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4《曹刿论战》-【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开课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04《曹刿论战》-【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文言文公开课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22: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历史|英雄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
家国担当
一、文体: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
二、主旨:
①《曹刿论战》:战争中要正确的利用战略部署来打败敌人,主要表达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论,表现出曹刿的爱国与远谋;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引类譬喻的婉转讽劝,表现了邹忌的理性善劝和齐威王的从善如流;
③《陈涉世家》:反抗苛政的起义壮举,明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④《出师表》: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核心任务:
给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群星闪耀时》栏目组写一篇推荐词,推荐使用“三叠式”结构艺术手法,创意表达,推荐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四、单元目标:
【语言目标】
1.在结合课下注释的基础上,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积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以达到疏通文义,能用现代文讲述英雄故事;
2.选取心目中的真英雄,推荐使用“三叠式”结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推荐词,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
【思维目标】
1.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表达方式、文体等特点,训练学生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2. 通过运用创意表达、“三叠式”结构手法历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价值目标】
1. 培养学生胸怀家国的真英雄情感。
2. 学习古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通过创意表达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
五、单元情境:
校园电视台要制作一期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历史群星闪耀时》,纪录片希望由一隅的灿烂星空关照到整个中华历史长河,关照到由古至今流淌在每个仁人志士血液中的爱国情怀,关照到他们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这些也是当今中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元整体设计应该走向的纵深处。
学习资源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出师表》
《左传》《战国策》《史记》《太史公自序》《诫子书》
〈《三顾茅庐》选段〉周德福《文言诵读中的讲解》等网络资源
课文资源
补充资源
诵读指导
序号 类别 示例
① 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惧/有伏焉 益州/疲弊
愚/以为/营中之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 句首表示领起的词语或关联词之后,应当停顿; 常见的句首发语词有:“盖”“凡”“夫”“若夫”“诚宜”“然则”“至若”“何尝”等; 常见的关联词及句首表总结性的词语有“因”“故”“且”“虽”“而”“是故”“于是”“遂”“是以”“则”等。
夫/战,勇气也。 诚宜/开张/圣听
盖/追先帝之殊遇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③ 成分省略的地方要停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与/坐谈
④ “古二今一”词语中间要停顿。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今/天下三分 今齐地/方千里
⑤ 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⑥ 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如何划分句子节奏
序号 类别 示例
① 把握语气助词的读法。常见的语气助词有:“也”、“矣(已)”、“焉”、“耳(尔)”“乎”、“哉”、“耶(邪)”、“欤(与)”、“夫”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这一反问句式,应读出乡人反对、劝告的语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应读出坚定的信念,慷慨激昂的语气。
② 把握特殊句式的读法。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读出陈述的语气)
何以战?(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以何战”,强调突出作战的条件,因此要重读“何”字。)
③ 联想想象,丰富画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与妻、妾、客的问答时,语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想象人物之间对话时的情景,结合人物间的亲疏远近关系,用不同的语调、语气把人物不同的神情和内心世界读出来:问妻较和,妻答是爱;问妾较严,妾答是怕;问客较傲,客答是谄。联想和想象让诵读更具画面感。
④ 读出感情。 在诵读《出师表》时,要明确这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读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
如何读出恰当的语气
CONTENT


