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3%,改善幅度为“十三五”以来最高。下列举措不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推进低碳交通运输
C.提高森林覆盖率 D.增高炼铁厂的烟囱
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4.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
5.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6.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伴随着能量变化
B.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燃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车用乙醇汽油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9.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0.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11.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2.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3.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14.“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O D.NH3
二、填空题
15.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厨房中都备有食醋,食醋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近年,河南许多农村也使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6.我国自主开发长征系列“长三丙” 运载火箭,其中第三级采用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的火箭发动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控制液态氢技术的国家。请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液氢作燃料除了发热量高单位产生巨大推力以外,还有一个与环保有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17.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18.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 化工厂加高烟囱 B 禁止焚烧秸秆 C 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5.6 (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19.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pH>7。
(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①中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如图,验证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实验二,A烧杯中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____,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
21.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___________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四、计算题
22.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23.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___________两种元素
(2)页岩气(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发现邻居天然气泄漏,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按门铃通知户主。
(4)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100kg的氢气燃烧最多可以生成的水是__________kg(写出计算式及计算结果)。
24.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所示。天然气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该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______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C
6.B
7.D
8.C
9.D
10.B
11.D
12.A
13.B
14.A
15. CH3COOH
16. 2H2+O22H2O 化合反应 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17. 天然气 酸雨 13.8 1:11
18. 不可再生 BC <
19. 标准比色卡 隔绝空气(或氧气或O2) 红棕色褪去(或消失) 漏斗中液面上升
20.(1)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 瓶子变瘪(或“变扁”) 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或能溶于水,压强不变)
21.(1)酒精灯
(2) 蓝 物质具有可燃性
(3) 乒乓球碎片 低
(4)D
22. 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23.(1)碳、氢或C、H(2)CH4+2O2CO2+2H2O(3)不可以(4)2H2 +O2 2H2O;36×100kg /4=900 kg
24. 不可再生 保持不变 33600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