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1.快速阅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抓住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词,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体会童话、诗歌、神话、寓言等体裁特点,结合文本特点,初步形成识文辨体能力;
3.结合本单元课文故事,学生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文本体验和哲理思考,改写出一则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语言目标
1.调动学生体验,感受虚构与想象的妙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对文章主题多角度解读,学生对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引譬连类,形成相似情境下的类比思维;
3.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既符合文本内容,又超出文本情节的改写,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思维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阅读体会和生活经验,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观照身边现实世界;
2.通过改写课文,激发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深度思考,鞭挞假恶丑,向往真善美,形成健康健全人格;
3.通过联想和想象类文体的改写,激发学生探求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扩大自身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价值目标
02
03
01
学习目标
核心任务
班级为学校文学社“经典‘1+N’”微文推送栏目推选稿件,请同学们任选本单元一篇课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课文故事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得赞数多的文章为班级推选作品。
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穿井得一人》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朗 诵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知道,听说。
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句意: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鉴赏探究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令:派。
之:这件事
于:向
对:应答、回答。
之:的。
使:劳动力。
句意: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来呀。”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第二章
自主探究
1.假设你是一名求真记者,要让事实说话,首先得找出相关的人物,看看当事人怎么说。
丁氏:
闻而传之者:
国人:
宋君:
真相:
第二章
自主探究
2.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鉴赏探究
自主探究
3.宋君所听说的是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宋君听说丁氏“穿井得一人”,是说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丁氏所言“吾穿井得一人”,是说穿井“得一人之使”,即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宋君关心此事蹊跷,人命关天,而且这件事已经闹得满城风雨。
第二章
自主探究
4.《穿井得一人》中的讹传是怎样造成的?
造成而成的原因有很多:
①丁氏的表述不够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消息传播出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样离奇的传奇,于是越传越广。
第二章
自主探究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小结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传言,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板书
起因:丁氏穿井,告人“得一人”
叙事 经过:以讹传化,闻之于宋君 流言不轻信
穿井得一人 结果:宋君问间,丁氏释真相 耳风不乱传
议论——求闻之若止不若无闻
杞人忧天
《列子》
鉴赏探究
列子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 道家学派承前启后之人物,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又名《冲虚经》,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
第二章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寄托”之意,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
列子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庄子·杂篇》
“寄寓之言十句有九句让人相信,是因为它借助于客观事物的实际来进行论述。”
文学常识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第二章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担忧
崩塌,坠落。
同“无”,没有
……的人
又有为了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的人。
告知,开导。
聚集
的气体
你
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行动,活动。
为何,为什么。
果真
纵使,即使。
伤害
罢了
翻译课文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聚集的土块
四方
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
拿……怎么办
第二章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于是就前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
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 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
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 忧 ”:天 地 崩 坠,身 无 所 寄。
“ 忧 ”的 程 度 :废寝 忘 食 。
情 绪 变 化 :忧 虑 到 舍 然 、大 喜。
情 绪 的 变 化 与“ 晓 之 者 ”有 关。
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
①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
②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③最后解释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 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 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喜”则表现了开导者的热心与善良的品质。
5. 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
6.“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①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②现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7.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
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主旨
《杞人忧天》通过写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以至寝安难安,以及有个人对他进行开导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艺术特色
篇幅短小,人物形象鲜明
这则寓言短小精悍,字数不多,却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而且描绘了两个人物:忧心忡忡、无法释怀的杞人和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晓之者。文章精当的语言描写以及“舍然大喜”的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得生动可感。
课 文 主 旨:板 书 设 计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
有光耀者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晓:
杞 人 忧 天
要消除没有根据
或不必要的忧虑
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改写创作,不少于500字;
1.改写创作
完成改写故事(“N”)。结合选定篇目的思维导图和写作构思表,学生进行改写创作,并在班级公众号推送,得赞数最多的文章向学校文学社微文推送栏目推送。
【核心任务】
班级公众号推送学生作品,学生进行点赞评价。得赞数最多的作品代表班级向“经典‘1+N’”栏目进行微文推送。
2.作品推送
学习评价:改写故事评价量表
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说明 综合评价
情感表达 根据表达的情感需要,确定主题。 1.主题表达不到位或没有表现主题,得1个赞及以下; 2.根据表达情感需要确定主题,主题表达能反映现实,但没有新意,得2-3个赞; 3.主题表达有新意,能反映现实,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引人深思,得4-5个赞。
情节安排 想象大胆奇特,合情合理。 1.情节之间无关联,脱离生活逻辑,得1个赞及以下; 2.各情节间条理清楚,合乎生活逻辑,得2-3个赞; 3.有完整故事情节,情节发展出人意料,大胆新奇,得4-5个赞。
人物塑造 人物在真实生活基础上创造,角色定位符合人物身份特点。 1.人物只是再现故事原型,并没有联想与想象,得1个赞及以下; 2.人物设计源于现实生活,缺乏形象性与典型性,得2-3个赞; 3.人物设计源于现实生活,角色定位符合人物身份特点,形象具体,深入人心,得4-5个赞。
手法运用 灵活运用修辞和描写等表现手法。 1.未用或仅用一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不具体,得1个赞及以下; 2.灵活运用2到3种修辞和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具体可感,得2-3个赞; 3.灵活运用3种以上修辞和描写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生动,得4-5个赞。
总分
作业
【必做】
请同学们用“科技”“自然”“人类”这三个词语,以“已经过去一周了,还没有水”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故事。
【选做】
安徒生曾经说过:“我的童话自然是写给孩子们的,但我从来没有忘记,孩子们在看童话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在身边,所以,我同时也是写给父母的。”奥斯卡·王尔德也曾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请结合《皇帝的新装》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