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2 22: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把X、Y、Z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无明显变化;再把X放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Y>X>Z
B.Y>Z>X
C.X>Z>Y
D.Z>X>Y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B.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4.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
C. D.
5.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空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B 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铜粉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A.A B.B C.C D.D
6.现有X、Y两种金属,如果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则X、Y、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A.Cu>X>Y B.X>Cu>Y C.X>Y>Cu D.Y>X>Cu
7.某同学为验证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实验①②③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均相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②反应的剧烈程度,能判断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分析实验②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分析实验④的现象,能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分析四个实验的现象,能判断出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8.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镁(Mg) B.铝(A1) C.铁(Fe) D.铜(Cu)
9.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生成物丙和丁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0.某金属混合物由Mg、A1、Zn、Cu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6.5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A.Mg B.Al C.Zn D.Cu
二、判断题
11.用Ag、Fe和CuSO4溶液可设计实验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
12.Mg、Al、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用稀硫酸进行鉴别( )
13.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
1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比铁更易腐蚀( )
15.铜能和氯化铁反应,所以活动性铜>铁。( )
三、填空题
16.填写下列表格(“混合物”栏中括号内为杂质)。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Fe) _________ _________
FeCl2溶液(CuCl2) _________ _________
17.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______。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______。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
18.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写出如图所示操作错误之处:
①______。②______。
(2)设计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______ ______
19.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日常生活用品大多用到了金属材料,现在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
(2)铝制品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现有镁、铁、银的混合物若干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
(4)现有一块镀锌铁片,其质量为6.25g,把它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量的滤液和7.04g滤渣。
①若所加硫酸铜溶液不足,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若所加硫酸铜溶液过量,则该镀锌铁片中铁与锌的质量最简比为________。
20.我国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成功试飞,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的合金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2)探究Al与酸的反应前,用砂纸打磨铝条,是为了除去_______(填化学式)。
(3)某合金中含有金属钪(Sc)。 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速率明显更快,则金属活动性Sc_____Zn(填“>”或“<”)。根据上述结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将Sc投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B.仅用Fe(NO3)2溶液、Sc(NO3)3溶液、Ag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C.仅用Fe、Sc、稀H2SO4溶液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4)已知Sc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1.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多为其________ (填"纯金属”或“合金”);
(2)将X、Y、Z三种金属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
A.Y>Z>X B.X>Y>Z C.Y>X>Z D.X>Z>Y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向a g Zn和Ag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B.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和Zn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1000 t含Fe2O3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t (结果保留到0.1)。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有以下装置:
(1)仪器a的名称______;仪器b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氢气,现有镁条、锌粒、铁丝、铜片、稀硫酸(10%)、稀盐酸(10%),请你选择适当的药品和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①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该原理的依据有______。
A.原料廉价易得       B.反应速率适中
C.制得的气体要纯净     D.实验条件易于控制
②选用的装置有______(填装置字母)。
(3)用装置C制二氧化碳时,关闭开关,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用字母e、f、g对如图所示现象进行排序)。
(4)小英同学在做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发现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提示:反应只生成一种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设计并进行实验】(请在空白处写上对应问题的答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盛满该气体的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无明显变化 产生的气体不是O2
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 产生的气体不是SO2
③将该气体净化后通过表面含CuO的铜网(如图) 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H2
【实验反思】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
【拓展视野】氢能是未来最理想能源,如图是利用ZnO和Fe2O3为催化剂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
“循环制氢体系”涉及的能量转化是由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请写出该体系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目前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仍然是钢铁。
(一)生铁和钢的鉴别
(1)铁碳合金分为生铁和钢,初步鉴别两者的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含碳量多少钢又可分为:①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性软韧,建筑上应用很广;②中碳钢,含碳量为0.25%~0.6%,质较硬,多用以制造钢轨和机械等;③高碳钢:含碳量超过0.6%,质硬而脆。一般用以制造工具。取某钢样粉末28.12g,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0.44g,该钢样含碳量为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钢。
(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1)将Fe粉溶于稀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前必须_________。
(2)向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
①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接触空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分解为。
③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644]。能证明固体已洗净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①在10~200℃时完全分解为; ②在450~500℃时完全分解为;③
(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加热前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和,当加热到℃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图中E点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g。
②图中F点对应物质中的质量为_______g。
③科研人员将F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得到纯净的磁性。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两个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请写出其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B
6.B
7.B
8.A
9.A
10.C
11.正确
12.错误
13.错误
14.错误
15.错误
16. 铜铁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烘干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氯化亚铁溶液
17. 锌、锡 氢气 Cu2+、Fe2+
18. 标签没有面向手心 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将足量铁粉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19. 铁(Fe) Fe、Cu和Ag FeSO4和ZnSO4 112:13
20. 生铁 Al2O3 > B 2Sc+6HCl===2ScCl3+3H2↑
21.(1)合金
(2)D
(3)BC
(4)542.9
解:设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x。
,x=542.9t
22. 分液漏斗 集气瓶 ABCD BF(或“CF”或 “BF或CF”均可) gfe 无明显变化(合理均可) 由黑色变为红色 硫酸或氢离子(或H+)或酸性物质等合理均可 化学 (或“”均可)
23. 取样,比较两者的机械性能,硬而脆的是生铁,硬而韧的是钢 0.43% 中碳 置换反应 验纯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溶液,无现象(合理均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被氧化成(合理均可) 紫红色褪去或溶液颜色变淡(意思相近均可) 6.08(或6.1) 3.20(或3.2)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