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散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第一单元以“想象生活”为主题,目的引导学生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中美妙,热爱学习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方法,例如借助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得出自己的感悟,学会书面表达。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的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具有活泼好动、热爱观察等特点,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观察图片看一看环节,出示大青树下的小学上课图片与城市的小学上课图片,让学生观察两张图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二年级的字词学习为三年级阅读理解和习作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三年级语文课文的篇幅明显增长,阅读理解难度加大。同时,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利用指导阅读等方法,加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感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探索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新鲜感时,我会通过学生自由读、齐读、示范领读三种阅读方式由浅入深让学生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新鲜。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部分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能够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树立热爱美好生活的乐观态度,树立各民族儿童要团结友爱的正确态度。
(二)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学校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把难以理解的词汇、语句进行讲解。例如: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当,当当!当,当当!”铜钟的响声这类拟声词,以及第三自然段“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听同学们读课文。”此处为静态描写,还有“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锂也赶来看热闹。”此处为动态描写。我将一处处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正确读懂课文,对文章主旨理解更加深刻。
2.提问法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一步步深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会点拨提问为什么山里的小动物要来听小学生们读书呢?如果把其中一只小猴子抓起来,其他小动物还会来听课吗?让学生深入文章,分析文章背后的真正含义。
(二)学法
1.朗读感悟法
用朗读的方式来获取灵感,思悟的方法。将“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自由读、齐读、自由领读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感悟词汇、语句的表达含义,提高学生自身语文综合素养。
2.圈点评注法
学生将主要词汇或语句勾画圈点出来。圈点批注可以提醒学生读书要细心,帮助记忆并且加深印象,还可以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例如:在学生细读整体文章时,我会让学生用笔将新鲜感的词汇语句勾画标注清楚,一边阅读文章,一边熟悉文章整体脉络。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教法与学法,我将用采取五个环节来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五个环节分别是:声音导入、新课讲授、深化主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其中新课讲授过程又包括三个活动,分别是:观察图片 看一看、细读课文 找一找、总结归纳 讲一讲。
(一)声音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我将采用两段音乐作为导入。一段是城市小学上课铃声,一段是边疆小学上课的铜钟声。播放音乐后,向学生提问:你们从播放的音乐里能听到哪些信息呢?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新课讲授
1.观察图片 看一看
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大青树下的小学图片 一张城市小学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寻找两张图片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且借助图片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通过寻找到的不同点,提出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室里有几种少数民族的学生?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否让你感到新鲜呢?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观察力,为下文寻找大青树下的小学新鲜感做铺垫。
2.细读课文 找一找
我会要求他们自由读一遍课文,并且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由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将自己认为感到新鲜的词汇或者语句用笔勾画出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再次点拨提问,让学生多方面感悟文章,理解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的幸福学习生活与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新鲜之处。
(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便于理清课文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新鲜之处。
3.总结归纳 讲一讲
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找一位同学将重点段落进行演示朗读,学生们闭眼想象画面,增强学生们的切身感受。最后总结归纳:我们的小学与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们觉得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所怎样的小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重复阅读,示范朗读,学生感悟到大青树下的小学不同民族学生团结友爱,树立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正确态度。
(三)深化主旨 升华情感
多媒体展示问题:作者喜欢这所小学吗?使学生一起回答。再次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所小学吗?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主回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后期习作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
询问学生在整节课中收获了哪些知识,同桌之间相互分享。
多媒体出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们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学生做笔记后,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交流,相互分享感想,帮助学生开阔见解,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
(五)布置作业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会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自己学校学习生活的小作文。
六、说教学延伸
我将推荐学生学习歌曲《爱我中华》,阅读儿童文学读物《我要做个好孩子》、《木偶奇遇记》等作品。我之所以选择这两篇文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锻炼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另一方面,这两篇文章也是教育部推荐的三年级小学生必读书目。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巩固学生记忆,节省教学时间,我会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主,概括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根据以上内容,我制定出了以下的板书:
1、大青树下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