历史英雄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

《出师表》

传承经典
爱国与远谋之星:
《曹刿论战》
(1)了解《左传》的文化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把握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目标
作品简介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百家文学之宗,万事古文之祖”。
liyongqiang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曹 刿 论 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点我放课文朗读
liyongqiang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jǔ)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强鲁弱,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史称“长勺之战”。本文就是从鲁国的角度论述这场战争的。
故事背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军队。
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侵犯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指鲁庄公,鲁国君主。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参与。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疏通文意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凭、靠。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指安身。
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按照实情。”
独自享有。
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遍及,普遍。
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虚夸,夸大。
实情。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疏通文意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使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按照诚心处理。”
使信服。
赐福,保佑。
指诉讼事件。
明察。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类。
曹刿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跟随。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疏通文意
概括第一段内容。
第一段:写战前准备
给第一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层: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作战的先决条件。
合作探究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合作探究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曹刿什么精神?
原因:①齐师伐我,公将战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精神:鲁国并没有作战准备,仓促应战。曹刿身份卑微,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哪里?由此可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把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这正显示出他的“鄙”,未能“远谋”。
庄公认为作战前需作哪些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合作探究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庄公
曹刿
“战则请从”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内容上: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和勇敢。
结构上:自然过渡到下文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体现了曹刿的什么政治主张?
“忠之属也”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政治主张:取信于民是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合作探究
曹刿对庄公作战条件的两个否定和一个肯定,说明了什么?
曹刿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上具有远见卓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指曹刿。
击鼓进军。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
大败。
驱车追赶。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赶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已经。
鼓起。
第二次。
穷尽。
推测,估计。
埋伏。
倒下。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疏通文意
概括第二段内容。
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合作探究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研读课文
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
将鼓
对比
表现曹刿机敏、持重
未可
鲁庄公
将驰
曹刿
未可
概括第三段内容。
第三段: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既克,公问其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突出庄公之“鄙”,不懂军事。
合作探究
曹刿的解释有哪几层意思?
第一层解释攻击的原因。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第二层解释追击的原因。说明了他“下 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是由于“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看到敌人“辙乱” “旗靡”才追击。
合作探究
概括这两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b.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c.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合作探究
长勺之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抓住有力的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后发制人;抓住适宜的追击时机 ——“辙乱旗靡”之时。
合作探究
结合文本分析曹刿的形象。
战前,曹刿“请见”“请从”,可见其爱国勇敢;
战前,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明曹刿睿智(深谋远虑,远见卓识,有深刻的洞察力);
战前,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战中,沉着冷静,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时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战前,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灵,说明鲁庄公目光短浅、政治无能。
战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说明鲁庄公急躁冒进,军事无知。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再次暴露了其“鄙”。
但鲁庄公亲自出战,勇敢有担当,另外,他还虚怀若谷,勇于纳谏,任人唯贤,虚心请教。
结合文本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主 旨
本文通过写弱鲁战胜强齐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公将鼓之”,为什么刿曰“未可”?
(2)“齐人三鼓”,为什么刿曰“可矣”?
(3)“公将驰之”,为什么刿曰:“未可”?
(4)后来为什么又说“可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
合作探究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认为最佳的进军时机是什么?
“彼竭我盈”之时
合作探究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认为最佳的追击时机是什么?
“辙乱旗靡”之时。
文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很好的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试举例分析。
(1)曹刿与“乡人”的对比
突出曹刿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2)曹刿与庄公的对比
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合作探究
课文以说明为顺序?又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战前准备
战中经过
战后胜因
合作探究
(详写)
(略写)
(详写)
时间顺序
文章围绕“论战”组织材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略写。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这样写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展现曹刿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论战
论战
写作特色
(1)内容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构上,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语言上,简练生动,以“记言”来(对话)“记事”。
(4)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合作探究
演读课文
什么是演读?如何设计演读脚本?
演读, 就是以表演的方式去朗读课文。 不仅要用声音, 而且要将眼神、表情、手势、动作等体态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朗读方式。适当的演读, 可以达成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切身感悟, 使其获得与寻常阅读全然不同的生活灵感和审美体验。
论识英雄:结合本单元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请你来甄别、判断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示例:《曹刿论战》一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从曹刿与乡人的对话看到了曹刿赤诚的爱国精神,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看到了曹刿的有勇有谋、机智果断。虽是一介布衣,却心系百姓,能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颇具政治眼光;战场上指挥若定,具有军事谋略。所以说曹刿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角色演读
1.选定角色:从课文中选定心目中的英雄,找出相关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思考要用怎样的节奏、语调、重音、表情、动作等来表现英雄的特点。
示例:
我选曹刿,曹刿请见鲁庄公时,与“乡人”的对话,要读出坚决的语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敢气概;与“公”的对话,要读出曹刿的“远谋”,胸有成竹,大义凛然,指挥若定。
我看《曹刿论战》 要求: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自己的发现。
(1)从《曹刿论战》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从《曹刿论战》谈“民不可失,机不再来”。
(3)从《曹刿论战》谈鲁庄公鄙乎。
拓展延伸
请你说出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两条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2)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武)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4)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三国·诸葛亮)
(5)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
(6)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毛泽东)
拓展延伸
实词自测
(1)【2019吉林】下列选项中加黑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 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 信手拈来
(2)【2019衡阳改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齐师伐我 ②伐薪烧炭南山中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2013凉山改编】选出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肉食者鄙 鄙,粗俗、低下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弗敢加也 加,夸大
B
D
B
中考模拟题
【2019·河北唐山丰南区二模】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①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①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④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②邢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③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竞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注释 《曹刿论战》 课内补充
课外延伸
以 介词,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介词,依靠、凭、靠 何以战;可以一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③
介词,用、拿、把 必以分人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①
介词,依照,按照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弗敢加也,必以信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动词,认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为顺流下矣《河中石兽》
连词,表示范围时间等,译为“以” 受命以来《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译为“来,用来,以致”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
连词,连接前后因果关系的两项,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虚词自测
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普又以其人奏(《宋史·赵普传》)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C.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问题二:判断以下句子是何特殊句式?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状语后置)
(3)何以战?(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句式:
①……者……也;……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以“乃”“则”“为”“是
特殊句式
2.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也翻译出来,古汉语中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主语省略。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②谓语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③宾语省略。如: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④介词省略。如: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特殊句式
3.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关系的叙述句叫做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为……所……”表示被动;
②“为+动词”表示被动;③“于”表示被动。
特殊句式
4. 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分为以下三类: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有“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这种情况下,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如:而今安在哉?
特殊句式
③用“之”或“是”作标志,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之?
④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句中有介词结构引导宾语时,介词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造成倒装的现象。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特殊句式
(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由“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状语后置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战于长勺。(《曹刿论战》)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②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正常语序应为:以当世之事咨臣。
特殊句式
(3)定语后置句。即古汉语中将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后的现象,翻译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定语+中心词,翻译即可。定语后置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
②中心词+数量词(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特殊句式
【方法运用】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特殊句式并翻译
(1)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3)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
(4)居庙堂之高
(5)管夷吾举于士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特殊句式
问题三:根据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刚毅果断。
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题
【方法指导】
思考方面:
(1)从对人物正面描写的语句中分析。通过文中描述的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句子来分析。文言文特定语境:将、相、帝、王、君、臣、民,大多数要从以下方面去写:志向、用人、赏罚、军事、为人、学识、外交、廉洁、勤政。(2)从对人物侧面描写的语句中分析: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情感分析。
(3)从评价、总结性句子分析。
(4)通过记述的事件分析。通过分析与主人公有关的事件,提炼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规范:人物定性(身份)+做了哪些事情+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他做了……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方法运用:人物形象分析题
【2019泰州】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问:《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2分)
答:①运用细节描写,文中写任元受“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表现了任元受极为孝敬的品质。②运用语言描写,写任元受交代他不离开母亲,亲自侍奉母亲的原因;写任元受力辞官职的语言,表现了他的孝敬。③运用侧面描写,写张魏公征召他做官,从侧面表现了任元受的尽孝事迹,已使他声名远播。
方法运用:人物形象分析题
【2017陕西】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 ”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彰:曹彰。 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问: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答: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