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课题: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这三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课程标准 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原因。
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结合教材内容与史料,还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史实。 历史解释:结合教材与史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时空观念:观察地图,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及战争过程。 家国情怀: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目的明确,史学素养在课堂上的体现使得课堂的完整度有所提高,可以加强史料解读环节,提升学科的学习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九年级学生的史学素养已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可运用多类史料加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易混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战役的地位极容易混淆,也是中考容易考查的知识点。
重 难点突破 针对重点: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材料先讲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引导学生明确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原因,以史为鉴。接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及《相关史事》中的内容,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和重要转折点,尤其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联合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及一系列的会议。针对难点: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使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积极影响是彻底粉粹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示意教学法、 谈话法和讨论教学法 学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分钟) 展示轴心国军事集团的形成,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习。 二、展示课题、整体感知(1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读目标 、指向明确(2分钟) 解读核心素养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新课教授 凝聚知识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5分钟) 自主学习教材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及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并学会结合材料论证自主学习中总结归纳出的历史史实,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还原真实历史。 教师讲解—重点讲解(10分钟) 教师结合材料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地图和材料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重要战役及会议),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史实的再认识,落实学科中的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5分钟)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1: 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 —《全球通史》 材料3: 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什么影响?又有什么启示?(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问题,学会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并从中获得热爱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启示,增强历史学科中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作交流形成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启示(6分钟) 小组展示观点交锋: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结论 (5分钟) 归纳点拨展示答案:展示结论着重升华学习素养 (4分钟) 达标检测(3分钟) 完成随堂练习作业。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设置激励性语言评价: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