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本课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用副标题的作用是写明了写作的内容和原因。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新课导入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用一幅对联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俯首甘为孺子牛
鞠 躬 尽 瘁
横眉冷对千夫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难点)
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2004年),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yuàn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 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走近作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写作背景
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不朽】
【牛马】
【下场】
【抬举】
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文中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① 动词,演员或运动员退场; ② 名词,人的结局 (多指不好的)。
永不磨灭,形容某种精神或某个事物千古流传。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理解词语
(内容上的对比:第二节和第五节、第三节和第六节、第四节和第七节中,写法上:“有的人”这三个字反复出现。)
1.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初读诗歌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节):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
第三部分(第五至七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诗歌梳理
一种人,虽生犹死
(身体苟活而灵魂已死)
一种人,虽死犹生
(身体已死而精神不灭)
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另一种是甘愿为人民做牛做马的人
课文解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齐读第一节,思考:这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相同吗?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不同。第一个“活”指身体活着,生命存在,第二个“活”指灵魂活着,精神永存;
第一个“死” 指精神已死;第二个“死”指生命逝去。
课文解读
从生与死的价值的对比中,你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精神和身体是可以分开的,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课文解读
哪些人虽生犹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让我们读一读第二节和第五节来感受一下。
表现
结 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 ----( ) 节
( )---( )节
骑在人民头上
把名字刻入石头
别人不能活
给人民当牛马
等着地下的火烧
多数人更好地活
人民把他摔垮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下场可以看到
人民永远记住他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抬举得很高很高
2
5
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服务,愿意牺牲自己的人
欺压人民的人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两种人
7
4
2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对人民的态度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
3.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对荣誉的追求
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意思是生命长存、永不死亡,表现了这些人的贪婪。
4.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生活的目的
侵害别人的利益
捍卫别人的利益
5.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6.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7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高。
两种人的不同下场
被人民忘记,
被人民唾弃。
指鲁迅精神被传颂,被延续。
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憎恨
爱戴
骑在人民头上,想让自己名字永垂不朽,不让别人活的人,指的是什么人呢?
指的是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众“伟大”,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不让别人活下去的人。
俯下身子做牛马,情愿作野草,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样的人指的是什么人呢?
指的是一生为人民服务,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
课文解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被人民怀念和爱戴的是哪些人?被人民唾弃和憎恶的是哪些人?
欺压人民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
压迫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给人民做牛马的人
流芳百世
遗臭
万年
对比、体会:
一边是被人民摔垮,被人民忘记,一边是青青的野草,被人民举得很高很高,这样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这样的结局说明了只有一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他。
课文解读
为人民服
务的雷锋
亲民爱民
的焦裕禄
义务摆渡的万其珍
还有我们的周恩来总理……
除了鲁迅先生,你还知道哪些像诗歌里描述的人物?
课文解读
爱国主义——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爱国将领——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维新志士——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文纪念的是鲁迅,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不好,用“有的人”作题目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课文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
鲁迅死了 (师)
他还活着。 (生)
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
给人民作牛马的, (生)
人民永远记住他! (生)
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生)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生)
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师)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生)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师生齐读)
课文解读
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
一、人应该怎样活着?
二、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会得到 人民怎样不同的回报?
要为人民,为社会,要勤勤恳恳,
乐于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
课堂小结
活—死 遗臭万年
死—活 流芳千古
做对人民有意义的人
批判 (对比) 歌颂
活着却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
把名字刻入石头
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死了还活着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作野草等火烧
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课文结构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 ,而是通过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 和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 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鲁迅先生的怀念
无私奉献
统治者
压迫者
主题概括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拓展阅读
B
D
黑暗势力
革命力量
1.上文的体裁是____
A.旧体诗 B散文诗 C散文
2.文中的“野草”是指____
A.荒野中的杂草 B.象征普通百姓
C.旧的封建势力 D.一切革命者
3.“地面”像征_______
“地火”像征_______
4.上文的中心是___
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势力的憎恶。
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会以猛烈的抨击。
C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
(2)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
√
课堂练习
1.《有的人》是为了纪念 _______逝世__ 周年而写的,诗的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
2. 用____与___进行鲜明的____,摆出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
二、填空。
纪念鲁迅有感
鲁迅先生
活
死
对比
13
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中两个“活”字的意思相同,都是指肉体存在
B. 第一个“活”是躯壳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在
C.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D.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A
四、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想一想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 鲁迅先生是一个同情劳动人民,重视友谊的人
B. 鲁迅先生是一个对黑暗社会充满愤恨,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热烈憧憬的人
C.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D. 鲁迅先生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E.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生活、爱自己胜过爱别人的人
F. 鲁迅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G.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H. 鲁迅先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名著翻译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ABCDFGH
根据本单元内容主题,组织一次 “走近鲁迅”的综合实践交流活动。
建议:课后可以搜集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可以搜集阅读鲁迅的文章、鲁迅的名言、可以查找人们对鲁迅的评论等,整理好与同学交流、分享。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