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为选择题,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分;共100分。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第1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
B.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C.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 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如图所示: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B. C. D.
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无叶片,也不进行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C. 移栽蔬菜幼苗一定要选在夏天晴热的中午
D. 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气孔只能开放,不能关闭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图片,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B. 图乙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若图丙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ABCD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D. 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2点
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 白天阳光充足,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C. 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 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A. 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B. 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 北方昼夜温差大,苹果甜度较南方高 D. 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一块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 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惠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惠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蝗虫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骨骼的作用( )
A. 保护的作用 B. 外骨骼可以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C.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2019年10月10日至2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名为“兵兵”,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如图),下列和它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鲍鱼和海马 B. 海马和鱿鱼 C. 泥鳅和鲨鱼 D. 鳄鱼和青鱼
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 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能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 )
A. 细胞的分化 B. 细胞的分裂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衰老
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依次相符的( )
A. 种子植物、绿色植物、被子植物、桃 B.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绿色植物
C. 桃、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D. 绿色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
甘薯内贮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转换分别发生在甘薯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膜和细胞质B. 叶绿体和线粒体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过蚂蚁搬家的情景,很多蚂蚁在有序地搬运食物,而不会看到闲着的蚂蚁。分析蚂蚁群体内不具有( )
A. 明确的分工 B. 社会行为 C. 合作关系 D. 森严的等级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
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D. 人体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60分)
下图一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__,通过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丁所示的叶片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_。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
(2)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___组织。
(3)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 4)图二中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对应图一中的______(填字母)时期。
下图所示为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3)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物。
(4)B、C、E三类植物用 繁殖。
(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 (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6)图中依靠孢子繁殖,且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代号),根、茎、叶中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组织。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一千米跑(男),八百米跑(女),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3处于______状态,肌肉4处于________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__________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如A图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着______活动,于是完成该动作。
(2)如B图,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一组肌肉总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如C图,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 ] _______中滑脱出来,即造成______。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 _______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根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丙装置中的枝条去掉全部叶片,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两装置放到35 ℃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 ℃环境中,2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 实验。其中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 装置液面下降较多,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根据甲、丙两装置构成的实验,可以知道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根据这一结论,在移栽树木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 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1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 1 卷为选择题,4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60 分;共 100
分。
2.答第 I 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第 1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
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
B.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C.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 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
2.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3. 如图所示: 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
镜, 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
目最多( )
A. B. C. D.
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无叶片,也不进行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C. 移栽蔬菜幼苗一定要选在夏天晴热的中午
D. 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气孔只能开放,不能关闭
5.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图片,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B. 图乙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若图丙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 ABCD 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D. 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12 点
6. 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 白天阳光充足,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C. 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 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7.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
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8. 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 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B. 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 北方昼夜温差大,苹果甜度较南方高 D. 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9.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一块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 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10.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惠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
雌猫与狗惠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
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
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1.“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12.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13.蝗虫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骨骼的作用( )
A. 保护的作用 B. 外骨骼可以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C.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14.2019 年 10月 10 日至 27 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名为
“兵兵”,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
鲟(如图),下列和它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鲍鱼和海马 B. 海马和鱿鱼 C. 泥鳅和鲨鱼 D. 鳄鱼和青鱼
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 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16.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
用的。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
