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古诗两首古诗二首诗歌欣赏词语解释诗句理解作者简介图片欣赏望庐山瀑布 绝句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回主目录香炉:江西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在日光照射下,山中的 云雾犹如紫色的烟雾。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前,看上 去像一条大河。川,指河流。
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回主目录鸣:叫。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枝间叫得很动听。
上:向上。上青天:向蓝色的天空飞去。
喊:包含。
秋“:不指秋天,一年叫一秋,千秋就是千年。这里是虚指,是过了许多年的意思。
万里与千秋一样是虚指,指很遥远。
泊:停、靠,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回主目录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河南府巩县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们称为“史诗”。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回主目录诗句解释
望庐山瀑布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回主目录图片欣赏回主目录《古诗两首》练习
【应知应会】 1.理解诗句名义,了解古诗内容。 2.学习本课5个生字。 3.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重点难点例析】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析: 这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写景,并借景抒情。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站在很远的山峰下面向上看瀑布,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遥看”与题目《望庐山瀑布》中的“望”字相照应;“挂”是悬挂。这一“挂”字用得格外生动,它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这飞一样的瀑流从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让人感觉像是银河从天空中最高处落下来了。“飞”给人以瀑布急流飞奔的感觉;“直下”既写出了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课练】 A组 一、选择正确读音,打“√”号。 二、比一比,分别组词语。 三、结合两首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 川: 生: 疑: 鸣: 含: 泊: 四、说说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黄鹂鸣翠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含西岭千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一、填空。 《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两首古诗作者分别是()代伟大诗人()和()。在内容上都侧重于()。并借景()。《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的景色。《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二、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参照画出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然后再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 紫z! 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0ng 行h2ng 泊b$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 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 “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