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
活动1:把一根橡皮筋拉紧,拨动橡皮筋,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
想想做做
一、声音的产生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活动2
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一、声音的产生
我们平常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一、声音的产生
左图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唱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将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有什么变化?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二、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再想想: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通过这个真空罩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的传播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正是平时大家并不十分留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无法正常交流。太空中没有空气,哪怕离得再近,航天员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二、声音的传播
以击鼓为例:鼓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二、声音的传播
做一做: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桌子也能传声。气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其实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些都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大量实验表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会听到隆隆的雷声。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
声速=
米(m)
秒(s)
米/秒(m/s)
路程
时间
v=
s
t
三、声速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25℃)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三、声速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 即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或距发声体至少17m。
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三、声速
阅读教材P30“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了解耳朵感知声音的途径。
三、声速
做一做:教材P31“体验骨传导”的实验:
取两个棉花球塞住耳朵,用橡皮锤敲击音叉,这时图体验骨传导
你基本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再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或牙齿上,你都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一旦把音叉移开,马上就听不到这一声音了。实际上,第二种情况就是利用了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课堂练习
1.将敲响的铜锣用手一触摸,锣声会立即消失,这是因为( )
A.锣声的传播停止了
B.锣声传到人体中去了
C.锣声变化为次声了
D.铜锣的振动停止了
D
课堂练习
2.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已在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未来我国宇航员也会登陆月球,但在接近真空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不能够直接对话,而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传输速度更快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B
课堂练习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装有水的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铁管足够长,不考虑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声音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D.响了三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
D
课堂练习
4.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B.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
C.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D.与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系
B
课堂练习
5.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A
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一般地,v(固体)> v(液体)> v(气体)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