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能力提升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能力提升卷(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10:02:11

文档简介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2022·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模拟预测)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而大生纱厂的棉纱已占东北用纱量的一半,因而获利丰厚。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大生纱厂因此全年获利银两76万。这表明大生纱厂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3.(2022·陕西渭南·模拟预测)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 B、C 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4.(2022·江苏·文林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故乡江苏南长沙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史事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近代教育事业 B.近代民族工业 C.近代新闻出版 D.近代民主政治
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暴雨!》,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遮蔽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该漫画揭示了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图中所谓的“狂风暴雨”指( )
A.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B.封建主义的阻挠
C.落后的生产技术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6.(2020·广东云浮·八年级期末)下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片显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
B.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7.(2021·安徽·测试·编辑教研五九年级专题练习)一些学者形象地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比作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主要是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B.在三座大山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C.二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 D.沿海沿江地区发展整体上较落后
8.(2021·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八年级期末)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都可穿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9.(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10.(2021·河南·郑州外国语中学模拟预测)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罗列了天津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大事,包括:“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等经济活动,以及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等地方公益和行政事务。这表明
A.资产阶级社会影响力扩大 B.地方管理出现自治潮流
C.民族资本进入“黄金时期” D.政府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11.(2020·山西太原·八年级阶段练习)“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B.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C.推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刻变化
D.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
12.(2021·河南·模拟预测)辛亥革命后,人民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可见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B.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
C.传统文化仍然需要全盘继承下来 D.传统文化的存续仍有一定的必要性
13.(2020·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光绪、宣统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被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宜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主婚人宜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
③传统婚礼过程中陈规陋习太多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22·山西阳泉·一模)解放战争时期,除大报大刊外,共产党新出了报纸,如《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仅从报纸名称上看,共产党创办报纸的特点是
A.中西合璧,雅俗共赏 B.报道及时,覆盖面广
C.办报先锋,影响深远 D.服务大众,扎根地方
15.(2022·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模拟预测)在1905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关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16.(2022·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二模)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
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7.(2022·广东佛山·模拟预测)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C.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D.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18.(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王先生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以下哪项内容不符合他的生活( )
A.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周末则可以驾驶汽车去朋友家参加聚会
B.他已经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短发让他觉得特别清爽
C.他仍然使用八股文行书作文
D.每天他都会阅读《申报》,了解时事变化
1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1916年《申报》披露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这体现《申报》( )
A.试图影响社会舆论 B.以实时报道为依据 C.注重办报经济效益 D.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20.(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 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1.(2022·山东淄博·七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一1894年,张塞在会试中一举夺魁,成为状元。他不满于儒生们的“尽是说而不做”,决心要“力矫其弊,为书生争气”。他“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1901年他创办我国第一个按招股集资方式组成的农业公司——通海垦牧公司。1904年张謇又陆续创办多家大生分厂。经过30年努力,张謇构建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涉及纺织、盐垦、运输、商业、房地产、外贸等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联合体,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还主张中西合璧的新式教育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应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开始。他倾其所有办了近四百所各种门类的学校。他不仅改变了南通地区落后的面貌,在全国各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謇在中国近代化中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2)依据上述图文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出现“剪辫”“放足”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同治四年(1865年)英商社德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安设小铁轨,试行小火车,此举引起京师“群情怪骇”视为怪物,被责令拆毁。光绪初年上海官绅和乡民反对吴淞铁路,将铁路“看作妖魔”,认为它有碍坟墓,破坏风水。
