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中南片七所学校2013-2014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度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题
(2013、12)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挟带(xié) 拂晓(fó) 销声匿迹(nì) 垂涎欲滴(xián)
B.钥匙(yuè) 执著(zhuó) 锲而不舍(qiè) 一气呵成(hē)
C.解剖(pōu) 拮据(jū) 穿凿附会(záo) 断壁残垣(yuán)
D.胆怯(qiè) 混淆(xiáo) 束手无策(sù) 如法炮制(páo)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教师应该始终以民主的师生关系熏陶学生,并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意识和实践能力。
B.屈原的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的高风亮节、刚直不阿都表明他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C.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D.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绿》、《林中小溪》、《白鹭》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普里什文、晓雪。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
D.《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内)(4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chù。无论是令人厌wù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ún的艺术品。
6.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1)蒹葭苍苍, 。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 ,君子好逑。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5)负势竞上, 。
(6)浮光跃金, 。
(7)曹操在《龟虽寿》中含蓄表现自己老当益壮、奋发有为的精神的名句是: , 。
(8) ,愁云惨淡万里凝。
7.综合性学习。(11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广告”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广告点评台(4分)
大街上挂出的两条横幅广告引起大家热议:
“汇声汇色”炒外汇 慧声慧色——陈慧琳宝应演唱会
请问: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1分)
对这类语言现象,大家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 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3分)
活动二:广告创作室(2分)
请你根据下列诗句的意境,围绕“环保”问题写一句广告词。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活动三:广告是与非(5分)
根据下面同学的议论回答问题。
甲:现在市场上刮起了称“王”、称“霸”风。好像称上了“王”、称上了“霸”,产品就能压倒一切,天下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对市场未必有好处。
乙:还别说,这事我也见过不少。面有“面霸”,鞋有“鞋王”,就连咱中学生复习资料都出了个“考王”。
丙:人家这样做不过是一种促销手段,市场经济嘛,我看这事也没啥不可以的。
甲:你说得不对,(A)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是这样。“王”和“霸”可不是自封的。
丁:你们几个纯粹是吃饱了撑的!哪条规定说不让称“王”、称“霸”来着 市场上还有叫“王中王”的呢!
甲:称“王”、称“霸”是一种虚假的宣传,这是一种自封权威的做法,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这是法律上明文禁止的。
丁: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能把产品卖出去就行呗!
乙:那可不对,(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是呀,称“王”、称“霸”也不符合中国人谦虚求实的美德,广大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1分)
②请在A和B处分别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2分)
③根据谈论内容,完成下列填空:(2分)
甲和_______观点一致, 其观点是 。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甲】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②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
9.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甲】
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乙】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乡邻之生日蹙( ) (2)时而献焉( )
(3)陶侃尝出游 ( )(4)执而鞭之( )
11.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是以百姓勤于农植”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3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C.吾以捕蛇独存 D.近岸,卷石底以出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3.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íu)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4.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请具体说明。(3分)
15.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请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理是:
;能抑制亚硝酸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2)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2分)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16.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7.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外谈“剂”色变。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泥土的声音
樵 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2005年第1期《中华散文》)
18.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本文是以“作者对土地的感情”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多次写“我”匍匐在土地上,表达了“我”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文章运用排比的手法,如“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形象地说明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尊敬,对于生命的亲近。
文章首尾相互照应,开头“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引出线索,结尾“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点示文题,收束全篇,在内容上层层递进。
19.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划横线句子的含义极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含义:
表达作用:
20.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
21.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6分)
三、写作(63分)
22.题目:收藏阳光
要求 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九年级语文阶段调研测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4分)
1.(2分)C 2.(2分)B 3.(3分)D 4.(3分)A
5.(4分)绌 恶 测 伦 6.略(每空一分,共9分)
7.综合性学习。(11分)
活动一:广告点评台(4分) 绘声绘色(1分)
看法:(1分)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2分)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活动二:广告创作室(2分) 示例:把文学意境还原成大自然吧!
活动三:广告是与非(5分)
① (1分)靠称“王”、称“霸”的做法来推销产品是否正确。
②(2分) 此题无唯一答案.只要甲处能够针对丙的看法提出反对意见,说出“不对”的理由;乙处能够针对丁的错误观点说出称“王”、称“霸”的危害或进一步揭示其本质的话即可。
③(2分) 乙 称“王”、称“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或称“王”、称“霸”是一种欺诈、违法的行为;或称“王”、称“霸”毒害市场.有损消费者的利益。
8.(2分)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给满分。)
9.(4分)【甲】词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乙】词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10.(4分)(1)窘迫 (2)到时候 (3)曾经 (4)用鞭子打 11.(3分)B
12.(6分)(1)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
(2)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3) 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3分)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
14.(3分)指抗坏血酸。(1分)抗坏血酸就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1分)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保护体内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分)
15.(4分)(1)促进亚硝酸盐与肌红蛋白反应,加快“发色”过程。(2分)
(2)(2分)“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6.(3分)举例子,(1分)具体地说明了抗坏血酸作为食品添加剂运用广、作用大。
17.(4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视频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2分)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2分)(如果答成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不给分)
18.C(3分)
19.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尊敬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表达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深化(4分,各2分)
20.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4段中,当“我”抚摩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4分,各2分)
21.(6分)提示:开放性答案。能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体会,3分;体会深刻,表达顺畅,3分)
三、写作(6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