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璀璨的钻石 B. 波光粼粼的海面 C.飞舞的萤火虫 D. 明亮的满月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B.月亮是一个自然光源
C.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 D.水中不会出现光源
3. 下列光源属于燃烧发光的是( )。
A. 萤火虫发光 B. 灯丝发光 C.烟花发光 D. 水母发光
4. 下列光源属于通电发光的是( )。
5. 点燃蜡烛,观察它燃烧发光的过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发出明亮的光 B. 蜡烛燃烧时,周围很热
C.蜡烛燃烧时,只是烛芯变短 D. 蜡烛燃烧时,蜡烛会熔化
6. 以下图片没能表现光的传播路径特点的是( )
7. 用不透明的塑料做成以下4根空心水管,将激光笔对准管子一端的圆孔,另一端会有光束射出的是( )
8. 如图,灿灿用玫瑰花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屏幕上看到的玫瑰花的图案是( )
9.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只在空气和水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物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D.光在水中沿水的波纹传播
10. 对于“当地球遮住太阳的光线,月亮便走进了月球的阴影……”这句话,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不透明,能挡住光线 B.此时,地球上的人仍然能看见月球
C.这是因为月亮自身不会发光 D.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11. 镜子可以改变光的( )
A.传播速度 B.传播路线 C.明暗 D.颜色
12.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筷子像折断一样 B.皮影戏 C.后视镜 D.彩虹
13. 仔细阅读以下成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 B.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C.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D.在阳光下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
14. 在镜子中看到电子钟显示的时间如图,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
A. 52:81 B. 18:25 C. 18:52 D. 18:22
15.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能看见月球,是因为月球能发光
B. 无论站在镜子的哪里,都可以看见自己
C. 两面镜子间的夹角无论怎么变化,都只能看见两个物体的像
D. 物体在镜子里的像和其本身是不一样大的
16. 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红、橙、黄、蓝、青、黑、紫七色光
17. 不会出现彩虹的是( )
A.雨后天晴 B.晴天飞瀑 C.朝阳喷泉 D.阴雨绵绵
18. 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用镜子制造“彩虹”时,盆里需放适量的水
B.用水雾制造彩虹,是因为小水珠会发光
C.用三棱镜制造彩虹时,轻轻转动镜身调整角度
D.在用镜子制造“彩虹”时,用白纸更好地看清色光
19. 色光的三原色是(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绿 D.黄、白、蓝
20. 将圆盘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会看见( )。
A. 黑色 B.棕色 C.灰色 D.白色
21. 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绽放”的烟花 B.点燃的蜡烛 C,天上的闪电 D.影院的银幕
22. 月有阴晴圆缺,是指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每天月亮可以发光的部分不一样 B、观测者的位置变换会影响看到月亮的形状
C.人们看见月亮,是因为月球反射太阳光D.月球在运动,人们无法看到整个亮面
23. 以下关于小孔成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越大,看到的像的个数越多 B.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C.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D.所成像的大小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24. 我们在阳光下会形成影子,这是因为光是沿( )行进的,被不透明的人体挡住所形成的。
A.S形 B、 曲线 C. 直线 D、以上都不对
25. 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A. 反射 B. 散射 C.直线传播 D.透射
26. 我们常常看见彩虹出现在( )。
A. 雨过天晴时 B.晴朗的天空 C.多云的天气 D. 下雨之前
27. 灿灿看到镜子里的钟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是( )。
A.三点 B.六点 C.九点 D. 十二点
28. 以下现象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汽车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通过观察后视镜了解后方来车情况
