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快与慢 期中试题选编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快与慢 期中试题选编 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2 21: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快与慢
1.(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
A.实心球成绩为4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
C.跳绳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时4min
2.(2021·安徽淮南·八年级期中)生活中我们经常对物体进行估测。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0cm2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
C.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约为5s
D.中学生一次喝水体积约为5m3
3.(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6s,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25m/s B.10m/s C.50m/s D.24m/s
4.(2021·安徽·潜山市第四中学八年级期中)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开幕,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18m,则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
A.1.8m/s B.2.0m/s C.2.4m/s D.3.6m/s
5.(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6.(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如图,两个小球1和2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上运动,除碰撞外,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b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两倍.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 )
A.总是在a点相碰
B.总是在b点相碰
C.时而在a点相碰,时而在b点相碰
D.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7.(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
8.(2021·安徽·宣城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 km,则它一定以5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D.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9.(2021·安徽·蚌埠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期中)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1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11.(2021·安徽·太和县北城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2.(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13.(2021·安徽蚌埠·八年级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4.(2021·安徽蚌埠·八年级期中)一辆小汽车于20:45驶入一高速公路某区间测速路段的起点。当日21:15驶出终点,全程40km,则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______h,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5.(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一艘船逆水而上,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m/s,水流速度为3m/s, 船匀速直线行驶途中,有一木箱落水10min后被船长发现,并立即回头打捞(船掉头时间不计,船和静水速度不变).再过_______min可追上木箱.
16.(2021·安徽·潜山市第四中学八年级期中)(1)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30km/h,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2)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0km/h,汽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7.(2021·安徽安庆·八年级期中)在不少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该区间的路程为20km,如果—辆汽车通过该区间所用的时间为9.6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______(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18.(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一个物体在连续10秒里行驶的情况是: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6s内的平均速度是7m/s。则前4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在整个1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9.(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
2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________m,tBC=________s,vAC=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变________(填“大”或“小”)。
21.(2021·安徽淮北·八年级期中)某小组同学用刻度尺、秒表、小车、长木板、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由静止沿斜面滑下时速 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让小车下滑的 时间______(选填“长”或“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______cm,若 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 BC 段的时间为______s,平均速度为vBC=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______,平均速度vAC偏______(前两空都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你认为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2.(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d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的显示刻度:
(1)该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填“陡”或“缓”)些;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AC段v=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测量时间,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大”或“小”)。
23.(2021·安徽铜陵·八年级期中)2020年初,全国数支援鄂医疗队纷纷奔赴湖北,支援防疫工作。3月,我省援鄂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光荣凯旋。英雄们乘坐的专车总长为,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途中通过一条隧道的时间为1分钟,求:
(1)此隧道的长度;
(2)所乘坐的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3)专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大桥时,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24.(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900m,一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了5min,为了不迟到他又以3m/s的速度跑完了剩下的路程,求他上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25.(2021·安徽滁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8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8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6.(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航天迷小伟利用自制降落伞模拟返回舱的降落过程,将带有降落伞的重物从高处释放,开始作加速下落,后匀速下落,若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阻力f速度v满足关系式∶,,重物在离地40 m高处开始匀速下落,已知降落伞和重物总质量为30kg。求:
(1)重物下落最大的速度;
(2)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27.(2021·安徽·宣城市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一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G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二所示。
表一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南京 起点站 12∶30 0
2 常州 14∶05 14∶08 136
3 无锡 14∶38 14∶40 175
4 苏州 15∶14 15∶22 217
5 上海 17∶00 终到站 300
表二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南京 起点站 13∶00 0
2 常州 13∶39 13∶40 136
3 无锡 13∶50 13∶56 175
4 苏州 14∶12 14∶13 217
5 上海 14∶30 终到站 300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G7013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全长为3200m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秒?(列车长为150m)
28.(2021·安徽·马鞍山东方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一架飞机在6000m高空以255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当它从一静止的人头顶经过后,人听到飞机发出的声音时,飞机离人有多远?(设人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9.(2021·安徽芜湖·八年级期中)2021年9月25日,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启动试乘月活动,线路全长30.375千米,共设24座车站,可载863人。如图,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15m/s,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s;
(2)某位同学测出该列车经过某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
30.(2021·安徽合肥·八年级期中)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2s后听到回声,则:(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2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在10m左右,不可能达到40m,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在2m左右,不可能达到10m,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1min跳绳可达180次,1s跳3s左右,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D符合题意.
2.B
【详解】A.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
S=0.36m×0.26m=0.0936m2=936cm2
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符合实际,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约为15s,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一次喝水体积约为500cm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设全程为s,前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1=20 m/s,时间为t前,后一半路程用平均速度v2=30 m/s,时间为t后,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D。
4.C
【详解】设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即;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即,则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 时,冰壶的滑行距离 则
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设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v2,则
解得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详解】AB.由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s甲=180km时,t甲=2h,当s乙=120km时,t乙=3h,甲乙两车的速度
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90km/h∶40km/h=9∶4
故A正确;B错误;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s甲1=v甲t1=90km/h×2h=180km
乙车需行驶的时间
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b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两倍,设圆周的周长为L,根据速度公式知:
当两者都再次运行到a点时,球1经过的距离为L,球2经过的距离为,又因为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两倍,所以用时正好相等,即,两球在a点相撞.
碰撞后,当速度快的球经过两周时,速度慢的球经过1周,所以下次两球相撞仍然在a点.
故A正确,选A.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清楚两球始终在一个圆周上运动,又因为球1的速度是球2的两倍,所以两球碰撞总在同一位置,即在a点相撞.
7.A
【详解】A.百米世界纪录是9.84s,则速度为
v1==10.16m/s
B.手扶拖拉机每分钟行驶300m,则速度为
v2==5m/s
C.某学生骑车速度
v3=20km/h=20×m/s≈5.56m/s
D.城区汽车10min行驶6km,则速度为
v4==10m/s
由此可见,百米世界纪录的速度最大,A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与s、t大小无关,故A错误,C正确;
B.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 km,只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可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0 km/h,由于不知汽车每时每刻的速度大小,因此不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故B错误;
D.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的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B。
10.B
【详解】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整个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晓燕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11.A
【详解】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不变,沿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A.图示图像中随时间的延长,速度不变,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正确;
B.图示图像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正确.
C.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成正比,不正确;
D.图示图像中路程与时间成反比,不正确;
12.C
【详解】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故C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乙出发的晚,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以乙物体为参照物,前24s, 甲相对于乙的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故甲物体一直在运动,24s以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甲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第4s~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 整个过程中乙刚开始运动到8s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430s时甲、乙速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14. 80
【详解】[1]该汽车在该路段的行驶时间
[2] 平均速度
15.10
【详解】10分钟后开始掉头顺流行驶追赶木箱,则根据可得船逆流行驶通过的路程:

