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01
认识亚洲的六大地理分区,能理解和辨认亚洲不同分区的位置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新课导入
为什么要进行分区?
01
亚洲的地理分区
生活中常见的分区
超市各种功能分区
生活中常见的分区有哪些?
郑州各区域功能分区
生活中常见的分区
生活中常见的分区
学校各种功能分区
生活中常见的分区
河南省旅游各种功能分区
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很大,为了便于认识。
我们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六个区域。
分区的依据
亚洲分区的依据
亚洲的地理位置
●
A
F
E
D
C
B
北亚
南亚
西亚
东亚
中亚
东南亚
各区都包含哪些国家?
02
亚洲的地理分区
亚洲的地理位置
活动一:各位来宾带来了各国的传统服饰,请你说出他们分别来自亚洲哪一分区?
沙特阿拉伯
汉服
俄罗斯服饰
泰国服饰
塔吉克斯坦
印度长裙
亚洲的地理位置
请结合亚洲地理分区示意图,找出各区都有哪些国家可能来参加此次盛会?
亚洲的地理位置
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5个)
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
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11个)
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7个)
西亚也叫西南亚,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以色列、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20个)
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5个)
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俄罗斯的亚洲部分)。(1个)
各区域风土人情有何特色?
03
亚洲的地理分区
各区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各国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下列图文资料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活在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东西伯利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大面积的亚寒针叶林,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气候寒冷,毛皮服装利于保暖;狗奔跑速度快,且体积较小,能适应恶劣天气。
毛皮服装——木屋——狗拉雪橇——北亚
各区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各国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下列图文资料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东南亚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衣着较为轻薄;一年分旱雨两季,降水多,河网密布,因此以捕鱼为生,以船为交通工具。
生活在南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船——捕鱼——南亚
各区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各国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下列图文资料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穿着宽大的长袍——游牧——帐篷——西亚
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干旱的牧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白袍对阳光反射率强,通风透气。
各区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各国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下列图文资料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活在泰国的人,商品交易多在水上市场,交通工具是船。
东南亚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衣着较为轻薄;一年分旱雨两季,降水多,河网密布,因此以船为交通工具。
水上市场——雨季和旱季——东南亚
各区的风土人情
活动二:各国的传统服饰各具特色,下列图文资料分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中。有的长屋长达200米。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双层木屋利于通风、散热、防潮;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
长屋——东南亚
简述某民居特色/传统服饰/农作物/产业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法归纳与总结
1、自然条件描述
地形、气候、热量特征
以XX地形/气候为主;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2、民居特色/服饰/农作物/产业描述
结合材料具体阐述
3、自然条件与分析对象的关系
一一对应,某一条件有利于XX。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材料一: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
材料二:亚洲气候分布图(图1)、亚洲部分地区传统服饰图(图2、图3)
(1)传统民居:A到D表示的地区,双层木楼或竹楼多分布在_____地,______地的传统民居建筑材料质地较轻。(以上均填代号)A、C两地的传统民居都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其中A地民居与当地气候的______________特点相适应,C地民居与当地气候的______特点相适应。
A
B
C
D
B
D
全年炎热干燥
寒冷
(2)服饰文化:图中A、B两地区传统穿戴普遍注重防晒。A地区人们喜欢戴白色头巾,(图2)B地区人们喜欢戴草帽(斗笠),(图3)请从两地区降水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分析原因。
A地区:______,_____;B地区:_____,______。
A
B
C
D
气候炎热
利于散热
降水丰富
利于排水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