能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
( )
A. 细胞的分化 B. 细胞的分裂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衰老
17.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 依次相符的( )
A. 种子植物、绿色植物、被子植物、桃 B.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绿色植物
C. 桃、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D. 绿色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
18.甘薯内贮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
转换分别发生在甘薯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膜和细胞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19.“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过蚂蚁搬家的情景,很多蚂蚁在有
序地搬运食物,而不会看到闲着的蚂蚁。分析蚂蚁群体内不具有( )
A. 明确的分工 B. 社会行为 C. 合作关系 D. 森严的等级
20.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
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D. 人体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每空 2 分,共 60 分)
21. 下图一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 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__,通过 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丁所示的叶片在结构
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_。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
(2)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___组织。
(3)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 4)图二中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对应图一中的______(填字母)时期。
22.下图所示为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3)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
物。
(4)B、C、E三类植物用 繁殖。
(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 (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6)图中依靠孢子繁殖,且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代号),根、茎、叶中具有运
输水分和养料的 组织。
23.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一千米跑(男),八百米跑(女),引体向上
(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 3处于______状态,肌肉 4处于________状态。人体的任何一
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__________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
完成的。如 A图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着______活动,于是完成该
动作。
(2)如 B 图,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一组肌肉总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如 C图,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 ] _______中滑脱出
来,即造成______。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 _______
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2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
分别插入一根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丙装置中的枝条去掉全部叶片,
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两装置放到 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 15℃环
境中,2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 实验。其中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 装置液
面下降较多,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根据甲、丙两装置构成的实验,可以知道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根据这一结论,在移栽树
木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6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三)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
B.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C.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 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
【答案】
D
【解析】在我国,野大豆和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而孔雀的栖息地位于云南省的热带雨林,它们的栖息地类型不同。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答案】
B
【解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
如图所示: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离玻片越远,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故选C。
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无叶片,也不进行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C. 移栽蔬菜幼苗一定要选在夏天晴热的中午
D. 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气孔只能开放,不能关闭
【答案】
A
【解析】略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图片,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B. 图乙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若图丙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ABCD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D. 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2点
【答案】
D
【解析】解:A、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
B、蒸腾作用顺利进行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B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在植物体内部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的;其产物为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外运输的,氧是从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的,故ABCD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C正确;
D、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8点,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D错误。
故选:D。
(1)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由图甲可知:曲线Ⅰ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图乙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1表示气孔张开,2表示气孔闭合;
(2)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图示丙中ABCD所表示的物质,解答即可。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 白天阳光充足,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C. 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 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正确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光合作用强度的强弱主要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受温度、湿度、氧气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新疆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照强,这样光合作用进行的比较旺盛,制造的有机物较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较少,这样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较多,瓜果含有的糖分较高,故比较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解:A、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A正确;
B、细胞生物只要是活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
C、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C正确;
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B。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
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A. 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B. 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 北方昼夜温差大,苹果甜度较南方高 D. 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解答】
A、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所以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A不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B符合题意;
C、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C不符合题意;
D、受潮的谷堆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一块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 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由骨和关节组成。A叙述正确;
B、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成的器官。B叙述正确;
C、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B叙述正确;
D、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D叙述错误。
故选:D
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惠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惠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解:“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对后代的哺育,因此还是繁殖行为。所以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是繁殖行为,③先天性行为;⑤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答案】
C
【解析】汗液有咸味,说明汗液中含有无机盐,说明人体出汗时能排出代谢废物。
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答案】
D
【解析】“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猫捉老鼠”“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惊弓之鸟”都是学习行为, 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蝗虫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骨骼的作用( )
A. 保护的作用 B. 外骨骼可以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C.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答案】
B
【解析】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2019年10月10日至2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名为“兵兵”,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如图),下列和它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鲍鱼和海马 B. 海马和鱿鱼 C. 泥鳅和鲨鱼 D. 鳄鱼和青鱼
【答案】
C
【解析】泥鳅和鲨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
