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11 15: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昼弧和夜弧
阅读课本P17填空: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 ,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____________。若昼弧长于夜弧,则 ;反之,则 ;若昼弧等于夜弧,则 。昼弧占纬线圈总长度的比例越大,则 越长。
图1 图2
自学效果检测1
(1)读图1,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弧___ 于夜弧,北半球各地昼_ __夜 ,南半球则相反。
(2)读图2,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弧____于夜弧,南半球各地昼____夜____,北半球则相反。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圈与经线重合且平分纬线圈,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全球昼夜 。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1)在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
夜长短状况相同。在赤道上,
全年昼夜长短相等,即昼夜
平分。在南北极点,大约半
年极昼,半年极夜。
(2)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
北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
越往南昼越长。
(3)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大,纬度
越高,变化幅度越大。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日 期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分日 昼夜长短相等 昼夜长短相等
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夏至日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为极昼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为极夜
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9月23日前后 昼夜长短相等 昼夜长短相等
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冬至日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为极夜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为极昼
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 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3、极昼与极夜
(1)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
(2)在北极,极昼范围从春分开始从极点逐渐变大,到夏至时,极昼范围 ,随后又开始变小,秋分日缩小为零。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且与北极的极昼范围同步变大或变小。南北极圈只有两天(冬至或夏至)为极昼极夜现象。从秋分到冬至再到次年春分,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扩大和缩小现象,北极地区则转为极夜。
(3)由于地球在近日点(1月初)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较慢,因此,北极的极昼天数要比南极的极昼天数稍长。北极极昼日与南极极夜日为186天,北极极夜日与南极极昼日为179天。
自学效果检测2
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三、昼夜长短的应用
(1) 根据昼长计算日出日落的时间
日出地方时 = 12 — 昼长/2 日落地方时 = 12 + 昼长/2
(2)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计算昼长
昼长=(12—日出时间)×2 昼长=(日落时间—12)×2
自学效果检测3
某地在地方时6:20日出,求其昼长与日落时间。
昼长时间 日落时间
四、四季的更替
阅读课本P18填空。
一年中,地球上各地 和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不同纬度地区,季节变化的状况是不同的。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 。
自学效果检测4
徐州地处34 N,四季分明。图2是“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徐州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
①地处中纬度 ②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徐州有太阳直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堂清作业
组题人:马继强
1.图6表示北半球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造成上题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附加题
3.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在②、④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地球处于②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地球处于③位置时,徐州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A.昼短夜长 B.处于梅雨季节
C.昼夜等长 D.正午人影为一年中最短
(4)在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极圈以北有 (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 。
(5)地球从①点运行到③点,其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附表
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2012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