B.“水中捞月”的故事中,小猴子以为月亮掉进了池塘里
C.透过装满水的透明水杯观察,能够看见杯子对面的物体
D.潜水员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9. 阳光通过( )可以被分解成七色光。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三棱镜 D. 望远镜
30. 下列颜色不属于色光的三原色的是( )
A. 红色 B.黄色 C. 蓝色 D. 绿色
二、判断题
1. ( )蓝底白字的交通指示牌上的字明亮、显眼,这些字是光源。
2. ( )点亮灯泡后,过一段时灯泡有点热,是因为灯泡发光时灯丝在燃烧。
3. ( )观察钢丝发光的实验中,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感受灯丝在发光时是否发热。
4. ( )通电发光和燃烧发光都需要能量,它们消耗的能量形式不一样。
5. ( )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光可以绕过叶子传播。
6. ( )灿灿用纸杯、半透明塑料膜、蜡烛、橡皮筋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在杯底扎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孔,他会看到三角形烛光的像。
7. ( )在用三张卡纸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可以用激光笔代替手电筒,眼睛对准纸片上的孔,看光会不会传过来。
8. ( )透过木门上的小洞看外面的世界,越靠近小洞,人眼看到的景物范围越小。
9. ( )光的反射就是光遇到不透光的物体后原路折回。
10. ( )只有表面特别光滑的物体才会反光,表面粗糙的物体无法反光。
11. (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开水洼,应选“暗的路面”走,因为水面反光能力强,看上去很亮。
12. ( )彩虹一般不会出现太长时间,一会儿就消失了。
13. ( )太阳有时发出白色的光,有时会发出彩色的光。
14. ( )色光三原色和色彩三原色一样,都是红绿蓝。
15. ( )我们可以背对着阳光喷水,制造彩虹。
16. (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17. ( )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8. ( )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19. ( )在黄纸、灰纸、黑纸中,黑纸的反光效果最好。
20. ( )把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保障教室墙壁具有较好的反光效果。
21. ( )我们可以用背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22. ( )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23. ( )在用三张卡纸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三张卡纸上小孔的位置、大小要一样。
24. ( )夏日白天,在浓密的森林里可以看见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上成的像。
25. ( )三棱镜有使光变色的功能。
26. ( )万花筒中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于镜子多次反射形成的。
27. ( )镜子的反光能力比一块白布强。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导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图片中箭头表示的是热传导的方向,( )箭头画的正确
3. 右图为加热图中金属圆片中间的某一加热点,热会向( )传递。
A方向 B方向 C方向 D各个方向
4. 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传递热的方式是( )。
A. 热辐射 B. 热对流 C. 热传导 D. 热对流和热传导
5. 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时( )。
A.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B. 必须通过与物体直接接触
C.热从温度低处传向温度高处 D. 热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
6. 需要通过液体或气体传递热的方式是(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发散
7. 关于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色的水会向上流动 B.红色的水会和盆里的水混合均匀
C、如果小瓶瓶口向下放,红色水会向下流动 D.红色的水比无色的水轻
8. 下列物体传递热的方式与其他3个不一样的是( )。
A. 烧开水,水传递热 B.用铁锅把菜炒熟
B. 暖气片使整个房间温暖 D.“水火山”实验原理
9. 用暖气片取暖的房间中,空气流动示意图正确的是( )。
10. 不需要依靠任何物质传递热的方式是(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发散
11. 太阳直接将热发射到地球,这样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发散
12. 下列电器中,( )是主要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热的。
A.电烙铁加热焊接材料 B. 熨斗把衣服熨烫平整
C.烤箱加热食物 D. 铁锅加热食物