材料三到20世纪初,建造铁路之说,风行全国。以北京为例,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具有京沈、京汉、京包三条主干线以及京郊七条支线和环城铁路线的铁路枢纽。铁路的开通,将北京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北京人的出行。同时全国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运往北京,又从北京转运到东北、西北、内蒙古及外蒙古等地。
(3)材料二反映了国人对在中国建设铁路是什么态度?依据材料三,写出铁路的作用。
恭亲王奕 于同治五年(1866年)多次上奏,提出在同文馆内再开设天文、算学馆。他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中国要自强,“莫不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大学士倭仁认为,国家的自强莫如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的诸事。臣民之强在于气节,就是要读孔、孟之书,学尧、弹之道。他坚决反对科甲正途人员学习西方科学。
(4)如何通过教育实现国家自强,奕 和倭仁有上述不同的主张。你支持谁的主张?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释。
材料四 民国时期,在一次外交使团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中国官员的夫人身着半蒙半汉颜色艳丽的衣服,头上却戴了一顶西方只有复活节游行时才戴的西式女帽。时人评论,当时所谓西餐,烹饪之法不中不西,吃西餐者,不懂刀叉使用方法和置放规矩,拿洗手用的柠檬水当饮用水喝的事时有发生。
(5)结合上述所有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受战争的影响,日本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畅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大生纱厂获利丰厚,1917年由于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外货锐减,因而大生纱厂再次获利丰厚,这表明大生纱厂两次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因素都是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D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并创办大生纱厂,排除A项;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最终解体是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排除B项;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但是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大生纱厂的发展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可得出近代社会生活中有旧有新,体现出新旧并行,土洋并存、多元发展的特征,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项;顽固保守抗拒潮流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国人崇洋媚外,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时期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爱国认识提倡的“实业救国”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时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颁布的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和“实业救国”思想,使使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与BC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都不符,排除C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只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工业,因此,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故乡江苏南长沙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可以用来直接研究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大生纱厂并不属于近代教育,也不属于新闻出版和民主政治,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5.D
【详解】材料中的“狂风暴雨”“燃烧着的蜡烛”指的是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对实业经济的破坏,这主要和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有关,D正确;ABC均属于内部阻碍因素,排除。故选D。
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短暂发展、日益衰落”可以看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是艰难曲折的,A正确;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夹缝中寻求生存,B正确;中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A错误;我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合理,沿海沿江地区相对发达,内陆相对落后,D错误。综上故选B。
8.A
【详解】依据题干“(1861—1910年)”和结合所学知识,晚清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在上海等大城市逐渐流行,A选项符合题意;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时间不符,B选项不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19世纪末甲午战后洋务企业逐渐破产,C选项不符合题意;1922年08月01日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详解】根据题干“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可知,材料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以法律的宗室规定官员服饰的无差别性,实质彰显了民主平等思想,大力推进社会平等,C正确;题干“官员不分级别,都以……”可知,“重视服饰身份象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强制推行服装统一”是表面现象,排除B;题干“……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可知,“全面学习西方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
10.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等经济活动,以及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等地方公益和行政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08年商会在解决商业发展问题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以及推动了地方公益和行政事务,其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表明资产阶级社会影响力扩大。选项A符合题意;地方管理出现自治潮流,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民族资本进入“黄金时期”,与题干内容不符,C排除;政府失去对社会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A。
11.D
【详解】根据题干“……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意思是沿用旧称呼会污染共和政体,不是“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D解读不正确;符合题意;题干可以看出是丕平前清对官员称呼为大人、老爷这一现象,ABC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人民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可知,在进行变革时,仍应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以保持中华文明的底色,故D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封建制度的内容,不能彻底摧毁,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和中华传统文化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仍然需要全盘继承下来,但一些糟粕必须剔除,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A