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 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掌握 病毒的种类,病毒和细菌的结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是一种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微小,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故C符合题意;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能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实”——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 )
A. 细胞的分化 B. 细胞的分裂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衰老
【答案】
A
【解析】细胞的分化是指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的过程。那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可产生新的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分化。
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依次相符的是( )
A. 种子植物、绿色植物、被子植物、桃 B.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绿色植物
C. 桃、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D. 绿色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
【答案】
C
【解析】桃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属于绿色植物。
甘薯内贮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转换分别发生在甘薯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膜和细胞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
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植物体利用。
“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过蚂蚁搬家的情景,很多蚂蚁在有序地搬运食物,而不会看到闲着的蚂蚁。分析蚂蚁群体内不具有( )
A. 明确的分工 B. 社会行为 C. 合作关系 D. 森严的等级
【答案】
D
【解析】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具有社会行为,但蚂蚁较低等,没有森严的等级关系,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具有森严的等级。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
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D. 人体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答案】
A
【解析】病毒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下图一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__,通过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丁所示的叶片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_。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
(2)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___组织。
(3)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 4)图二中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对应图一中的______(填字母)时期。
【答案】
(1) 分化;器官;保护
(2)分生
(3)系统
(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以及细胞的的分裂和分化过程,解题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基本组织以及细胞的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解答】
(1)图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和营养组织),因此b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通过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组织。图丁所示的叶片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因为叶片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而动物体皮肤表面有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
(2)分生组织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更多新细胞,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分生组织。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4)图二中①所指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故a时期是细胞分裂。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的分裂,对应图一中的a时期。
故答案为:
(1) 分化;器官;保护
(2)分生
(3)系统
(4) a
下图所示为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3)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于 植物。
(4)B、C、E三类植物用 繁殖。
(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 (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6)图中依靠孢子繁殖,且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代号),根、茎、叶中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组织。
【答案】
(1)C (2)E (3)果皮 被子 (4)孢子 (5)叶绿体 (6)B 输导
【解析】图中A属于被子植物,B属于蕨类植物,C属于藻类植物,D属于裸子植物,E属于苔藓植物。(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C藻类植物。(2)大多数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有害气体容易侵入,因此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4)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有叶绿体,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6)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有了真正的根、茎、叶,并出现了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一千米跑(男),八百米跑(女),引体向上(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3处于______状态,肌肉4处于________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__________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如A图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着______活动,于是完成该动作。
(2)如B图,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一组肌肉总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如C图,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 ] _______中滑脱出来,即造成______。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 _______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答案】
(1)收缩;收缩;神经系统;骨;关节
(2)2肌腹;1肌腱
(3)④关节窝;脱臼;⑤关节软骨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骨骼肌、关节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和骨骼肌的关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脱臼、骨折及其急救处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骨骼肌、关节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和骨骼肌的关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脱臼、骨折及其急救处理。
【解答】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当做引体向上动作时,整个身体垂下来,我们的3肱二头肌和4肱三头肌会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3处于收缩状态,肌肉4处于收缩状态。骨骼肌收缩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因此,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如A图的屈肘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完成该动作。
(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2】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1】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②关节囊和③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①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④关节窝,当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就是脱臼,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所以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即造成脱臼。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⑤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故答案为:
(1)收缩;收缩;神经系统;骨;关节
(2)2肌腹;1肌腱
(3)④关节窝;脱臼;⑤关节软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根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丙装置中的枝条去掉全部叶片,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两装置放到35 ℃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 ℃环境中,2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 实验。其中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 装置液面下降较多,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根据甲、丙两装置构成的实验,可以知道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根据这一结论,在移栽树木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对照 温度 甲 叶的蒸腾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其他描述正确即可) (2)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 (3)去掉部分叶片
【解析】 (1)题述实验中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甲和丙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片。实验结果是甲装置中的液面下降较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叶的蒸腾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第1页,共1页2022~2023 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三)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
1. 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
B. 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C. 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D. 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
【答案】
D
【解析】在我国,野大豆和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三角洲,而孔雀的栖息地位于
云南省的热带雨林,它们的栖息地类型不同。
2. 蚯蚓、蝗虫、蟾蜍、蜥蜴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B.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C.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扁形动物、两栖动物
D.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
【答案】
B
【解析】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可防
止体内水分散失。蟾蜍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
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
第 1页,共 15页
3. 如图所示: 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 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 为
