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2.饮食过量,胃酸会大量分泌,以致消化不良。为缓减该症状,下列药剂不适宜的是
A.氢氧化铝 B.氯化钠 C.碳酸镁 D.碳酸氢钠
3.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4.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
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5.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盐生成
6.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橘子汁 料酒 炉具清洁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白醋 B.橘子汁 C.料酒 D.炉具清洁剂
7.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右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8.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酚酞 B.放置滴管
C.取用盐酸 D.搅拌溶液
9.下列有关溶液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pH=7的溶液呈中性
B.pH>7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酸溶液的pH越小酸性越强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二、判断题
11.健康人体内胃液的pH范围在0.9﹣1.5( )
12.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
13.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这将导致测量不准确,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则pH偏高,若该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偏低。测中性溶液时无影响。_____
1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
15.碳酸钾和盐酸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
三、填空题
16.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17.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学习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放入14支试管中,分别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紫 紫 蓝 蓝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 黄棕
实验二:室温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
实验结果如下:
物质 稀盐酸 牛奶 蒸馏水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紫 紫 黄
回答下列问题:
(1)炉具清洁剂的pH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苏打溶液的pH为8.3,向小苏打溶液中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再滴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 B.NaOH C.CaO
(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植物的花瓣汁液(以下简称X汁液)呈紫色,X汁液分别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试管中有如下现象:
溶液名称 白醋 稀盐酸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钾溶液
X汁液 红色 红色 紫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1)据上表推测,X汁液_____(填“能”或“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2)将X汁液滴入肥皂水中溶液呈绿色,则肥皂水显____(填“酸”“碱”或“中”)性,pH____(填“>”“<”或“=”)7。
(3)粗略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1.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解析
(1)在________中加入约1 mL氢氧化钠稀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显________色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然后,_____________,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溶液颜色 最后褪去 两者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2.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酒精洒到餐桌上着火,用湿抹布盖灭,主要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______。
(2)生活中常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______。
(5)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6)生活中的燃烧着火点比较:蜂窝煤______小木条(填“>”、“<”或“=”)。生煤炉过程中,不断扇入空气目的是______,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7)食品包装学问大
①嘶马羊耳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______;
②将N2充入包装袋内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③下图是“504双吸剂”的标签,请回答下列问题:
a.其中至少含有______种单质;
b.为测定此双吸剂的使用效果,取足量双吸剂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______21%(填“>”、“<”或“=”),理由是______;
c.部分失效的双吸剂中,有红棕色固体,其主要是______;
d.此双吸剂中,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___。
2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请你举出一例有关中和反应的应用________(与下面的例子不同)。
(2)某食品加工厂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清洗废液中残余的氢氧化钠,当用去3.65t的稀盐酸时,废液的pH=7。求废液中残余氧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D
6.D
7.C
8.A
9.C
10.B
11.正确
12.正确
13.正确
14.正确
15.错误
16.10 红 无 NaCl、HCl
17.NaOH(或氢氧化钠) NaOH +HCl=NaCl+H2O 不能 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显无色
18.13 黑枸杞提取液在pH=6,pH=7的溶液中均会变紫,故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还可能呈弱酸性 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粉红色
19.水和氧气(或H2O和O2) BC 下降 CO2+2NaOH===Na2CO3+H2O
20.能 碱 > pH试纸
21.试管 红 滴加稀盐酸 NaOH+HCl=NaCl+H2O
22.(1)隔绝氧气
(2)乳化作用
(3) 复分解反应
(4)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
(6) > 提供充足的氧气 CO
(7) 隔绝氧气 稳定 两 > 双吸剂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氧化铁 加快铁粉生锈的速率
23.改良土壤 0.4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