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模拟试题(二)(原卷+解析卷+答题卡)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模拟试题(二)(原卷+解析卷+答题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4 10:28:44

文档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二) 23.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客观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4.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简答题
21.
22.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第1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如图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使用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  )
A. 藻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
如图所示为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细胞死亡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为我们描绘了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迁徙的生动画面。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繁殖行为 D. 攻击行为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标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中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往高处移动,植物体内的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树林里空气清新的作用分别来自(  )
A.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B.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装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保卫细胞
B. ②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C. ③的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
D. 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 细菌可以通过形成芽孢来繁殖后代
C. 细菌和真菌都要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中
D. 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B. 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 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将切断叶脉的一片叶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如图),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阳光B. 水分 C. 叶绿体 D. 二氧化碳
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 门、科 B. 种、界 C. 界、种 D. 界、纲
可以保护和支持蝗虫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是(  )
A. 表膜 B. 骨骼 C. 肌肉层 D. 外骨骼
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大豆的根、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③具有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B. 细胞②和④相比,②所含的叶绿体更多一些
C. 结构⑥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
D. ①②③④⑤⑦几种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
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鲳鱼”名称中都有“鱼”字,下列属于真正的鱼的是(  )
A. 带鱼、墨鱼、鲨鱼 B. 带鱼、鲨鱼、鲳鱼
C. 墨鱼、甲鱼、鲸鱼 D. 鲍鱼、娃娃鱼、鲳鱼
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和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叫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加碘液染色,颜色最深的是(  )
A. 清晨的叶 B. 傍晚的叶 C. 深夜的叶 D. 都一样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60分)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回答问题:
(1)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1中的 ______(填“甲”或“乙”)相同,与另一图相比较,它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中用生理盐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______。
(3)图1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其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 ______组成的。
(4)做该实验时,室内光线过强,为了看清细胞结构,图2中的③最好选用 ______。如果细胞图像不太清晰,还需进一步调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进行a过程的器官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______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
(2)植物体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的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3)a和b两个过程,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______,并能使植物表现出______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______过程,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过程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读人体及菜豆的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__开始的。在A到B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______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甲图中B通过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3)人体内与乙图中菜豆果实的表皮功能相同,起着保护作用的组织是______。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菜豆植株没有的是[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______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______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 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1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 1 卷为选择题,4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 分;共 100
分。
2.答第 I 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第 1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
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如图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使用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
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 )
A. 藻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
3. 如图所示为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细胞死亡
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天高云淡,望
断南飞雁”,为我们描绘了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迁徙的生动画面。大雁这
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繁殖行为 D. 攻击行为
5.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标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
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
原因是( )
A. 土壤中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6.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往高处移动,植物体内的水
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树林里空气清新的作用分别来自( )
A.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光
合作用
7.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装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①是保卫细胞
B. ②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C. ③的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
D. 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8. 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
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9. 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
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
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10.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 细菌可以通过形成芽孢来繁殖后代
C. 细菌和真菌都要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中
D. 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1.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B. 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 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1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
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
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3.将切断叶脉的一片叶在阳光下照射 4个小时(如图),然
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
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阳光 B. 水分 C. 叶绿体 D. 二氧化碳
14.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
别是( )
A. 门、科 B. 种、界 C. 界、种 D. 界、纲
15.可以保护和支持蝗虫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
生活的结构是( )
A. 表膜 B. 骨骼 C. 肌肉层 D. 外骨骼
16.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D. 大豆的根、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17.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③具有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B. 细胞②和④相比,②所含的叶绿体更多一些
C. 结构⑥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
D. ①②③④⑤⑦几种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8.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
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
“鲳鱼”名称中都有“鱼”字,下列属于真正的鱼的是( )
A. 带鱼、墨鱼、鲨鱼 B. 带鱼、鲨鱼、鲳鱼
C. 墨鱼、甲鱼、鲸鱼 D. 鲍鱼、娃娃鱼、鲳鱼
20.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和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
上摘取一片绿叫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加碘液染色,颜色最深的是( )
A. 清晨的叶 B. 傍晚的叶 C. 深夜的叶 D. 都一样
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每空 2 分,共 60 分)
21.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回答问题:
(1)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 1中的 ______(填“甲”或“乙”)相同,与另一图相比较,
它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中用生理盐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______。
(3)图 1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其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
它是由 ______组成的。
(4)做该实验时,室内光线过强,为了看清细胞结构,图 2中的③最好选用 ______。如果细胞
图像不太清晰,还需进一步调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2. 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进行 a过程的器官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
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______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
(2)植物体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的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
动提供______。
(3)a和 b两个过程,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 a大于过程 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______,并能使植物表现出______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______过程,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过程合
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23.
