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12 22: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乡村
城市
统称为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的类型
观察比较
任务(一):阅读课本81页,比较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完成表格。
聚落 建筑 规模 生产活动
乡村 人们一般从事 _____ 、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 人们主要从事工业、________等工作


耕作
服务业
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已经学会种植庄稼,可以不靠采摘野果充饥了,需要带领族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
请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请选择聚居地的地形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高原
平原
山地
读图印证 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有何特点?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河口、沿海地区
请选择居住地的土壤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盐碱地
荒漠土
黑土地
请选择居住地的气候条件,并说出选择理由。
全年温和而湿润
终年严寒
高温多雨
终年炎热干燥
补充因素1:交通
石家庄曾经是河北省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后因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恰好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从这里经过,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现如今,它已成为河北省省会,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而正定县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补充因素2:自然资源
新疆北部有一座城市,曾经是一片戈壁,如今却成为北疆工业带上的重要基地,是什么原因让克拉玛依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补充因素4:宗教
有的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只为一睹那神圣的布达拉宫,做一次最虔诚的朝拜,摸一摸那刻着经文的转经筒,这就是誉为“净化心灵”的佛教圣地——拉萨。
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分布
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
下图中的聚落分别呈什么形态?形成原因是?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呈团块状。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条带状。
团块状
条带状
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1.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交通便利。
课堂活动
1
3
2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
西亚民居
民居与自然环境
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东南亚民居
民居与自然环境
民居与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窑洞
北京四合院
墙厚窗小,屋顶坡度较小,房屋四周围成“口”字形,保暖、防风沙
民居与自然环境
民居与自然环境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房外冰天雪地,房内却很温暖,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寒带地区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蒙古包
树屋
江南水乡
什么是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人类经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古镇、古村落、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
梵蒂冈城
澳门
历史城区
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福建客家土楼
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哪些?
故宫
万里长城
颐和园
天坛
秦始皇陵兵马俑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
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克林顿对城市文化属性的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如果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但想要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
我国“建筑学之父”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保护传统民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确定保护的标准。即确定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不能把所有的旧建筑看成是传统民居。
2. 要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3. 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使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
怎样保护传统聚落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不乱扔垃圾
不污染水源
不攀折花木
生活在城市的你,是否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呢?
但也许,生活在乡村的他(她),更希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呢!
什么是
课堂练习
1.“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规模的差异 B.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C.聚落形态的差异 D.交通便捷程度的差异
3.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
A.冰屋 B.窑洞 C.高架屋 D.蒙古包
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民居反映气候湿热的是( )
A.蒙古包 B.窑洞 C.冰屋 D.竹楼
5.下列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相符的是(  )
A.黄土高原—窑洞 B.内蒙古—冰屋
C.北极地区—茅草屋 D.东南亚—平顶屋
B
B
B
D
A
6. 特色鲜明的聚落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当地木材多,就地取材 B.当地降水较多,较陡的屋顶便于雨水流走
C.当地气候湿热,双层结构利于散热防潮 D.当地经济落后,居民喜欢住双层木楼
7.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读我国南方某地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8-10小题。
8.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9.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平坦 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代表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是( )
A.
B.
C.
D.
D
D
A
C
A
11. 下列聚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湖南凤凰古城 B.山西平遥古城 C.意大利威尼斯城 D.澳门历史城区
12.对于具有特色的聚落民居,我们应该( )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建筑 B.全部拆除后照原样重建
C.加强保护,并进行合理改造 D.不要碰,任其发展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由19世纪传入我国广东等华南地区。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3.在我国骑楼挡避风雨侵袭、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的功能突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终年高温多雨
14.目前,广东对具有一定历史的骑楼加以保护,其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海外华侨回乡探亲
B.保护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
C.节省当地的土地资源
D.缓解当地住房紧张问题
A
C
A
B
15.读下组景观图完成填写内容。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
(3)我国聚落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__________省平遥古城和云南省的__________。
城市
农村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B
山西
丽江古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