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声音的特性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声音的特性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2 21: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声音的特性
1.(2021·安徽六安·八年级期中)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诗句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2.(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3.(2021·安徽六安·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四个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B. 如图: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相互交流,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 如图: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D. 如图:相同玻璃瓶中装不同深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4.(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C.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
D.用硬卡片以不同的速度在梳齿上划过,比较发出的声音
5.(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6.(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
7.(2021·安徽·淮南市洞山中学八年级期中)“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8.(2021·安徽·含山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请同学们说出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训练同学们对乐器的鉴别能力,其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9.(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在阅览室等公共场合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警示牌:“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快
10.(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十一”期间,某景区的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喧闹的游客进行劝导:“请不要高声喧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游客能通过无人机听到劝导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11.(2021·安徽·宣城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2.(2021·安徽·马鞍山市花园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
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
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
13.(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贾湖骨笛是以鹤类翅骨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如图所示),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左右。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笛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吹奏的笛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14.(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手机上安装了变声软件,可将录入的声音以“正常”、“男声”、“女声”、“小孩声”等模式播放出来,他将爸爸的声音首先用“正常”模式播放,再以“小孩声”模式播放,则手机发声元件的振动_____(选填“频率变高”或“振幅变大”)。
15.(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6.(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
17.(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不同,
18.(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19.(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1min振动的次数为24000次,那么它的频率为_____Hz,它的振动频率_____(选填“会或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2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1.(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发声的扬声器能使烛焰晃动,说明声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扬声器发出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辨别出来的。
22.(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有一款智能音箱,它内置了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按照主人的指令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机互动、音量调节等功能。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 ______ 不同,音量调节是改变了声音的 ______ ,用音箱放出激昂的音乐,对于正在学习的人而言,属于 ______ (选填“乐音”或“噪声”),早上醒来后关闭音箱的闹钟是在 ______ 减弱噪声。
23.(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低的是______发出的,响度大的是______发出的。
24.(2021·安徽六安·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倾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该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通过改变刻度尺的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的声音与塑料尺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25.(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蝴蝶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180次,频率是_____赫兹,人类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6.(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小聪、小明用自制的土吉它(如图)研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
(2)若他们选择a和b,是为了研究______;
(3)他们能不能选择c和d进行研究,答______(填“能”或“不能”),因为______;
(4)他们还可以选择______,研究______;
(5)实验探究中他们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27.(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a、b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声音特征的实验。
甲同学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钢尺使其上下振动,听钢尺振动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乙同学选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度不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瓶子,先后用相同的力对着瓶口吹气,听到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1)甲同学在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同时,还要观察______;
(2)乙同学实验时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填“瓶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甲、乙两同学对各自所做的实验分析、交流,发现:发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填“高”或“低”)。
28.(2021·安徽·蚌埠第一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某同学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 /Hz 声强级/dB
1 20. 5 1.50 2131 80
2 31. 00 2.00 1284 100
3 48. 5 2.50 656 60
(1)从表格数据可知,编号为___________的风铃管发出声音的响度最大,编号为___________的风铃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
(2)根据表中数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在物理学中,探究多因素问题,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探究风铃管发声频率与风铃管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风铃管的___________保持不变。
29.(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小明在车库看到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的不同部位敲了几下,听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小明决定探究为何敲桶的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
(1)小明敲打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部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的______(选填“上”或“下”)部发声的音调更高,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振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______,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______,导致桶上、下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后两空均选填“快”或“慢”)
3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高度不同。
(1)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什么?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如何变化?