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读人体及菜豆的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__开始的。在 A到 B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
变化是细胞核内的______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甲图中 B通过______形成 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3)人体内与乙图中菜豆果实的表皮功能相同,起着保护作用的组织是______。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菜豆植株没有的是[______]______。
24.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②将叶片 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 2小时后摘取叶片 A和叶片 B;
④把叶片 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 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叶片 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______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
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叶片 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______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______ 。
6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二)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6.0分)
如图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使用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解:图是①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D。
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图示①放置装片,②降低镜筒,③对光,④观察,据此解答。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分别属于(  )
A. 藻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
【答案】
D
【解析】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苍苔”有叶、茎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属于苔藓植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D。
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植物。
如图所示为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细胞死亡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正确识记并理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所以,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选:B。
5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为我们描绘了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迁徙的生动画面。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繁殖行为 D. 攻击行为
【答案】
B
【解析】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B。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6“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标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中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
C
【解析】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往高处移动,植物体内的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树林里空气清新的作用分别来自(  )
A.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此外蒸腾作用还可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故选:D。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熟练植物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装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保卫细胞
B. ②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C. ③的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
D. 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答案】
D
【解析】解:A、气孔由1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图中①是保卫细胞,A正确。
B、②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
C、③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叶片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的组织,D错误。
故选:D。
(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图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③是表皮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叶片表皮的细胞结构。
9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
D
【解析】解: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分析答题。
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10.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答案】
A
【解析】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仍然会产生水,即使时间有限制,也不能判定水分的由来。
故选:A。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
10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 细菌可以通过形成芽孢来繁殖后代
C. 细菌和真菌都要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中
D. 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D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A、有的细菌对有益如乳酸菌、醋酸菌;有的真菌如酵母菌对人有益,大型真菌如蘑菇可以食用;有的对人有害痢疾杆菌使人的痢疾,黄曲霉使人得肝癌等。故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一个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C、有的细菌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如破伤风杆菌的生活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繁殖。故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是真菌,乳酸菌是细菌。因此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生长繁殖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1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B. 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 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答案】
B
【解析】解:A、物镜的镜头越短,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量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以物镜越短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A错误;
B、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B正确;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将“b”写到纸上,将纸旋转180度我们会看到一个“q”字。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D错误。
故选: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2)对光 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
(4)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据此解答。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答案】
C
【解析】解:A、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故A正确;
BC、苔藓植物只有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故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B正确,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C。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题。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握。
13将切断叶脉的一片叶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如图),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阳光 B. 水分 C. 叶绿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解:由图可知: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发现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说明上半部没有淀粉生成,下半部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结果。而二氧化碳在这两部分都是存在的。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选:B。
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实验中切断叶脉,导致上端在有太阳和二氧化碳的情况无淀粉产生,说明缺少水分。
理解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14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 门、科 B. 种、界 C. 界、种 D. 界、纲
【答案】
C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故选: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15可以保护和支持蝗虫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是(  )
A. 表膜 B. 骨骼 C. 肌肉层 D. 外骨骼
【答案】
D
【解析】解: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故选:D。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共蜕5次皮.
16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大豆的根、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答案】
C
【解析】解:A、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植物体和动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B正确;
C、大豆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麻雀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而大豆是种子,大豆属于器官,而且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C。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故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③具有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B. 细胞②和④相比,②所含的叶绿体更多一些
C. 结构⑥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
D. ①②③④⑤⑦几种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A、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A正确。
B、图中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称为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中②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更多一些,B正确。
C、⑥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C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中②栅栏组织、④海绵组织、⑦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⑦保卫细胞。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18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
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产环境,因此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为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鲳鱼”名称中都有“鱼”字,下列属于真正的鱼的是(  )
A. 带鱼、墨鱼、鲨鱼 B. 带鱼、鲨鱼、鲳鱼
C. 墨鱼、甲鱼、鲸鱼 D. 鲍鱼、娃娃鱼、鲳鱼
【答案】
B
【解析】解:A、墨鱼无脊柱,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鲨鱼、带鱼、鲳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属于鱼类,B正确;C、墨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卵生,体温不恒定,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D、鲍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鲳鱼属于鱼类,D错误。
故选:B。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0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和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叫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加碘液染色,颜色最深的是(  )
A. 清晨的叶 B. 傍晚的叶 C. 深夜的叶 D. 都一样
【答案】
B
