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21:1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威远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据《周礼》记载,其布局呈长方形。汉武帝尝试复原儒家经典记载的明堂,建立了符合阴阳五行之数的“亞”形布局的明堂,并成为独立建筑。汉代明堂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汉承秦制的需要
C.政权合法性的重塑 D.国家经济的强盛
3.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4.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5.有学者认为,京剧是千百年来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相对于其它一些戏曲(如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晚清京剧成为主流戏曲,主要是因为(  )
A.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 B.艺术审美的价值更高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 D.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6.1875年,针对日本封锁琉球并阻止其向中国朝贡,驻日使臣何如璋向总理衙门建议:“可反复辩论,徐为开导,若不听命,或援外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这说明当时(  )
A.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B.宗主之争诱发甲午战争
C.西方列强支持日本扩张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7.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据此可知,当时(  )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8.19世纪末,严复以牛和马为例阐释自己的体用观,说牛有牛的“体用”,马有马的“体用”,牛的“用”是负重,马的“用”是竞走,不能让马去负重,牛去竞走。这一观点(  )
A.意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纲常名教 B.沿袭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
C.旨在论证进行制度变革的必要性 D.传播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9.从1917年开始,胡适坚持认为,新文化运动作为一种思想或文化运动,必须被理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甚至力图为之追源溯始,将17—18世纪的“朴学”视为五四以前中国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由此可知,胡适强调的是(  )
A.文学改良论应有现实意义 B.文化革新应兼顾传承
C.复兴传统文化应回归原典 D.文化转型应全盘西化
10.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11.下图是画家潘天寿1950年的著名画作《解放后地主也参加生产劳动》。(  )
A.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场景 B.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C.说明建国初期文化教育成就突出 D.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12.在反贫困问题上,马克思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完全消灭贫困;列宁提出通过发展商品经济和发挥市场的力量予以解决;毛泽东则提出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走工业化道路等中国设想。这说明(  )
A.发展市场经济是解决贫困的关键 B.与时俱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C.贫困问题是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 D.国情的差异制约了反贫困措施实施的效果
13.“冬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的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学习的一种形式,从每年12月初开始到次年2月底结束。参加冬学的农民在认字、计算、看报纸、写便条等方面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当时(  )
A.义务教育得到推广 B.文化普及因时制宜
C.扫盲教育普遍落实 D.技术人才队伍扩大
14.苏格拉底曾说:“决不该让年轻人听到诸神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因为这不是真的)如果我们希望将来的保卫者把彼此勾心斗角、耍弄阴谋诡计当作奇耻大辱的话。我们更不应该把诸神或巨人之间的争斗,把诸神及英雄们对亲友的种种怨仇作为故事和刺绣的题材。”表明苏格拉底(  )
A.蔑视神灵权威 B.求真精神强烈 C.倾向思想专制 D.注重道德教育
1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
A.具有科学因素 B.反对人文主义 C.重视天人关系 D.宣扬无神论
16.1599年,莎士比亚取材古罗马历史著作《名人传》,创作了历史剧《凯撒》。剧中杀死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斯特落得最终失败的下场,引发了时人对弑君正当性的思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启蒙运动的平等观念
C.人文精神的深入发展 D.古罗马的自然法精神
17.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18.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19.西方传统宗教认为“宗教事是圣事,世俗工作是俗事”,世俗职业不能称“天职”,不具神圣性。马丁·路德指出,鞋匠、农民等和受了圣职的牧师一样,承担了工作的责任。加尔文进一步强调,努力劳作就是履行“天职”,就能成为上帝的“选民”。“天职”一词内涵的变化(  )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体现了民众追求政治上的平等
C.反映了西方职业观宗教色彩浓厚 D.表明罗马教会思想专制的瓦解
20.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一旦国王及政府破坏法律,人民便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这些主张(  )
A.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 B.反对专制的封建暴君
C.确保人民的经济独立 D.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
21.贝尔公司和威斯坦·尤尼奥公司对电话机的专利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终以贝尔公司获胜告终。1878年爱迪生研制成功新型电话机,贝尔公司立即买下爱迪生的送话器专利,生产性能更优良的电话机,迅速占领市场……竞争失利的威斯坦·尤尼奥公司则只能经营电报机的生产。这说明(  )
A.科学技术的发明困难重重 B.知识产权有助于提高科技投资效益
C.科研工作者追求经济利益 D.商业竞争不利于科技的发明与创造
22.杜尚认为,如果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1919年,他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小胡子,这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也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该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3.青年时代的普朗克曾被告诫,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1900年,物理学家开尔文也断言:“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由此可知在当时(  )
