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 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3 08: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14课《桥》
教材分析
“桥”是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课力求使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桥”的外形、结构与特征有所认知和了解。让学生了解桥梁、走进桥梁,加强学生对桥梁建筑的热爱之情。教学要从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出发,把造型作为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桥梁的种类、外形特征与功能;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增强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建筑的热爱之情与保护意识,了解工业设计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水流将陆地分隔开来,桥又将陆地连接起来。“桥”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我们经常从桥上走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观察注意它的外形、结构与特征,并去思考为何要将桥梁设计成这个样子,桥里面蕴涵了怎样的科学道理与人文关怀。本课“桥”的学习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桥梁、走进桥梁的机会,加强学生对桥梁建筑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式。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当地具有代表性桥梁,通过观察,引导学生了解桥梁。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桥梁的印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本地的桥梁资源把学生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认识桥梁的种类、外形特征与功能,认识中国的古桥,博古论今,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及潜在创新力,交流合作等能力,注重个性化发展。通过示范欣赏,带领孩子们走进如诗如画的水墨桥世界,从桥的“结构美”到桥的“形式美”再到桥的“意境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水墨画表现桥之美。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发现结构美。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桥梁,学会表现形式美。
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桥梁的欣赏了解,感受其中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桥梁的结构美,学会构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桥梁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范画、国画工具、照相机
学生:国画工具、各种桥梁相关图片、资料
作业要求
学生用水墨画的形式创作一幅以桥为主题的作品,注意对桥结构的塑造和形式、意境美的追求,能够体现水墨画的独特美感。
教学过程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紧紧围绕一个“美”字来开展课程,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出发,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桥的美,理解“结构美”、“形式美”、“意境美”的三个层次,并激发他们表现桥的意愿,而通过自主练习及时凸现学习中的难点,教师的示范和范画的欣赏、分析为解决这样的难点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并为以后的创作实现了可能。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大胆表现,在表现桥的形象的同时力求能够表现自己的个性,而扇面、镜片的表现形式则提升了这种形式美。评价和拓展环节则是通过自评和互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锻炼了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最后再回到我们的生活,强调艺术来自于生活,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用各种材料创作的立体桥,首尾呼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照相机给学生拍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摄影吗?这几位同学都在同一座大桥上拍的照,猜猜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哪座桥
(对,这就是清凉门大桥)
师:在我们南京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桥,它们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能够轻松地跨越河流障碍,同时优美独特的造型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南京眼”、珍珠河上的珍珠桥、充满时尚元素的大胜关大桥以及小巧别致的玩月桥,当然还有闻名全国的南京地标建筑长江大桥。
这正如陆游诗中所写:“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桥之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照相机拍照为引子,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将学生代入到拍摄照片的情境,通过欣赏学生拍摄生活周边的桥,唤醒他们对桥的回忆,再引申到南京有特色代表性的桥,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对“桥之美”的初步感受,用陆游的一句诗进行总结,提升美的境界,引出课题。)
二.欣赏讨论
1.结构美
师:古往今来,中国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无数的桥,它们形态各异,巧夺天工。让我们再来静静地感受它们的美。(欣赏桥的影片)
师:同学们觉得这些桥美在什么地方呢?(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欣赏影片进一步加深对桥的印象,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畅谈自己理解的“桥之美”。)
师:在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拱桥了,你看,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这就是桥的“结构美”。(板书:“结构美”)
师:我们除了用线描画的方法还可以用色块画的方法来表现,这就是没骨画,除了用水墨表现,在有底色的纸上,我们还可以直接用白色来画。
(教师演示石拱桥的画法)
(请同学们拿出小练习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画石拱桥,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总结:画没骨画最难的是墨色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掌握吗,在画之前要多在试笔纸上反复调试)
