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小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小练)(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2 23:4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基础小练)
姓名: 班级:
一、基础与运用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崇拜(chóng bài) 中伤(zhōng shāng) 懒惰(lǎn duò)
B.遁词(dùn cí) 懦夫(nuò fū) 屋檐(wū yán)
C.豢养(juàn yǎng) 樵夫(qiáo fū) 镰刀(1ián dāo)
D.茅草(máo cǎo) 陡然(tú rán) 灌溉(guàn gài)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需要把有_____的构思摆在制造业的核心位置。
②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词是朗读的基本功,_____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孩子的基本功才能算打扎实了。
③家庭教育专业化_____,在政府主导下,开设父母学校应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
A.创设 只要 迫不及待 B.创意 只有 迫在眉睫
C.创意 只要 迫在眉睫 D.创设 只有 迫不及待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九(5)班的同学平时刻苦钻研,伛偻提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B.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工业前景可期。
C.市民们穿行在果园中,忙得不亦乐乎,迫不及待地想品尝到刚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新鲜果实。
D.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乡村振兴措施,让不少追梦奋斗的海归人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的传统。(将“发挥”改为“发扬”)
B.“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将“不仅”改为“不是”)
C.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 100 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 。 。 。 。今天,让我们再次向共和国的英雄和先锋致敬。
①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②英雄胸前的勋章、奖章,凝结着人民的敬意
③这是一部民族史,一部奋斗史,一部英雄史
④无数先辈筑起了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铸就了坚强不屈的民族脊梁
⑤后代手中的荣誉牌和纪念物铭刻着国家记忆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③① C.③①②④⑤ D.④③②⑤①
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①信念可以使人热爱生活,充满力量,可以成为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②在这种精神支柱的支撑下;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充实和人世间的美好;会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情绪体验。③信念不但可以使我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险阻,还能让我们沿着既定的目标勇敢前进。④给予我们无限的活力,让我们能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认真思索、钻研、攻破。
A.①句中“热爱生活”“精神支柱”短语类型相同。
B.②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两个“;”都改为“,”。
C.③句根据关联词“不但……还”可看出是递进复句。
D.④句有语病,缺少主语,应在“给予”前加“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下列各句中“中国人”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D.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中国人的)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水浒传》)
B.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 (《三国演义》)
C.许云峰——挖穿地牢救战友 (《红岩》)
D.孙悟空——自擒红孩儿救唐僧 (《西游记》)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一文记叙了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句中的“花朝节”指农历二月十二日。
文常填空。
(1)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分为 和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论据分为 论据和 论据。
(2) 歌德是 (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有《 》《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3)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创造宣言》选自《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里仁》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游子吟》
③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 李毓秀《弟子规》
材料二
在习近平主席的书架上,摆着一张与母亲一起散步的照片,他非常孝敬母亲。有时间陪母亲一起吃饭后,陪她散步,陪她聊天。在一封给父亲的信里,习近平也曾深情写道“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孝敬父母、重视亲情,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
(1)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准备进行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如何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轮到你发言了,你想说点什么呢?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
(3) 你将用哪些具体的行动回报父母呢?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水游传》中的选文,回答问题。
那山泉石佳丽,宋江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又听的前军喝采,使人去问原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A 初学弓箭,向空中射,箭箭不空。却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因此诸将惊讶不已。宋江有感于心,鸿雁为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备之禽,不该射之,并因此而郁郁不乐,深有所感。在马上口占诗一首: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文中的 A 指的是 ,征方腊后他的人生选择是 。
名著阅读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
(1) 下列对《水浒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逵回家接母亲,途中遇李鬼冒充自己剪径打劫,起初李逵并未杀他,而是
给了他十两银子。后知受骗后才杀了他,李鬼妻却逃走了。
B.李逵母子行至沂岭,母亲在李逵去取水时,被老虎吃了。李逵找到虎窝,将
四虎杀死,后被众猎户迎至曹太公庄上。
C.李逵被李鬼的妻子认出,曹太公设计陷害,最后李逵大发善心,没有杀他们。
D.鲁智深和武松去少华山请史进入伙,史进被华州贺太守拿在牢里。鲁智深去
营救,被贺太守捉住。
(2) 悟名著内涵,强阅读素养。《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绝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但鲁智深上梁山并非出于他人迫害而无路可走,对此你如何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五小题。
怀疑与学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句中,“书”指的是 。
(2) 根据全文内容,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是 ,为了论述这个关系,作者从 、 两方面进行论证。其实,文章中的“怀疑”指的是 。
(3) “哥白尼对毕达哥拉斯和托勒密两位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加以分析,刻苦钻研,反复求证,提出了地动学说,发表了《天体运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这则文字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为什么?
(4) 从全文来看,第5段和第6段内容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5)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就是毫无根据,疑神疑鬼。
B.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属于事实论据。
C.做学问用的事实和根据来自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D.常常对以往的学说发问、动脑筋,并寻求解答,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三、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
——陶行知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周国平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米尔
上述文字唤起了你的哪些记忆或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感情,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