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
数越小;观察时,物镜离玻片越远,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故选 C。
4. 下列关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绵无叶片,也不进行蒸腾作用
B.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C. 移栽蔬菜幼苗一定要选在夏天晴热的中午
D. 与蒸腾作用有关的气孔只能开放,不能关闭
【答案】
A
【解析】略
5.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图片,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第 2页,共 15页
A. 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
B. 图乙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 若图丙表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则 ABCD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D. 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12点
【答案】
D
【解析】解:A、图甲中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
B、蒸腾作用顺利进行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蒸
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B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水是在植物体内部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
过气孔进入植物体的;其产物为有机物和氧,其中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外运输的,氧是从气孔散
失到空气中的,故 ABCD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C正确;
D、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氧气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18点,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
释放的氧气最多,D错误。
故选:D。
(1)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由图甲可知:曲线Ⅰ只有在 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
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图乙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
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1表示气孔张开,2表示气孔闭合;
(2)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
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图示丙中
ABCD所表示的物质,解答即可。
解题的关键应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并注意识图。
6. 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 白天阳光充足,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瓜果生长
B. 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
C. 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D. 夜间温度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瓜果鲜
【答案】
第 3页,共 15页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正确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及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光合作用强度的强弱主要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受
温度、湿度、氧气的浓度等条件的影响。新疆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照强,
这样光合作用进行的比较旺盛,制造的有机物较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
物较少,这样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较多,瓜果含有的糖分较高,故比较甜。故 C符合题意。
故选 C。
7.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绿
色植物的认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 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
B
【解析】解:A、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A正确;
B、细胞生物只要是活的,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植物也进行呼吸作
用,B错误;
C、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
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C正确;
D、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B。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
第 4页,共 15页
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考点,要理解掌握。
8. 下列各种生活现象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A. 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B. 植物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 北方昼夜温差大,苹果甜度较南方高 D. 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
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
生活上的应用、蒸腾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解答】
A、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
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所以农田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水,A
不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B符合题意;
C、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
的有机物就多。因为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要比南方地区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分解有机物少,积累有机物多,苹果甜。所以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的苹果含糖量高。C不符合题
意;
D、受潮的谷堆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受潮的谷堆一段时间后会发热,D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9.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一块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第 5页,共 15页
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 关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答】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
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
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
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
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
缩和舒张。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由骨和关节组成。A叙述正确;
B、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成的器官。B叙述正确;
C、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B叙述正确;
D、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D叙述错误。
故选:D
10. 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惠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
惠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
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A
【解析】解:“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
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是对后代的哺育,因此还是繁殖行为。所以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是繁殖行为,
第 6页,共 15页
③先天性行为;⑤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11. “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
【答案】
C
【解析】汗液有咸味,说明汗液中含有无机盐,说明人体出汗时能排出代谢废物。
12. 动物行为的多种多样让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下列哪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
A. 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答案】
D
【解析】“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尺蠖拟态”“猫捉老鼠”“蜘蛛结网”“公
鸡报晓”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狗辨主客”“黄牛耕
地”“老马识途”“鹦鹉学舌”“惊弓之鸟”都是学习行为, 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
13. 蝗虫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骨骼的作用( )
A. 保护的作用 B. 外骨骼可以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C.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 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答案】
第 7页,共 15页
B
【解析】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掉原来的外骨
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14. 2019年 10月 10日至 2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名为“兵兵”,
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如图),下列和它
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鲍鱼和海马 B. 海马和鱿鱼 C. 泥鳅和鲨鱼 D. 鳄鱼和青鱼
【答案】
C
【解析】泥鳅和鲨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
15. 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 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 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 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掌握 病毒的种类,病
毒和细菌的结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引发人类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是一种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
第 8页,共 15页
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故 A不符合题意;
B.细菌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微小,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 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病毒是
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故 C符合题意;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故 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通常是废弃不用的。
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能结出各种不同
的“果实”——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 )
A. 细胞的分化 B. 细胞的分裂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衰老
【答案】
A
【解析】细胞的分化是指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
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的过程。那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脐
