个疑问,如果芙蓉鸟事件发生在第二只猫身上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师:这个问题视角独特,很好!大家怎么看?
生:第二只猫不会受到冤枉,因为它在我们家的地位很高,集全家人的宠爱于一身,不仅活泼可爱,而且本领也大。主人一家可能会怀疑是别人家的猫呀,狗呀跑到他们家咬死了这只芙蓉鸟。
生:第二只猫会捉鼠,主人也可能会怀疑是第二只猫咬死了芙蓉鸟,但“我”和妻子会原谅它,不会因此怒气冲天,严厉惩戒,可能也就是训斥一顿罢了,说些以后不准再伤害其它动物之类的话。
师:同学们,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生:还是源于主人的喜好和偏见。喜欢的人即使犯了错也可以包容,厌恶的人可能以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到惩戒,这也是人性弱点的体现。所以我们处理事情时,一定要客观公平,避免因个人的好厌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同学们第三只猫受了莫大的冤枉,如果它能说话,它该如何为自己辩诉呢?
同学们不妨转换角色,你现在就是那只受了冤枉的猫,对主人有什么话可说呢?给大家留五分钟的时间写一下,一会让同学展示。
生:主人呀,您冤枉我了,我对您,对这个家只有感恩的心,又怎会咬死您所珍爱的芙蓉鸟呢?我本来是一只流浪猫,在饥寒交迫、生命垂危之际,是您收留了我,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虽然大家并不喜欢我,但我在这里过得非常幸福、安逸,我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还来不及呢,又怎会伤害您的芙蓉鸟呢?我之所以时常凝望鸟笼,是因为我想替主人保护它们啊,怎想,因为我的疏忽,让那只罪恶的黑猫有机可乘,咬死了其中一只芙蓉鸟。主人呀,我有责任,没有替您守护好芙蓉鸟,您打我罚我都可以,但是我并没有咬死那只芙蓉鸟呀!
师:说的很好,突出了猫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有展示的吗?
生:主人呀,您收留我是怜悯我,而不是喜欢我,这一点我知道,因为我不漂亮也不活泼,不像前两只猫,讨您欢心。主人呀,我不明白,您是喜欢猫,还是喜欢讨您欢心的猫呢?一个喜欢猫的人,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喜欢,对于不漂亮也不活泼,甚至有点忧郁的猫,更应关爱有加。而我不但没有得到关爱,还受了不白之冤,我的遭遇真是悲惨呀!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可见大家对文本的理解已经很深刻了。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展示了,课代表下课之后把同学们写的辩诉展览在后黑板的学习园地里。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很棒,质疑的课堂更出彩,希望大家发扬这种质疑精神,开动脑筋,把我们的学习引向深入。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