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地区西海岸、平度、胶州、城阳四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地区西海岸、平度、胶州、城阳四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21:28:28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提出:“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要照顾四面八方。四面就是公私关系、劳资
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八方就是城乡关系的城乡两方,内外关系的内外两方,
公私关系的公私两方,劳资关系的劳资两方。”这一指示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基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顺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求 D.深化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2.下图为 1978—2010 年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统计情况(单位:%)。对图中现
象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已经基本实现 B.工业化始终是经济增长主动力
C.产业结构调整适应现代化需求 D.我国农业生产总量持续地低迷
高三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页)
3.考古学家发现,在约公元前 3500 年—前 3100 年的埃及,出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
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墓室用砖坯砌成,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的场
面,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某些活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埃及
A.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B.对外征战无往不胜
C.建立完备官僚体系 D.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4.比利时学者亨利·皮伦纳指出:8世纪时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和堵塞商道,引起了
地中海海上贸易的衰落。到 11世纪时,随着商道的畅通和商业的恢复,最早的城市
便作为商业据点出现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意大利地区。作者认为,西欧城市兴起主
要缘于
A.阿拉伯人入侵 B.新航路的开辟
C.生产力的发展 D.商业贸易推动
5.《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锁闭,它的
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1459 年,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
海岸线。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记》
A.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
B.奠定了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
C.对东方的描述真实可信
D.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6.下表为 15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B.全球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人口变化
C.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人口的稳步增长
D.贸易重心转移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高三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页)
7.1520 年,马丁·路德出版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要求德意志皇
帝、诸侯和贵族们把宗教改革的事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断绝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这表
明,马丁·路德意在
A.否定基督教的权威
B.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
C.为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做准备
D.使教徒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8.启蒙运动在 18 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也不像法国那样以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
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
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到德国
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
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9.法国历史学家加拉布隆曾对 1200 个 18 世纪巴黎家庭的藏书进行了分析,发现伏
尔泰和卢梭等人的著作却很罕见,直到 1770—1780 年代仍是如此。作者意在说明
A.启蒙思想传播范围有限
B.巴黎人民文化生活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大革命
D.社会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水平
10.贵族出身的法国生物学家布封伯爵(1707—1788)大胆地表示,假如《圣经》不
明确表示出来的话,人们会去为马和驴,猴子和人寻找共同的起源。不过他后来把这
句话收回了。这表明
A.近代自然科学由此兴起
B.科学进步受传统势力阻碍
C.阶级出身决定其思想水平
D.进化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11.1790 年代,英国的一篇文章谈到: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
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
力、烟草和辣椒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B.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人的饮食习惯
高三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8页)
C.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D.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消费的风气
12.1864 年,第一国际成立。其颁布的《临时章程》提出:“协会的伟大目的之一就
是要尽力使各国工人在争取自身解放的统一大军中不仅有兄弟和同志那样的感情,而
且像兄弟和同志那样地行动。”由此可知,第一国际
A.强调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B.有力地支持了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
C.为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奠定理论基础
D.意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13.提拉克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我们不希望成为白人的奴隶,我们就应该强有力地
推进斯瓦德西(自产)运动……运动的目的是要消除欧洲人把我们当奴隶看待的制度,
并且迫使政府给予我们英国公民所具有的一切权利。”这说明
A.提拉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B.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
D.印度从此走上独立发展道路
14.1885 年,英国提出英国海军实力不应低于任何两个海军强国加起来的海军力量,
而在 1921 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
舰总吨位的比例为 5:5:3:1.75:1.75。《五国海军条约》
A.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
B.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
C.有效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成为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15.1939 年 8月,苏德两国签订条约,规定 10年内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
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为、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等。该条约的签订
A.使苏联赢得了十年的和平发展期
B.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是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成果
D.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高三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8页)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5 分。
16.(14分)特定时代词语语汇中的“高频词”,表征着历史的时间性和历史的延续
与变迁,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 10 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高频词 社会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主义
会议
八大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1956 年)
十二大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1982 年)
十四大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1992 年)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汇的变化拟定一个主题,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4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8页)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哥伦布年表
时间 主要事迹
1451 年 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
1466—1474 年 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1476 年 在里斯本办起了一个编制海图的企业,坚信地圆学说
1484 年 向葡萄牙国王首次提出向西航行的建议遭到拒绝
1486 年 受到西班牙伊莎贝尔王后的召见,王后决定成立一个特别
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计划
1492 年 10 月 12 日 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协议。到达圣萨尔瓦多
1493 年 9 月 25 日 率船队第二次西航
1495 年 他们在伊莎贝拉城掠获 1500 名印第安人为奴隶,遭到印
第安人反抗
1497 年 5 月 30 日 第三次驶向西印度,船队途中发生内讧
1502 年 4 月 3日 第四次航行,发现现在中美洲地区,建立殖民点
1505 年 5 月 应召拜见国王,拒绝放弃在西印度的利益
1506 年 5 月 20 日 殁于巴利亚多利德,终年 55 岁,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
度地区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有人说“哥伦布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2分)
高三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 8页)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分期以什么为依据呢?一种是着眼于政治,即以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情
况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依据。世界近代史开始于 1640 年,现代史开始于 1917 年;第二
种是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世界近代史开始于 1500 年前后,
现代史开始于 1900 年前后。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要着眼于经济基础,又不忽视上层建筑;
应该以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事实为依据,来划分历史时期。……在我们看
来,世界近代史似应界定为: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以 18 世纪 60 年代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而以 20 世纪 40 年代作
为世界近代史的终点。
——以上皆摘编自许永璋 于兆兴《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新探》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世界史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以 18世纪 60年代作为世界近代史起
点的理由。(6分)
高三历史试题 第 7 页 (共 8页)
19.(15分)时政漫画,也被称为新闻漫画、时事漫画、社论漫画,是时人以漫画形
式直接记录和评述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1919 年 5 月 5 日《益世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以“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
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高三历史试题 第 8 页 (共 8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A C D D A B B C A B C A B A B
二、非选择题
16.(14分)
答案示例:
论题1:不同时期的高频词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与时代任务。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阶级”“发展”“人民”“国家”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三大改造结束后,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随后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并在“十二大”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总之,政治报告中的高频词体现了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工作和任务,成为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见证。
论题2:“人民” 始终居于高频词汇的前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以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国人民的幸福为奋斗目标。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从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一直占主体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上加快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目的就是消灭贫困,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总之,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高频词统计和历史事实都充分说明了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17.(12分)
哥伦布的一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4、15世纪,西欧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对金银财富的追求及开拓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造船技术、航海经验及科学知识的积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哥伦布的一生,恰恰是这个时代一个缩影,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6分)
哥伦布同样也做出了个人努力。他少年时代就在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中国和印度。坚信地圆学说,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其次他对航海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申请向西航行;为了黄金梦,先后四次西行。(4分)
哥伦布的一生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做出了个人的努力。任何时代,个人的命运都跟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2分)
18.(14分)
(1)第一种分期,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4分)。
第二种分期,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
(2)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经济方面,生产力迅速发展,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形成并壮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得到巩固。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思想新发展,如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1762)、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等。
19.(15分)
阐扬公道 摒除强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名义上号称“和平大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分赃大会。
漫画描绘了一个日本武士装扮的强盗从一个德国水兵装扮的强盗手中抢走写有“青岛”的巨石,揭露了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外交抗议和民众呼声,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史实。
以《益世报》为代表的近代媒体积极报道,通过漫画等形式揭露、讽刺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表达了中国阐扬公道,摒除强权的诉求,对五四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