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地理试题 2022.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
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
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建筑中庭顶部,有一种采用玻璃板下铺设百叶遮阳的建筑形式,可对入射室内的光照
强弱进行调节。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百叶和正午入射光线要始终保持垂直。某地位于
南半球,该地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图 1示意中庭以及顶部百叶。据此完
成 1~2题。
图 1
1.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百叶上方开口倾向是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2.该地百叶与地面夹角最大时的日期是
A.3月 21日前后 B.6月 22日前后
C.9月 23日前后 D.12月 22日前后
高三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
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方。图 2示意燕山山前构造单元。据此完成 3~4题。
图 2
3.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是
A.汛期变长 B.水质趋好
C.流程变短 D.流量增加
4.最先形成的地理事象是
A.褶皱 B.山前断裂
C.冲积扇 D.山前平原
冬季冰雪路面常常引发交通事故,桥面路段更是容易结冰路段。图 3示意四川盆地某
段道路提示信号。下表为该地某年 1月 5-9日天气变化过程。据此完成 5~6题。
图 3
5.推测下列时段中桥面最容易结冰的是
A.6日早晨 B.7日早晨
C.8日早晨 D.9日早晨
6.某日路面上无结冰,但桥面上有结冰,主要是由于桥面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 B.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C.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多
高三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祁连山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某日山谷风明显。图 4示意 8月某日该气象
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 7~8题。
图 4
7.该日 7-9时和 13-15时分别盛行
A.山风 山风 B.谷风 谷风
C.山风 谷风 D.谷风 山风
8.该气象站最可能位于山谷的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图 5示意某年 7月 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L处为气压中心。据此完成 9~11题。
图 5
9.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乙地 B.L地
C.丁地 D.M地
10.甲地比乙地气温低,主要是由于甲地
A.纬度位置高 B.大气反射作用强
C.受偏北风影响大 D.受沿岸暖流影响小
11.一般来说,与甲地相比,丙地
A.气温低 B.降水强度大
C.风力强 D.降水历时长
高三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图 6示意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麓草原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 12~13题。
图 6
12.草原带的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3.山麓洪积扇难以出现森林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低 ②土壤贫瘠
③冻土发育 ④地下水位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 7示意某海域夏季测得的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 14~15题。
图 7
14.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A.南半球 B.大陆东岸
C.低纬度 D.上升流处
15.该海域地理环境特征是
A.鱼群稀少 B.风力微弱
C.能见度低 D.温差较小
高三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森林覆盖率高,林木种类丰富。该县城北部的城隍
庙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图 8 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及长安河老城区-城隍庙段概
况。
图 8
(1)分析宁陕县森林覆盖率高且林木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2)历史上,宁陕县长安河夏季水位上升快,该县常遭洪水袭击。分析宁陕县长安
河夏季水位上升快的自然原因。(6分)
(3)1926年 7月,该县连降大雨,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民房和良田被淹,损
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
分。(4分)
问题①:分析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及民房和良田被淹的原因。
问题②:分析城隍庙安然无恙的原因。
高三地理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 100
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 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巴丹
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100mm,水面蒸发量可高达
3000-4000mm。图 9 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 10 示意
南湖湖水和南湖北岸地下水位动态曲线。
图 9
图 10
(1)概括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的主要依据。(6分)
(2)多年来,两湖泊的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说明两湖泊的蒸发量、降水量与
地下水补给量的关系。(4分)
高三地理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火地岛是南美洲最大的岛屿,主岛略呈三角形,西、南部及群岛为安第斯山脉的延伸,
群峰海拔在 2100m以上。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著。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
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图 11示意火地岛的位置及“醉汉树”景观。
图 11
(1)火地岛上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均朝同一方向生长,被称作“醉汉树”。推
测“醉汉树”树冠指示的方向,并说明理由。(5分)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解释火地岛西海岸地形破碎的原因。(8分)
(3)火地岛的乌斯怀亚民居多为低矮的小木屋,屋顶坡度大,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
环境关系密切。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高三地理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哀牢山纵贯云南中部,呈西北一东南走向,是横断山地和云贵高原的分界线。科考队
经考察发现,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
图 12示意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垂直分布。
图 12
(1)分析导致东坡山麓地带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在山顶处差异最小的原因。(4分)
高三地理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D A D C C D B C D D D B C
二、非选择题(55分)
16.(16分)
(1)地处秦岭山区,山地面积大,宜林范围广;位于山地南坡,水热充足,适合林木生长;山地海拔高,垂直高差大,气候类型多样,适合多种林木生长。(6分)
(2)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山地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速度快,汇水速度快;多条河流交汇,来水量大;县城地势低,排水不畅。(6分)
(3)问题①:老城区东城墙地处西河道凹岸处,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流量较大,水位较高。
问题②:城隍庙地处西河道凸岸处,水流速度较慢,流水侵蚀作用弱;流量较小,水位较低。(4分)
17.(10分)
(1)地下水位始终高于湖水水位;南湖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6分)
(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4分)
18.(19分)
(1)东南(偏东)。地处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偏西)风,迎风面树枝易受损伤,使树冠朝反风向处生长,指示东南(偏东)方向。(5分)
(2)位于板块边界,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地形破碎;纬度高且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作用强,形成峡湾海岸;受西风和洋流影响,风浪大,海浪侵蚀剧烈;西部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严重。(8分)
(3)该地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6分)
19.(10分)
(1)西南季风翻过哀牢山在东坡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气候干热,植物种类减少;山麓河谷地带多开辟为农田,建筑用地增多,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植被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
(2)山顶处东西坡降水差异小,环境特征趋同,环境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弱;山顶附近东西坡面积较小,东西坡空间距离接近,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植被趋同,差异小。(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