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等4地多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科大联考试题(新教材)语文(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柳州市等4地多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模拟选科大联考试题(新教材)语文(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0:23:31

文档简介

高一新教材12月模拟选科大联考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題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放。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藏品火了。今年】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在上海嘉
禾首届冬季拍奕会竞拍,最终以30万元落施价成交;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问,国际奥委会官方授
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发售,售价99美元,售出当天“秒无”。当下,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企业甚至
艺术家个人都开始试水数字藏品,这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
其数宇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
特点。传统藏品和数字藏品相比,前者锁在保险柜里,后者则在网络账号里。
这可能会把千百年来的收藏形态给彻底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都是实物形态的,珠玉
宝器、简牍书卷,无论如何得有一个可触摸的“实实在在”,来提供一种占有感。数字藏品就不是
这样了,它是虚拟的,超物理形态的,说是一个藏品,其实只是收藏了一段代码。
数字藏品可能会避免一些传统藏品的遗撼,比如不会有那么多毁损,金字塔不用拆下来搬
进博物馆,《富春山居图》也不用分开收藏,虫蛀、风化、腐蚀,这些收藏大敌将不复存在。
当然,这不代表数字藏品就更耐久,一个技术性的变化,可能就会导致藏品消失。小说《三
体》里未来人类选择留下文明的形式依然是石刻,这是个有启发的假设。所谓藏诺名山、纸寿千
年,恐怕没有哪个数字找体可以超过物质留存,人们怎么可能指望千变万化的互联网出现“海枯
石烂”的故事?
在现阶段看,不同的收藏方式还是各有优劣,人们不坊各取所需。不过效字藏品的出现,依
然足够有冲击力,让传统的文化定义开始发生转移。传统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是经典化、古董
七、新英化,那么今天有可能变得日益技术化、日常化、平民化。人类对文化的欣赏、拥有与满
足,开始摆脱物质限制,走向一种超现实。人们在纯粹的物质世界之外,制造了一个平行空间,
文里有全新的价值模型,有独特的阐释逻辑,解构的同时也在建构,让人迷惑也充满刺激。
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接受数字藏品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对数字藏品,我们不妨用一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高一新教材12月模拟选科大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从而超过物质留存”错,曲解文意,原文有“这不代表数字藏品就更耐久”“恐怕没有哪个数字载体可以超
过物质留存”。)
2.A(“根本原因”错,文中无据,投机炒作只是“火爆”的直接原因之一。)
3.C(C项馆藏的仕女画被数字化处理是便于观众线上观赏,不属于数字藏品。)
4.①首先列举“数字藏品火了”的事例来引出论述对象一数字藏品,并对其进行解释:②再通过与传统意义上
的藏品对比,指出数字藏品的优缺点;③接着论述数字藏品的出现带来的影响:④最后指出当前人们应以一
种历史观去看待数字藏品。(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①数字藏品的运营者应向消费者讲解数字藏品的概念,让消费者了解数字藏品的优缺点,理性消费;②数字
藏品的开发者,运营者应尊重科技进步规律,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推动集成创新,构建全产业生态:③监管部
门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行为。(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6.D(A项,“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安稳工作”错,文中没有明确介绍“她”来沙漠之前的情况。B项,“说明·他'内心
更加脆弱,也可能有难言之隐”的判断无据。C项,“会让读者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理解错,没有名字,
说明“他”和“她”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7.D(“只是为了说明赤柳确实是治沙防沙的理想植物”理解表面化,这里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以赤柳耐风沙
抗倒伏的特点烘托“她”和“她”不畏恶劣环境、坚韧不拔的特点。)
8.①执着追求爱情。“她”认定“他”“人心好”是个“实成人”,就追随“他”来到荒漠栽柳治沙。②乐观坚韧。
“她”喝沙漠的苦水,不觉得苦反而觉得甜。想女儿,“他”哭时“她”才哭。③有理想。“她”有在沙漠扎根一辈
子的打算,“她”希望栽种的一片片的赤柳苗都长成赤柳林。(每点2分)
9.①“赤柳”的表面意义是指文中的“他”和“她”栽种的用以防沙治沙的一种植物。②以“赤柳”象征“他”和
“她”,赞扬“他”和“她”身上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扎根荒漠的美好品格。③以“赤柳”为题,以点带
面,赞扬了像“他”和“她”一样,多少辈都扎根荒漠治沙的碱土村的人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原文标点为:使投其秭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俄将士。十二月,隋军临
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曰”为标志词,后面要断开:从意思来看,“十一月丁卯”“十二月”
表示两个时间,各自的后面要断开:“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表述完整,后面应断开。)
11.B(“文中指杨坚向陈后主破头”错,文中是指杨坚在给陈朝的吊唁书中所写的谦卑用词。)
12.B(“始终与陈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错,隋场帝前期表面如此,实则背地里在谋划灭掉陈朝。)
13.(1)估计在陈朝要收获庄稼之际,我们征召少量兵马,扬言要突然袋击陈朝,他们一定会聚集军队防守。
(“量”“微征”“声言”各1分,句意1分)
(2)贺若弼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曾有兵士向百姓买酒喝,贺若弼立即下令将他处斩。(“秋毫”“酤酒”及定语
后置各1分,句意1分)
14.①在江南收获之时扬言要突袭陈朝,使其集中部队而荒废农时:②反复这样做以麻痹陈朝,待其习以为常
时,集合部队渡过长江,登陆作战:③秘密派人反复放火烧毁江南的茅竹房屋,以消耗其财力。(每点1分)
15.B(“直接抒发”表述有误,用丁令威化鹤归乡的典故,抒情含蓄:诗句中的“恨”也不是怨恨的意思,应理解为
“遗憾”。)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