船刚调头时船与木箱的距离:

设船调头追上木箱的时间为t2,则有:

代入解得:.
【点睛】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难点是明白在顺水中运动时船的速度等于船速与水流速度之和;在逆水中行驶时,速度等于船速与水速之差.
16. 45 40
【详解】(1)[1]设全程的时间为2t,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
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
全程的平均速度
(2)[2]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2s,则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都是s,前半程汽车的运动时间
后半程汽车的运动时间
总的运动时间t
全程的平均速度
17.超速
【详解】由图可知,此路段限速120km/h,此段汽车的速度为
所以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超速了。
18. 12 5.4
【详解】[1]由可知,物体在前4s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3m/s×4s=12m
[2]由可知,物体在后6s通过的路程为
s4=v2t3=7m/s×6s=42m
物体在整个过程通过的路程为
s=s1+s4=12m+42m=54m
则物体在整个10内的平均速度是
19.14
【详解】0.6s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vt=30m/s×0.6s=18m,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v均==14m/s.
点睛:先算出0.6s汽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
20. 缓 0.05 1 0.033 大
【详解】(1)[1]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再根据公式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缓些,这样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候变长,便于计时,减小测量误差。
(3)[3][4][5] 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
sBC=5.0cm=0.05m
小车通过BC段的时间为
tBC=15︰35︰23﹣15︰35︰22=1s
AC段的路程为
sAC=10.0cm=0.1m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
tAC=15︰35︰23﹣15︰35︰20=3s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4)[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即计时晚了,则测量的时间偏小,由公式 可知,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变大。
21. v= 小 长 40.00 2 0.2 小 大 不正确 变速
【详解】(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
(2)[2][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4]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
sAB=80.00cm-40.00cm=40.00cm
[5]BC段的路程sBC=40.0cm,BC段的时间
tBC=5s-3s=2s
[6]平均速度为
vBC==0.2m/s
(4)[7][8]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偏大。
(5)[9]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方案是错误的。
[10]由图可以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2. 缓 0.3 大
【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
(3)[3]由图知,AC段的距离为
通过AC段所用时间为
则AC段的速度为
(4)[4]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23.(1)900m;(2)61s;(3)79s
【详解】解:(1)专车的速度
v=54km/h=15m/s
通过隧道的时间
t1=1min=60s
隧道长度为
s1=vt1=15m/s×60s=900m
(2)专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总路程为
s2= s1+s车=900m+15m=915m
所需时间
(3)专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3=s桥+s车=1200m-15m=1185m
专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答:(1)此隧道的长度是00m;
(2专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是61s;
(3)专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为的大桥时,该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79s。
24.1.8m/s
【详解】
解:根据题意,小明前5min通过的路为
剩余路程为
通过剩余路程的时间为
通过全程的时间为
上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上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8m/s
25.(1)0.5;(2)100;(3)0.6h
【详解】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
t=8:45-8: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
s=110km-6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
(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1=60km,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为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6小时。
26.(1)10m/s;(2)4s
【详解】(1)重物加速下落过程中,阻力f不断增大,当阻力f与降落伞和重物受到的总重G相等时速度最大即匀速下落,重物匀速下落时满足关系式

(2)由可得,下落的时间
答:(1)重物下落最大的速度;
(2)重物从开始匀速下落到落地所用的时间为4s。
27.(1)3小时;(2)200千米/小时;(3)67秒。
【详解】解:(1)由表一可知,从南京到上海,乘坐K1158次快速列车所需的时间
t1=17∶00﹣12∶30=4h30min=4.5h
由表二可知,从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所需的时间
t2=14∶30﹣13∶00=1h30min=1.5h
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
Δt=t1﹣t2=4.5h﹣1.5h=3h
(2)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路程
s1=300km
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
(3)G7013次高速动车的速度
v′=180km/h=50m/s
G7013次高速动车速通过全长为3200m的大桥所行驶的路程
s′=s桥+s车=3200m+150m=3350m
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答∶(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3小时;
(2)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千米/小时;
(3)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67秒。
28.7500m
【详解】解:由 可得,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
人听到飞机发出声音时飞机飞行出的路程
利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可知,飞机离人的距离
答:飞机离人有7500m。
29.(1)8s;(2)150m
【详解】解:(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为
(2)列车完全经过居民楼的路程
居民楼的长度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8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50m。
30.(1)30m;(2)680m;(3)355m
【详解】解:(1)由可知,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为
(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为
答:(1)2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30m;
(2)声音传播的距离680m;
(3)桥头距山崖的距离355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