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1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3 08:3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旨在引领学生通过欣赏古代经典绘画,初步感受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独特的中国画。由于学生对中国画以及中国画绘画元素的知识匮乏,本课我采取了欣赏加练习的学习模式,通过“以诗作画”帮助学生顺理成章地逐步理解诗书画印如何做到完美结合。教学内容应考虑学生实际,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内心的体验,达成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同与喜爱,在自我体验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第三单元笔墨丹青,重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通过欣赏评述提升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法,给予学生接触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对中国画的美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看法。学生通过对诗书画印的分析与了解,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因此,本单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学情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同学们对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学习了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这个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感悟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通过中国画形式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丰富文化内涵的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练习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范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阶段 一、引导阶段教师示范绘画竹石图,带领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作品包含的要素,有绘画,有书写的诗句、有印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把中国画的元素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认真读教学目标,了解本课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发展阶段 二、发展阶段学生自读导学部分,初步了解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齐读中国画的概念了解中国画的绘画要素。深入探讨中国画诗书画印如何完美结合。 1.书与画的结合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 ①书画同源以书入画 ②“落款”或题款题款知识:课件展示图片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款的形式多样,有长款、短款、穷款、双款等。题款的长短与字数的多少应符合构图及主题的需要2.诗画结合包含着两层意义: ①虽无诗句题字但内涵诗情意境 ②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课件展示图片:王冕《墨梅图》放大图片欣赏诗词并朗诵诗情画意完美结合,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生机。 3.印与画的结合 ①课件展示图片,回顾刻印章的工具,印章的种类,朱白印章的区分 ②区分中国画里印的位置及名称作用 学生观察、欣赏、讨论回答学生欣赏感受。 图文结合欣赏理解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东西方绘画的不同。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从诗画结合、书画结合、印的结合到逐步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
发展阶段扩展提升 印章知识:印章一般分为三种:名章、闲章、斋馆章。朱文:白底红字,用阳刻手法。白文:红底白字,用阴刻手法。盖印位置及名称:引首章、款尾章、拦腰章、压角章、拦边章、平衡章等盖印数量:“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抚阳抑阴之意” 三、实践阶段请同学们完成练习: 以诗作画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三、展示评价 以诗作画要求诗画结合,富有诗情画意,并合理运用“诗书画印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补充评价 学生欣赏感受诗书画印的关系。,感悟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感知、思考、讨论,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诗书画印四个因素的理解
课堂小结 五、教师总结: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它源于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对天地大美诗意的理解。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分别完成题诗练习。
板书设计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一、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二、诗画结合诗情画意 三、书与画的结合“落款” 四、印与画的结合位置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较多,而且专业性很强,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因此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本课先以教师绘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中国画的构成要素,再进一步研究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初步形成对中国画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欣赏和练习全方位的训练了学生的思考、判断、欣赏、评述的能力,由于本节课主要讲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中国画,所以导致学生在与老师互动的时候会有词不达意的情况。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冷漠。归根结底还是对美术基础知识过于欠缺,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偏重美术基础知识的讲授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