【设计意图】
(以具有代表性的石拱桥,了解方圆的和谐之美引出桥的“结构美”,教师示范“勾勒法”和“没骨法”的创作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练习纸上的小练习,既让学生初步熟悉画法又能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难点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形式美
师:“小桥流水人家”是我们江南水乡最常见的景色
(出示两幅有桥和没有桥的风景对比图片)
师:如果没有桥,你觉得这样的风景美吗?(学生讨论回答)
师:所以,在画家的眼中,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而一座小桥就成为了联系线与面的纽带!这就是形式美。
(1.动画演示创作的过程。2.板书:“形式美”)
师:如果让你来添加背景,你会画哪些景物呢?又可以用什么画法表现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浓墨侧锋画房顶,淡墨勾墙和流水,中锋勾树枝)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演示不同角度房子及树等景物的画法)
师:吴冠中笔下的桥,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充分展现了这种形式美。
(欣赏吴冠中作品)
【设计意图】
(从江南水乡小镇,运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讲解房屋、流水可以概括成块面和线条,而桥就成为了联系块面与线条间的纽带,协调了这种对比效果,这就是桥的“形式美”,通过学生讨论背景景物的画法,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地主动、积极。最后欣赏吴冠中的江南水乡作品做总结,循序渐进地解决本课中最大的难点,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地完整。)
三.观察创作
1.欣赏创作画
师:罗丹曾经说过:“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承载历史的卢沟桥、有30个不同桥亭的广济桥、遮挡风雨的永济廊桥、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泸定桥,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韵味,每一座都值得我们好好描绘。(教师展示根据不同桥梁照片创作的国画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
(通过再欣赏中国各地的名桥,让学生了解桥的不同形式,再欣赏老师根据这些图片创作的不同形式桥的作品,脑海中初步形成完整作品创作的构思。)
2.对比寻美感
师:(展示根据同样的图片创作的不同作品)你们更喜欢哪幅作品?能谈谈哪些地方吸引了你的目光?
(学生从构图、画面、意境等方面讨论)
师:所以一幅画,除了要描绘桥的外形,我们更注重的是“意境美”(板书:“意境美”)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意境美,江南小镇的倒影,色彩鲜艳的人群和树叶,铁索桥透视的角度都是我们体现意境美的好方法色彩、观察角度)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运用不同手法创作的同一座桥作品,让学生讨论更喜欢哪一种创作方法,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出绘画的更高境界是画出“境界美”。再欣赏教师前面创作的范画,自主发现可以通过色彩、构图等方法来加以体现。)
4.(在中国美术史上,桥是山水画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让我一起来欣赏这些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等古今名家的作品,再欣赏孩子们在扇面上创作的作品感受桥之美)
【设计意图】
(欣赏古今名画中的桥,学生了解不同年代桥在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时期创作的方法和表达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再通过欣赏孩子们笔下的桥更加拉近他们与创作之间的距离,减少陌生感。)
5.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墨画的形式创作一幅以桥为主题的作品,注意对桥结构的塑造和形式、意境美的追求,能够体现水墨画的独特美感。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述
1.学生作业展,师生从笔法、墨色、立意等方面共评
2.学生与作品合影拍照留念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评和互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这个评价的过程是相互交流、共同思考、互相学习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而用照相机拍照留影的方式则与开头相呼应,起到了完美收尾的效果。)
五.延伸拓展
师:(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桥模型)今天我们一起感悟了桥之美,桥的美还体现在它的实用性,民间的能工巧匠们用各种材料创造出了构思新颖的桥梁作品,我们在下节课也一起来学习创造,也许不久的将来更加造型优美,美观实用的桥就出自你的手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设计意图】
(桥的美还体现在它的实用性,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中立体的桥,欣赏用不同材料做成的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练习、创作、评述等方法,在师生间观点碰撞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对话中,师生间有释疑、有争论、有沟通、有包容和认同。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发现结构美。并学会大胆运用自己所喜爱的水墨画的方式来表现桥梁,学会表现形式美。通过对中国桥梁的欣赏、了解、创作,感受其中的意境美。锻炼学生鉴赏、质疑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课前调查家乡现代的桥和古老的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直接演示用水墨画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创作的方法。紧接着再通过欣赏、讨论、对比、评述,和学生一起动手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并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圆形或者扇形的纸上创作一幅水墨画的现代或古老的桥,方法简单难度降低,学生创作的作品效果不错,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受授课时间限制,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描述、讨论时间的方法还不够,对照课文,本课对桥的文化的介绍比较细致,授课老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删减。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精讲多练。在立意方面,除了单纯的欣赏桥的美,各位艺术大家通过作品所体现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加注意补充。这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