【解析】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A、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故不符合题意。
B、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故符合题意。
C、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比清晨的叶要深,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在不同的时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叶积累的淀粉不同,滴上碘液颜色也会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次时间不同而导致叶片重量不同的原因,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关,光合作用24小时内制造有有机物多少不一样与光照这个条件有关系,这些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
理解和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回答问题:
(1)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1中的 ______(填“甲”或“乙”)相同,与另一图相比较,它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中用生理盐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______。
(3)图1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其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 ______组成的。
(4)做该实验时,室内光线过强,为了看清细胞结构,图2中的③最好选用 ______。如果细胞图像不太清晰,还需进一步调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乙 ①③⑤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④ 细胞核 DNA和蛋白质 凹面镜 ② 细准焦螺旋
【解析】解:(1)植物细胞(如图甲)具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与图乙结构相同。所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
(2)在实验中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如果室内光线很弱,应选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对准光源。如果已经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则应进一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
故答案为:(1)乙;①③⑤。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④;细胞核;DNA和蛋白质。
(4)凹面镜;②;细准焦螺旋。
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2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2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进行a过程的器官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______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
(2)植物体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的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3)a和b两个过程,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______,并能使植物表现出______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______过程,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过程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答案】
叶 叶绿体 动物和人 太阳光 b 线粒体 能量 a 积累 生长 b a
【解析】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物能进行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场所是叶绿体;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动物和人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
(2)植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场所是线粒体,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通过食物,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a和b两个过程,a光合作用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a大于过程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积累,并能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b呼吸作用过程,它主要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a过程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故答案为:(1)叶;叶绿体;动物和人;太阳光
(2)b;线粒体;能量
(3)a
(4)积累;生长
(5)b;a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制造出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和光合作用相反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读人体及菜豆的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__开始的。在A到B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______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甲图中B通过______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3)人体内与乙图中菜豆果实的表皮功能相同,起着保护作用的组织是______。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菜豆植株没有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A 受精卵 遗传物质 细胞分化 上皮组织 E 系统
【解析】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A细胞通过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其中的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种子。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菜豆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人体的四种组织中起到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
(4)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E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答案为:(1)[A]受精卵;染色体;(2)细胞分化;(只写分化不给分)(3)上皮组织;(4)[E]系统。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据此识图作答
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②将叶片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2小时后摘取叶片A和叶片B;
④把叶片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______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______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______ 。
(5)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来自植物的 ______ 。
【答案】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蓝色 淀粉 叶绿体 二氧化碳 叶绿素 蒸腾作用
【解析】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光照、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A的非蓝色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4)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在滴加碘液前要脱去叶绿素,方法是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让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5)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蓝色;淀粉;叶绿体;
(3)二氧化碳;
(4)叶绿素;
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2022~2023 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二)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36.0 分)
1. 如图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使用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解:图是①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
碰到玻片标本;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
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D。
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图示①放置装片,②降低镜筒,
③对光,④观察,据此解答。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描写
的植物分别属于( )
A. 藻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 藻类植物和被子植物
C. 苔藓植物和裸子植物 D. 苔藓植物和被子植物
【答案】
D
第 1页,共 18页
【解析】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苍苔”有叶、茎的分化,无真正的根,属于
苔藓植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
被子植物。
故选:D。
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
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苔藓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常见植物。
3. 如图所示为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生长 D. 细胞死亡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正确识记并理解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的含义是解题
的关键。
【解答】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
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
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
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第 2页,共 18页
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所以,人的造血干细胞
产生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选:B。
5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为我们描绘了秋天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迁徙的生动画面。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
飞行为属于( )
A. 取食行为 B. 社会行为 C. 繁殖行为 D. 攻击行为
【答案】
B
【解析】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
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迁飞行为属于社会
行为。
故选:B。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
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
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社会行为的特点。
6“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标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
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中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答案】
C
【解析】解: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
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
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第 3页,共 18页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
7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而植物体内的水则自下而上往高处移动,植物体内的水向高处移动
的动力、树林里空气清新的作用分别来自( )
A.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
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
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
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此外蒸腾作用还可提高大气的湿度,
增加降水;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故选:D。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熟练植物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装片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①是保卫细胞
B. ②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C. ③的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
D. 叶片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答案】
D
【解析】解:A、气孔由 1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图中①是保卫细胞,A正确。
第 4页,共 18页
B、②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
C、③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但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C正确。
D、叶片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的组织,D错误。
故选:D。
(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等.