A.物理学领域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B.物理学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尚未开始
C.经典物理学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D.量子力学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24.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
二、非选择题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和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大动荡时期,……儒家要求人们把他人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完善作为人生责任。在道德教育上,儒家注重培养为官者“以民为本”、对百姓负责的责任意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主张为官必须有公正无私、勤政有为、清廉自守的道德规范。儒家重视“礼”的道德规范的作用。
道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是顺化。道家讲修身之德“谦卑”:强调自修,保持内心的极端平静;主张“人性本真”:追求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讲为政之德“无为”和“不争”的官德:注重自然发展规律,不人为地强力干扰,为官者要谦和地对待下属和民众;主张应世之德“宽容”:待人以仁慈和宽厚;道家的淡泊功名,致虚守静,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也十分有益。
——摘编自《儒道两家德育思想的比较》和《道德经里的德育思想》
材料二
时代的震荡迫使明清之际的大儒对理学做出多方面的反省。王夫之提出了“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主张,力图复兴经学;顾炎武则批评理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人们愈加倾向于朱熹格物、专研经典的趋实作风,而对于王学末流沾染禅氏习气略感不满,并从明亡的反思中,意识到理学之中掺杂佛老成分的危害。随着学风的转变,学者转向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出于对经典的维护,对先圣的推崇,他们力图弄清孔孟的原意,恢复经典本义,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辑佚成为主要治学方法。
——摘编自《简析明清之际的理学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和道家在道德教育思想上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理学反思的表现及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7.【西方能源转型】(15分)
材料一
从1650年开始,煤炭逐渐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煤炭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重工业,如制造业、造船业等。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在英国的发生绝非偶然事件,是城市化、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化是一个关键的结构转型。
——摘编自毕竞悦《17世纪英国能源革命探因》
材料二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如果依赖柴薪,不仅成本过高,而且由于森林资源已非常有限,不允许这些“高能耗”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有了煤炭作燃料,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就解决了”。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不仅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燃料问题,而且“煤炭燃烧转化成的蒸汽动力成为适应工业发展的全新动力”,煤炭产业的附加产品煤气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新的能源,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扩大了生产车间的规模,增加了机器设备和工人数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消费主义和新型工业化开始渗透到英国人的生活之中。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发生能源革命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影响。(7分)
历史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A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A C A A A D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D C D
二、非选择题
25.【答案】(25 分)
(1)相同: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理念;都追求洁身自好的修身观;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都倡导“民本”;均主张和睦相处的人际观;都有“天下为公”的理想。(任答 3 点 6 分)
意义:儒家仁礼和民本思想,促进社会内在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借鉴意义;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有利于激发当代人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主张,有助于执政水平的提高;重礼轻刑理论,为现代司法建设提供借鉴;把握天人合一的精神实质,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任答 3 点 7 分)
(2)表现:注重儒家经典研究和振兴;学风更偏向于务实求真(经世致用);批判理学蕴含的佛道思想;考据学逐渐兴起。(任答 3 点 6 分)
原因:明清社会转型之际,具备思想自由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发展和西学的影响; 理学改换了先秦儒学的积极精神,空谈误国冲击学风和政风的转变;唯心主义理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学者的质疑精神和考据学的不断发展。(任答 3 点 6 分)
26.【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论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压,国内无民主条件可利用,城市的反动力量强大,农村地区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马克思王义中国化的产物,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
(论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
27.【答案】(15分)
(1)原因:传统有机能源成本过高和短缺;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需要;英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每点2 分)
(2)影响:缓解了能源危机,推动了工业革命;促使蒸汽动力推广;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革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造成了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