【详解】题干的“盛行文明结婚”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关,故①符合题意;传统婚礼过程中陈规陋习太多,因此“盛行文明结婚”,故③符合题意;“礼堂、证书、文明结婚歌”说明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故②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但不是产生题干现象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故选A。
14.D
【详解】据《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名称,即可知党创办的这些报纸不仅报道前线的战况,也服务于人民大众,扎根地方,D项正确;题干中报纸名称没有体现中西合璧的特点,排除A项;题干中的报纸名称没有体现覆盖面广,而是突出服务大众,排除B项;在中国共产党之前已经有外国人、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力量在华创办报刊,因此不能说是办报先锋,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注意题干关键时间点“1905年”,结合所学,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B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颁布剪辫、废止缠足等法令,排除AD项;《歌女红牡丹》是1931年上映的第一部中国有声电影,排除C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近代第一所国办大学堂;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这是近代教育的一个进步,据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排除A项;B项包括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知识分子剪去辫发从形式上表明其追求自由与民权,但在科举考试之时却又假装依然留有辫发入场考试,这说明科举考试的规定使得知识分子不得不收敛新思想以求取功名,可见旧的科举制度制约了新观念的传播,C正确;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A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B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D错误;故选C。
18.C
【详解】1898年戊戌变法已经废除八股,C项符合题意;1919年的上海,出现了公交车、汽车新式交通工具,A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B项不符合题意;《申报》1872年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1916年《申报》披露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可知,这体现《申报》试图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材料披露的是日记,不能作为史实依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效益和文化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20.A
【详解】“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 子”“有举人、秀才 30 多人‘充当兵勇’”可见当时出现了知识分子参军的现象,打破了传统的重文轻武的观念,说明近代社会的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化,A正确;题干所述的时间是1902年、1905年,而戊戌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B排除;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启了军队近代化,C排除;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而题干所述现象在1902年时已经出现,D排除。故选A。
21.(1)贡献:他的思想主张改变了士人陈腐的思想观念;实业救国兴办工厂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落后;兴办教育为近代社会发展培养了有用人才,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能够从两个角度表述完整准确即可)
(2)辛亥革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民国政府的推动;先觉女性的宣传。
(3)看法:京师及上海官民将铁路看作怪物,将铁路“看作妖魔”,认为它有碍坟墓,破坏风水,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愚昧和迷信。
作用:方便人们出行;促进商品流通。
(4)赋分示例:支持奕 的观点。面对内忧外患,传统的科举教育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教育利于培养外交、科技等新式知识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支持倭仁的观点。倭仁主张学习孔孟文书,学尧舜之道,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同时他主张国家要保证国家机器的高度运转,提升国家硬实力,这也是产生足够具有民族气节的能人志士,推动国家的进步,这是学习西方技术所不具有的效果。
(5)新旧并呈、新旧碰撞、逐步更新、多元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贡献:根据“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得出他的思想主张改变了士人陈腐的思想观念;根据“创办大生纱厂”“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得出实业救国兴办工厂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落后;根据“他倾其所有办了近四百所各种门类的学校。他不仅改变了南通地区落后的面貌”,概括得出兴办教育为近代社会发展培养了有用人才,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
(2)根据“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得出辛亥革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根据“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名义发布《令内务部通饬各省禁缠足文》”得出民国政府的推动;根据“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先觉女性向妇女宣传”得出先觉女性的宣传。
(3)看法:根据“视为怪物,被责令拆毁……‘看作妖魔’,认为它有碍坟墓,破坏风水”,概括得出京师及上海官民将铁路看作怪物,将铁路“看作妖魔”,认为它有碍坟墓,破坏风水,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愚昧和迷信。作用:根据“极大地方便了北京人的出行”得出方便人们出行;根据“全国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运往北京,又从北京转运到东北、西北、内蒙古及外蒙古等地”得出促进商品流通。
(4)支持奕 的观点。阐释:可从面对内忧外患,传统的科举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以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教育利于培养外交、科技等新式知识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进行阐释。支持倭仁的观点。阐释:倭仁主张学习孔孟文书,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同时他主张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的诸事,提升国家硬实力,体现了很高的民族气节,这是学习西方技术所不具有的效果等角度进行阐释。
(5)综合材料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新旧碰撞、逐步更新、多元发展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而大生纱厂的棉纱已占东北用纱量的一半,因而获利丰厚。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大生纱厂因此全年获利银两76万。这表明大生纱厂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3.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 B、C 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4.甲午战败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故乡江苏南长沙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一史事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近代教育事业 B.近代民族工业 C.近代新闻出版 D.近代民主政治
5.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1930年的作品《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暴雨!》,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遮蔽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该漫画揭示了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的生存状态,图中所谓的“狂风暴雨”指( )