(2)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不敢大声说话,是指响度大,故B错误;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家乡的口音,其意思是音色不变,故C正确;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鱼惊”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B错误;
C.响度是描述声音的大小,而能从不同的乐器中辨别出小提琴的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故C错误;
D.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八个玻璃瓶,瓶中的水越多,瓶子越不容易振动,则八个玻璃瓶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的频率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在发出声音时会振动;
A.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说话时,会感觉到声带的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弹拨吉他的弦发出声音时,可以感觉琴弦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以不同的速度在梳齿上划过,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验证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歌唱者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使用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男低音演员的歌声音调低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演员的歌声音调高响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A。
7.A
【详解】A.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人说话是由于声带的振动,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太空说话的声音要传回地面要通过电磁波传播。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而3.0×108米/秒是光传播的速度,故C错误;
D.声音大是指响度大,有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距离决定和频率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
故选。
9.A
【详解】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生活,“请勿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特别大,因此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A。
10.C
【详解】A.任何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游客能通过无人机听到劝导声,是因为空气能传声,故B错误;
C.高声喧哗是指大声说话,这里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故C正确;
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但是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1.C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详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2.D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3.D
【详解】A.真空不能发生,所以该笛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笛声可能属于噪声,比如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C错误;
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4.频率变高
【详解】小孩声音清脆、音调高,声音音调的高低和声源振动频率有关,声源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所以用“小孩声”模式播放后,手机发声元件的振动频率会变高。
15. 音调 快
【详解】[1]“尖细”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比较高;
[2]音调与频率有关,女同学音调高,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即振动快.
16.甲、丁
【详解】由图可知,甲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丁的音调相同。
17. 响度 音调 音色
【详解】[1]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
[2][3]声音没有跑调,说明不是声音的音调是不同,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
18. 空气柱 音调 响度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哨子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3]筷子不动,哨子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变;用不同的力吹管,能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幅度,故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19. 400 不会
【详解】[1]该音叉的振动频率为
[2]音叉的振动频率与其结构和材料、形状有关,当重敲或轻敲时,振幅变化,响度变化,但频率即音调不变。
20. 空气 高 不变
【详解】[1][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敲击瓶子时是瓶子振动发声,与敲击的速度无关,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
21. 能量 音色
【详解】[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图中发声的扬声器能让旁边的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传递能量。
[2]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扬声器发出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声音。
22. 音色 响度 噪声 声源处
【详解】[1]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调节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响度。
[3]用音箱放出激昂的音乐,对于正在学习的人而言,属于影响正常学习的声音,是噪声。
[4]关闭音箱的闹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 二胡 笛子
【详解】[1]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二胡波形的振动频率小,所以音调低。
[2]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笛子的波形振幅大,声音就响。
24. 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幅 音色
【详解】[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因此该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振动的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因此该实验通过改变振幅大小来改变声音的响度。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即声音的音调、响度相同,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
25. 3 不能
【详解】[1]蝴蝶的翅膀在1分钟内振动了180次,其振动频率是
[2]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所以3Hz不在人类听觉频率范围内,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26. a、d 音调的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不能 材料与长短均不同(或未控制变量等) a、c 研究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时,应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使长度不同,故应选择a和d。
(2)[2]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是为了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3)[3][4]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4)[5][6]选择a和c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故可研究音调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5)[7]根据以上解析可知,实验探究中他们所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7. 钢尺振动的快慢 空气柱 高
【详解】(1)[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在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同时,还要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2)[2]用嘴对着5只瓶的瓶口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了声音。
(3)[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28. 2 3 不能 直径
【详解】(1)[1]从表格数据知,三个直管发出的声强级分别为80dB、100dB和60dB,而声强级别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那么发出声音响度最大的是编号为2的风铃管。
[2]三个直管发出声音的频率分别为2131Hz、1284Hz和656Hz,而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那么发出声音音调最低的是编号为3的风铃管。
(2)[3][4]要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的关系,应保持管子的直径相同,但表格数据中,管子的长度和直径都是变化的,所以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29. 上 信息 频率 慢 快
【详解】(1)[1]小明敲打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说明桶上部发声的音调高;敲打桶的下部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说明桶下部发声的音调低。
[2]通过桶发声的音调高低可以判断桶内油面的高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3][4][5]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频率有关,越重的物体越不容易振动,振动就越慢,振动频率就越小。桶的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桶的下部振动得较慢,音调低;而桶的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快,音调高。
30.(1)见解析(2)
【详解】(1)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即声源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