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19:39:55

文档简介

2022级高一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
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
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中国诗歌史上,对于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
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文发展了一步。
那么盛唐时代与建安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叉有什么不同点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
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一种自由奔驰的浪漫
的气质、富于展望的朗爽的形象,就构成建安风骨的精神实质。而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
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出来,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
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
出现在诗歌史上。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建安是解放的时代,但也是艰苦的时代。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
之上的,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险,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
的。荒凉高亢的歌声,这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
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
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
相同的地方。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千。然而盛唐气象又
不止于这个“骨”,它还有丰实的肌肉。唐代的宏伟的力量,表现在经济上,表现在文化上,表现
【高一期中联考试卷·语文第1页(共8页)】
231198D2022级高一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更坚决更彻底更有力”于文无据,原文只说“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带
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乃是建安风骨的更为丰富的展开”,
可见,只是更为丰富,并没有更坚决彻底有力。B项“建安风骨中荒凉高亢的风格也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
分”错误,建安风骨的基调是荒凉高亢,这是因为建安是一个艰苦的时代,而盛唐并不是。C项“严羽提出并高
倡‘盛唐气象”错误,原文说的是“论‘盛唐气象'最集中的,莫过于严羽的《沧浪诗话》。这一部批评名著,其中
心命题就是高倡盛唐气象”可见,“盛唐气象”这一概念并不是严羽提出的,只是论述最集中并大力倡导。)
2.B(A项“因此安史之乱后的诗歌无法体现出‘盛唐气象”错误,盛唐气象并不是一天就消失的,说安史之乱后
就没有盛唐气象不符合客观实际,另外盛唐之后的诗歌也可以反映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C项“体现了他
高倡‘盛唐气象’而轻汉魏诗歌的态度”错误,严羽是通过分析汉魏与盛唐诗歌在“悟”“气象”上的不同之处,
来比较汉魏与盛唐诗歌,并没有轻汉魏诗歌。D项“盛唐气象”“进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视野”,于文无
据,原文只说“盛唐气象'就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并引发了热烈持久的争论”。)
3.D(这是一首宫怨诗,这两句写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感情纤弱卑
细,不能体现盛唐气象。)
4.①首先,开篇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并指出盛唐气象是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②其次,比较了盛唐
气象与建安风骨的异同。③再次,介绍了《沧浪诗话》中对汉魏与盛唐诗歌的比较,论证了盛唐诗歌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④最后,总结了盛唐气象的艺术特征来收束全文。(每点1分,意对即可)
5.①研究“盛唐气象”应关注盛唐的时代特征及盛唐诗歌的普遍特征;②注意盛唐的社会,文化与前代的种种不
同特点:③注意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审美取向:④在研究“盛唐气象”时应采用更开阔的研究视野,
用认真科学的态度去解决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6分,意对即可)
6.B(“终于歼灭了全部的美军”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一百多守敌被全歼”,以及后文的美军偷袭来看,并不是全
部的美军被歼灭。)
7.D(“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没有运用比喻。)
8.①运用细节描写:连长又要拍赛拉的肩头时,想到赛拉的伤势,就停住了,体现连长关爱士兵的形象:②运用
正面描写:连长听到波波沙的声音也开始对着敌人扫射,“连长他们很会打”,直接体现出连长有勇有谋,果敢
的形象;③运用语言描写:连长询问赛拉找水任务的情况,体现出连长沉着冷静的形象。(每点2分,答满两
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第一处:①通过斜挂的钩月和点点繁星,营造了一种宁静、紧张的氛围;②体现赛拉与杨福德找水时的小心谨
慎:③为后文美军摸黑偷袭、两方开火做了铺垫。(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二处:①凉爽天气和蛙鸣声,营造了一种安宁的氛围;②为后文赛拉和杨福德顺着蛙声找到水洼做铺垫:
③暗含乐观精神,抗美援朝终将迎来胜利。(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是: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
自是也。)
11.D(传,是指对经书解释的文字。)
12.C(“论证了‘行古道’的重要性”错,《师说》的中心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行古道”是指学习秦汉时期的
文章,不受骈文的影响。)
13.(1)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
罢了!(“见”“病”“吾子”“顾”各1分)》
(2)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
遗漏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或”“明”、倒装句各1分,句意1分)
14.①注重思想内容,即“传道”;②不追求形式华美;③写作态度谨慎认其。(每点1分,意对即可)
【高一期中联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1198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