(3)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图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③是表皮细胞。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叶片表皮的细胞结构。
9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
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答案】
D
【解析】解: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
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
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
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
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可见 D符合
题意。
故选:D。
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分析答题。
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10.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
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燃烧(如图)。分析
实验现象,能得出下列哪项结论?( )
第 5页,共 18页
A.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 B. 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 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水
【答案】
A
【解析】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
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
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
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蜡烛燃烧仍然会产生水,即使时间有限制,也不
能判定水分的由来。
故选:A。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
10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
B. 细菌可以通过形成芽孢来繁殖后代
C. 细菌和真菌都要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中
D. 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
D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
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第 6页,共 18页
A、有的细菌对有益如乳酸菌、醋酸菌;有的真菌如酵母菌对人有益,大型真菌如蘑菇可以食用;
有的对人有害痢疾杆菌使人的痢疾,黄曲霉使人得肝癌等。故不符合题意;
B、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孢是
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
中,又能萌发成一个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C、有的细菌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如破伤风杆菌的生活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
繁殖。故不符合题意;
D、酵母菌是真菌,乳酸菌是细菌。因此酵母菌与乳酸菌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生长繁殖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1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B. 对光时要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 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答案】
B
【解析】解:A、物镜的镜头越短,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
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细胞数量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越小,所以物镜越短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A错误;
B、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
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
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B正确;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将“b”写到纸上,将纸旋转 180度我们会看到一个“q”
字。C错误;
D、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调节。D错误。
故选:B。
第 7页,共 18页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大,物镜越短,
放大倍数越小;
(2)对光 时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
(4)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据此解答。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
后,广为传唱。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
C.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答案】
C
【解析】解:A、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故 A
正确;
BC、苔藓植物只有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故
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B正确,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正确。
故选:C。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据此答
题。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握。
13 将切断叶脉的一片叶在阳光下照射 4个小时(如图),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
加碘处理。结果,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变蓝。这一实验结果表明,
光合作用需要( )
A. 阳光 B. 水分 C. 叶绿体 D. 二氧化碳
【答案】
第 8页,共 18页
B
【解析】解:由图可知:叶片的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在阳光下照
射 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发现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说明上
半部没有淀粉生成,下半部有淀粉生成。从而说明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的作
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的结果。而二氧化碳在这两部分都是存在的。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
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
作用需要水。
故选:B。
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
实验中切断叶脉,导致上端在有太阳和二氧化碳的情况无淀粉产生,说明缺少水分。
理解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
作用。
14 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 门、科 B. 种、界 C. 界、种 D. 界、纲
【答案】
C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
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
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
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故选: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
位是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15 可以保护和支持蝗虫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是
( )
A. 表膜 B. 骨骼 C. 肌肉层 D. 外骨骼
【答案】
D
第 9页,共 18页
【解析】解: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
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
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故选:D。
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共蜕 5次皮.
16 下列关于一棵大豆和一只麻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它们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
C.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大豆的根、麻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答案】
C
【解析】解:A、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植物体和动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层次,B正确;
C、大豆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麻雀属于动物,动物的结
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而大豆是种子,大豆属于器官,而且麻
雀的心脏都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C。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植物没有系统这
个结构,故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17 如图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③具有输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 10页,共 18页
B. 细胞②和④相比,②所含的叶绿体更多一些
C. 结构⑥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
D. ①②③④⑤⑦几种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A、图中输送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③叶脉,具有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作用,A
正确。
B、图中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称为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其中②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
体更多一些,B正确。
C、⑥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关系,C正确。
D、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中②栅栏组织、④海绵组织、⑦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可
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
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⑦保卫细胞。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18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 )
4. ①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5. ②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湿度增加
6. ③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增多
7. ④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是动物和人的
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进
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
第 11页,共 18页
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同时,大力植树造林还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生产环境,因此大力植树造
林,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是①②④。
故选:D。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
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此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意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为
所有的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鲳鱼”名
称中都有“鱼”字,下列属于真正的鱼的是( )
A. 带鱼、墨鱼、鲨鱼 B. 带鱼、鲨鱼、鲳鱼
C. 墨鱼、甲鱼、鲸鱼 D. 鲍鱼、娃娃鱼、鲳鱼
【答案】
B
【解析】解:A、墨鱼无脊柱,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鲨鱼、带鱼、鲳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来游泳,属于鱼类,B正确;C、墨鱼身体柔
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爬行,卵生,体温不
恒定,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D、鲍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鲳鱼属于鱼类,D
