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3 07:3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单选题
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
2.在反应 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
B.8:7
C.7:24
D.24:7
3.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4.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 ,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2CO3 D.LiOH
5.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H2+CO2
B.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
7.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8.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A.C6H12 B.C6H12O C.C6H12O6 D.C6H12O8
9.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 C.氯化钠 D.过氧化氢
10.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出B与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37.0 B.95.0 C.18.5 D.58.5
11.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12.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
1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2P2O5指出其中错误是
A.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 B.氧气应改为“↑”
C.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 D.五氧化二磷应改为“↓”
14.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5.在化学反应中,已知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二、填空题
16.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7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供应“国Ⅴ”标准汽柴油,与欧五标准相当,将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1)硫是危害汽车催化器的最大杀手,升级成品油质量降低其含硫量。请你提出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一些措施有_____。
(2)空气污染监测仪是目前有关部门根据SO2和Br2在溶液中的定量反应,来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该反应中有氢溴酸(化学式为HBr)和硫酸生成,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
(3)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车用尿素溶液,使尿素溶液均匀喷入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CO(NH2)2+X=CO2+2NH3,则X的化学式为____。喷入反应罐内的尿素溶液不能过多或过少。如果喷入过多,会造成_____。
(4)我国“国Ⅴ”标准油品中硫含量要求不大于0.001%(10ppm),油品硫含量指标限值由每千克50mg降低为每千克10mg,若一个家庭全年消耗汽油500kg,则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以减少____克?(假设汽油中的硫燃烧后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18.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纯净物、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
19.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
(填字母)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将右侧E和F装置连接,可以测量氧气的体积,氧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20.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 乙、丙三个组 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 A实验: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B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此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丙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C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将该反应置于_____容器中进行。
2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
(4)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B
6.C
7.D
8.C
9.C
10.C
11.D
12.A
13.C
14.D
15.C
16. 天平平衡 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 SO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数目和种类不变
17.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限制汽车数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天然气清洁燃料等 H2O 生成多余的氨气若排入大气,会造成了新的污染 40g
18. ② 2H2S+3O2 2SO2+2H2O 分子
19. 分液漏斗 BD 2H2O22H2O+O2↑ b
20. 3.4g 分解反应 22:9
21. 先变大后变小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逸出装置外导致天平不平衡 密闭
22.(1)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2)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3)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