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可产生新的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其中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分
化。
17. 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 依次相符的是( )
A. 种子植物、绿色植物、被子植物、桃 B.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绿色植物
C. 桃、被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D. 绿色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桃
【答案】
C
【解析】桃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属于绿色植物。
第 9页,共 15页
18. 甘薯内贮存的化学能来自阳光,大量甘薯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热,这两种能量转换分别
发生在甘薯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膜和细胞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
B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主要通
过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植物体利用。
19. “蚂蚁搬家, 天要下雨。”细心的同学可能观察过蚂蚁搬家的情景,很多蚂蚁在有序地搬运
食物,而不会看到闲着的蚂蚁。分析蚂蚁群体内不具有( )
A. 明确的分工 B. 社会行为 C. 合作关系 D. 森严的等级
【答案】
D
【解析】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具有社会行为,但蚂蚁较低等,没有森严的等级关
系,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具有森严的等级。
20.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被称为营养器官
C.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D. 人体的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消化器官
【答案】
A
【解析】病毒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
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第 10页,共 15页
21. 下图一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一中 b过程叫做细胞的____________,通过 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丁所示的叶片在结
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___。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
(2)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___组织。
(3)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___________这一结构层次。
( 4)图二中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对应图一中的______(填字母)时期。
【答案】
(1) 分化;器官;保护
(2)分生
(3)系统
(4)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以及细胞的的分裂和分化过
程,解题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基本组织以及细胞的的分裂和分化过
程。
【解答】
(1)图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b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
和营养组织),因此 b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通过 b过程形成了结构丙组织。图丁所示的叶片在
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因为叶片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叶片上下表皮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而动
物体皮肤表面有保护作用的是上皮组织。
第 11页,共 15页
(2)分生组织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更多新细胞,掐去油菜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
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分生组织。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
器官→植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油菜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4)图二中①所指的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
胞的过程,故 a时期是细胞分裂。①所在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的分裂,对应图一中的 a时期。
故答案为:
(1) 分化;器官;保护
(2)分生
(3)系统
(4) a
22.下图所示为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填字母代号)。
(2)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代号)。
(3)A、D两类植物的不同点是,A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 包被,属
于 植物。
(4)B、C、E三类植物用 繁殖。
(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具有 (结构),因此它们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6)图中依靠孢子繁殖,且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是 (填字母代号),根、茎、叶中具
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 组织。
【答案】
(1)C (2)E (3)果皮 被子 (4)孢子 (5)叶绿体 (6)B 输导
【解析】图中 A属于被子植物,B属于蕨类植物,C属于藻类植物,D属于裸子植物,E属于苔藓植物。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也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 C藻类植物。(2)大多数苔藓植物的叶片
只有一层细胞,有害气体容易侵入,因此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裸子植
第 12页,共 15页
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4)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都依靠孢子繁殖后代。(5)这几类植物的某些细胞内有叶绿体,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6)蕨类植物
依靠孢子繁殖,有了真正的根、茎、叶,并出现了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
23.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其中,一千米跑(男),八百米跑(女),引体向
上(男),立定跳远等是重要的测试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 3处于______状态,肌肉 4处于________状态。人体的任何
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__________的支配下,相互配
合共同完成的。如 A图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绕着______活动,于
是完成该动作。
(2)如 B图,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 ]
_________。一组肌肉总是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3)如 C图,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头容易从[ ] _______中滑
脱出来,即造成______。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
_______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答案】
(1)收缩;收缩;神经系统;骨;关节
(2)2肌腹;1肌腱
(3)④关节窝;脱臼;⑤关节软骨
【解析】
第 13页,共 15页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骨骼肌、关节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和
骨骼肌的关系,关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脱臼、骨折及其急救处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骨骼
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骨、骨骼肌、关节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骨和骨骼肌的关系,关
节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脱臼、骨折及其急救处理。
【解答】
(1)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
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当做引体向上动作时,整个身体垂下来,我们的
3肱二头肌和 4肱三头肌会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当男生做引体向上时,肌肉 3处
于收缩状态,肌肉 4处于收缩状态。骨骼肌收缩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因此,人体的任何一
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
完成的。如 A图的屈肘动作,当肌肉受到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完成该动
作。
(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2】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1】肌腱,肌腱可绕过
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3)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②关节囊和③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
节面是两个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①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④关节窝,当
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就是脱臼,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
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所以运动前,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时用力过猛,关节
头容易从④关节窝中滑脱出来,即造成脱臼。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减少两骨
之间的摩擦,⑤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故答案为:
(1)收缩;收缩;神经系统;骨;关节
(2)2肌腹;1肌腱
(3)④关节窝;脱臼;⑤关节软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4.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
水,分别插入一根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中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丙装置中的枝条去掉全
部叶片,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两装置放到 35℃环境中,乙装置放
第 14页,共 15页
到 15℃环境中,2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分为两组 实验。其中一组是甲和乙,其变量是 。实验结果是 装
置液面下降较多,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
(3)根据甲、丙两装置构成的实验,可以知道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根据这一结论,在移
栽树木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1)对照 温度 甲 叶的蒸腾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其他描述正确即可) (2)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 (3)
去掉部分叶片
【解析】 (1)题述实验中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甲和丙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片。实验结果是
甲装置中的液面下降较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叶的蒸腾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
要器官。
(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3)移栽树木时,去掉部分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第 15页,共 15页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三) 23.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客观题
实验探究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4.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识图作答题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