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百合花
茹志娟
作家
文工团演员
创作干部
编辑
茹志鹃
作品风格: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反映时代的本质。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它是我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写作背景
开端(1~23段):通讯员送我去前线包扎所。
01
发展(24~43):通讯员随“我”借被子。
02
高潮(44~57):通讯员壮烈牺牲,新媳妇缝衣服。
03
结局(58~59):新媳妇执意献出新的百合花被子。
04
小通讯员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枪桶里的装饰、馒头、肩膀上的布片)
他人的评价(语言描写、心理活动)
小通讯员
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结婚用的新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
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以及年轻可爱的生命骤然离去的无比崇敬、悲痛的感情。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擦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
“我” 泼辣大方,观察细致 主动追赶通讯员,认老乡,观察新媳妇缝衣服
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叙述视角
叙述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即叙述者站在局外,不出现在故事中,但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人物心理、过去和未来都十分清楚,有时甚至走到前台发表议论、评价人物。“有限视角”,即叙述者为当事人,参与故事发展,我们依赖他的眼睛看世界,靠他引领进入故事。第一人称叙事真实而有感染力,属于“有限视角”;第二人称叙事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可全景式表现生活,这两者既可以是“全知视角”,也可以是“有限视角”。
1.“我”作为叙事的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以女性观察的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我”是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内心变化和性格丰富的见证者,通过“我”敏锐的感觉,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3.文中“我”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反映战争的残酷,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使小说充满了抒情意味,凸显军民情深的小说主题。
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第一次: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二次: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2)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3)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能让读者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5)以“百合花”为题,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中秋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象征着“团圆”,但在这篇小说里,则象征着通讯员为了更多的人能团圆,勇于献出生命,最终永远无法与家人团圆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两个干馒头”:象征着战友之间纯真的友情,体现了通讯员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通讯员去世后又寄托了文工团女兵深切的悲痛之情;
“衣肩上的破洞”:象征美好的军民鱼水情;
“枪筒里的野菊花”:象征着通讯员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活中美的追求。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体现出了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了残酷的战争也没有泯灭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这篇小说主题的营造,绝不仅仅依靠故事情节,更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
诗化小说
重意象、重象征、淡化情节、利用环境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营造诗情画意的情感氛围,进而凸显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