A.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B.封建主义的阻挠
C.落后的生产技术 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6.下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片显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B.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D.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7.一些学者形象地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比作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主要是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B.在三座大山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C.二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 D.沿海沿江地区发展整体上较落后
8.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都可穿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9.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
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10.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罗列了天津商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大事,包括:“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等经济活动,以及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等地方公益和行政事务。这表明
A.资产阶级社会影响力扩大 B.地方管理出现自治潮流
C.民族资本进入“黄金时期” D.政府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11.“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C.推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刻变化D.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
12.辛亥革命后,人民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可见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B.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
C.传统文化仍然需要全盘继承下来 D.传统文化的存续仍有一定的必要性
13.光绪、宣统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被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宜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主婚人宜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
③传统婚礼过程中陈规陋习太多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解放战争时期,除大报大刊外,共产党新出了报纸,如《江海导报》《前线报》《紫石大众》《泰兴大众》《靖江大众》《翻身报》等县报。仅从报纸名称上看,共产党创办报纸的特点是
A.中西合璧,雅俗共赏 B.报道及时,覆盖面广
C.办报先锋,影响深远 D.服务大众,扎根地方
15.在1905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关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16.某同学通过云展览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京师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
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C.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D.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18.王先生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以下哪项内容不符合他的生活( )
A.他每天乘坐公交车去上班,周末则可以驾驶汽车去朋友家参加聚会
B.他已经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短发让他觉得特别清爽
C.他仍然使用八股文行书作文D.每天他都会阅读《申报》,了解时事变化
1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1916年《申报》披露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这体现《申报》( )
A.试图影响社会舆论 B.以实时报道为依据 C.注重办报经济效益 D.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20.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廪贡、秀才之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 日《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
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 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 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1.(2022·山东淄博·七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一1894年,张塞在会试中一举夺魁,成为状元。他不满于儒生们的“尽是说而不做”,决心要“力矫其弊,为书生争气”。他“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1901年他创办我国第一个按招股集资方式组成的农业公司——通海垦牧公司。1904年张謇又陆续创办多家大生分厂。经过30年努力,张謇构建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涉及纺织、盐垦、运输、商业、房地产、外贸等跨地区、跨行业的经济联合体,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他还主张中西合璧的新式教育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应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开始。他倾其所有办了近四百所各种门类的学校。他不仅改变了南通地区落后的面貌,在全国各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謇在中国近代化中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2)依据上述图文材料,概括民国初年出现“剪辫”“放足”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同治四年(1865年)英商社德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安设小铁轨,试行小火车,此举引起京师“群情怪骇”视为怪物,被责令拆毁。光绪初年上海官绅和乡民反对吴淞铁路,将铁路“看作妖魔”,认为它有碍坟墓,破坏风水。
材料三到20世纪初,建造铁路之说,风行全国。以北京为例,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具有京沈、京汉、京包三条主干线以及京郊七条支线和环城铁路线的铁路枢纽。铁路的开通,将北京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北京人的出行。同时全国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运往北京,又从北京转运到东北、西北、内蒙古及外蒙古等地。
(3)材料二反映了国人对在中国建设铁路是什么态度?依据材料三,写出铁路的作用。
恭亲王奕 于同治五年(1866年)多次上奏,提出在同文馆内再开设天文、算学馆。他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中国要自强,“莫不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大学士倭仁认为,国家的自强莫如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的诸事。臣民之强在于气节,就是要读孔、孟之书,学尧、弹之道。他坚决反对科甲正途人员学习西方科学。
(4)如何通过教育实现国家自强,奕 和倭仁有上述不同的主张。你支持谁的主张?请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释。
材料四 民国时期,在一次外交使团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中国官员的夫人身着半蒙半汉颜色艳丽的衣服,头上却戴了一顶西方只有复活节游行时才戴的西式女帽。时人评论,当时所谓西餐,烹饪之法不中不西,吃西餐者,不懂刀叉使用方法和置放规矩,拿洗手用的柠檬水当饮用水喝的事时有发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结合上述所有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