错误。
故选:B。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
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0 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和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
叫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加碘液染色,颜色最深的是( )
A. 清晨的叶 B. 傍晚的叶 C. 深夜的叶 D. 都一样
【答案】
B
第 12页,共 18页
【解析】解:植物在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
作用是消耗有机物。
A、清晨植物进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
会很深,故不符合题意。
B、傍晚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最深,
故符合题意。
C、深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一些有机物(淀粉),所以滴上碘液,颜色不会很深,只是
比清晨的叶要深,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在不同的时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叶积累的淀粉不同,滴
上碘液颜色也会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次时间不同而导致叶片重量不同的原因,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关,光合作用 24小时内制
造有有机物多少不一样与光照这个条件有关系,这些是解答此题的突破点。
理解和明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60 分)
21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请回答问题:
(1)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图 1中的 ______(填“甲”或“乙”)相同,与另一图相
比较,它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填序号)。
(2)本实验中用生理盐水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______。
(3)图 1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其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
体,它是由 ______组成的。
第 13页,共 18页
(4)做该实验时,室内光线过强,为了看清细胞结构,图 2中的③最好选用 ______。如果
细胞图像不太清晰,还需进一步调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乙 ①③⑤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④ 细胞核 DNA 和蛋白质 凹面镜 ② 细准焦螺旋
【解析】解:(1)植物细胞(如图甲)具有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
⑥细胞质,⑦线粒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人体口腔
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与图乙结构相同。所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①细
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
(2)在实验中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
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 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4)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如果室内光线很弱,应选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对准光源。如果已经找到
了要观察的物像,但物像不清晰,则应进一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
故答案为:(1)乙;①③⑤。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3)④;细胞核;DNA和蛋白质。
(4)凹面镜;②;细准焦螺旋。
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 2中①粗准
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2 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图解,请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进行 a过程的器官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______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自______。
(2)植物体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的过程的是______,场所是______,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
活动提供______。
(3)a和 b两个过程,______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 a大于过程 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______,并能使植物表现出______现象。
第 14页,共 18页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______过程,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______过程
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答案】
叶 叶绿体 动物和人 太阳光 b 线粒体 能量 a 积累 生长 b a
光能
【解析】解:(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
叶绿体
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物能进行 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场所是叶绿体;制造的有机
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能为动物和人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有机物中储
存的能量来自太阳光能。
(2)植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场所是线粒体,它能为植物体的各项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通过食物,消耗二
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a和 b两个过程,a光合作用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4)过程 a大于过程 b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以积累,并能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5)温带落叶树木过冬时,仍持续进行着 b呼吸作用过程,它主要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
植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它所分解的物质则是通过 a过程合成并储存在植物体内的。
故答案为:(1)叶;叶绿体;动物和人;太阳光
(2)b;线粒体;能量
(3)a
(4)积累;生长
(5)b;a
光能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氧气,制造
叶绿体
出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另外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
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第 15页,共 18页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和光合作用相反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植物呼吸作用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读人体及菜豆的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______]______开始的。在 A到 B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
的变化是细胞核内的______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甲图中 B通过______形成 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3)人体内与乙图中菜豆果实的表皮功能相同,起着保护作用的组织是______。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菜豆植株没有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A 受精卵 遗传物质 细胞分化 上皮组织 E 系统
【解析】解:(1)如图可知,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是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
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A细胞通过分裂形成 B.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
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2)受精卵分裂形成很多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其中的细胞一部分具有分裂能力继续分裂,而
另一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
生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 C种子。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
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3)菜豆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人体的四种组织中起到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
织。
(4)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
E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答案为:(1)[A]受精卵;染色体;(2)细胞分化;
(只写分化不给分)(3)上皮组织;(4)[E]系统。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A细胞→C组织→D器官→E系统→人体;
第 16页,共 18页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据此识图作答
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
次。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②将叶片 B用透明塑料袋包扎(如图所示),塑料袋内放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将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移到阳光下 2小时后摘取叶片 A和叶片 B;
④把叶片 A、B分别进行水浴加热后漂洗;
⑤漂洗后分别对叶片 A、B滴加碘液。
1)步骤①将银边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 。
(2)叶片 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 ______ 色,非绿色部分变为棕黄色,说明绿色部分进
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叶片 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______ 。
(4)步骤④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 ______ 。
(5)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来自植物的 ______ 。
【答案】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蓝色 淀粉 叶绿体 二氧化碳 叶绿素 蒸腾作用
【解析】解:(1)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
48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光照、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 A的绿色部分变为
蓝色,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 A的非蓝色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
用;比较叶片 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第 17页,共 18页
(3)叶片 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叶片 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 B的
绿色部分的实验现象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4)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在滴加碘液前要脱去叶绿素,方法是将叶片
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让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
(5)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蓝色;淀粉;叶绿体;
(3)二氧化碳;
(4)叶绿素;
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叶片 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
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叶片 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 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
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是解题的关键。
第 18页,共 1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