13. 下列( )情况中,热不是以热辐射的形式传递的。
A.冬天洗澡时打开浴霸很快感到暖和 B.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的热
C.冬天用小太阳取暖器烘干衣服 D.冬天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14. 像木头,塑料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它们可以( )物体热量的传导。
A.加快 B.减慢 C.不影响 D.完全阻止
15. 下列这些材料中,( )属于热的良导体
A.水 B.空气 C.金子 D. 棉被
16. 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锅把手的是( )。
A.塑料 B.铜 C.不锈钢 D. 铝
17. 往大小、形状、颜色、杯壁厚度都相同的塑料杯、不锈钢杯、陶瓷杯、铜杯中,同时倒人相同温度的热水各 500 毫升,5 分钟后( )中水的温度最低。
A.塑料杯 B.不锈钢杯 C.陶瓷杯 D. 铜杯
18. 小卖部在夏天卖冰棍时,会在冰柜上盖上一条棉被,这是为了( )。
A. 防止冰柜被晒坏了 B.加快冰柜散热 C.阻挡冰柜散热 D.阻挡热传递进冰柜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 )
A.焐手 B.钻木取火 C. 烙饼 D.熨衣服
热对流的特点是( )。
A.把热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B.不借助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热量
C.通过液体或气体的相互混合传递热量 D、通过接触传递热量
在下列材料中,( )属于热的良导体。
A. 空气B. 木块C. 铜D. 脂肪E. 泡沫塑料板F. 纸张G. 陶瓷H. 水I.棉花
以下关于烧水过程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锅以热传导的方式将热传递给锅底的水 B.锅底的水变热后上升
C.上层温度较低的水会下沉 D.热对流中,热也可以从温度低处传到温度高处
坐在篝火边就会感觉很暖和,是因为火把的热通过( )的方式向四周传递。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发散
( )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A. 铜 B.塑料 C. 铝 D. 铁
用尺寸、形状都一样的砂锅和铁锅烧水,里的水热得快,烧开的水留在锅里,一里的水冷得慢一些。( )
A. 砂锅、砂锅 B.铁锅、铁锅 C. 砂锅、铁锅 D. 铁锅、砂锅
二、判断题
1. ( )冰激凌靠近火时快速地融化,是因为冰激凌将自己的热传递出去了。
2. ( )灿灿用冰凉的小手抓住妈妈的大手取暖,这时妈妈将自己的热传递给了灿灿。
3. ( )热传导只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某一物体内部不会出现热传导现象。
4. ( )加热金属片的一侧和加热金属片的中心,两种加热方式中凡士林熔化的现象是一样的。
5. ( )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中,木屑随水流到达水面,就不动了。
6. ( )探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时,所用的香尽量高一点,与玻璃罩的顶靠近。
7. ( )走马灯利用空气温差所产生的流动带动纸杯转动。
8. ( )用冰块给食物降温时,根据热对流的特点,应该把冰块垫在食物下面。
9. ( )给一袋水加热,它轻重不变,体积变大,放人冷水中会上浮。
10. ( )坐在烧着柴火的灶台边,感觉皮肤有灼热感,一定是皮肤碰到了火焰。
11. ( )在实际传热过程中,往往不止一种传热方式。
12. ( )烧开水时,水壶内热的传递和水壶边感受到热,都属于热辐射
13. ( )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
14. ( )站在烈日下感觉温度高,主要是因为地面把热传导给了我们身体。
15. ( )我们做的简易太阳灶的原理是集中太阳的热辐射。
16. ( )不同物体传热的快慢不一样。
17. ( )传热性能越好的材料保温效果越好。
18. (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人,光脚站在不同物体表面,感受到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
19. ( )应选择热的不良导体做厨具的把手。
20. ( )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快慢实验中,物体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
21. ( )热传导现象一般发生在固体的热传递过程中
22. ( )使两个物体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说明这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
23. ( )冰块放在常温水中比放在阳光下暴晒融化得快。
24. ( )只有金属条水平放置时,加热它的一端,热会传递到另一端。
25. ( )冬天,地暖供热可以使整个房间都变得温暖,就是利用了热对流的现象。
26. ( )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
27. ( )水很容易烧热,所以水是热的良导体。
28. ( )冬天用塑料布把树干包裹起来,是为了把塑料的热传递给树木。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在中国地形图中( )代表陆地的地势高度比较高。
A. 紫色、深黄色 B.绿色、浅黄色 C.绿色、蓝色 D.蓝色、浅黄色
2. 观察中国立体地形图,我国陆地上地势最高的地方是( )
A. 新疆吐鲁番 B.山东泰山 C.喜马拉雅山 D.云贵高原
3. 在不同的地形中,丘陵的特点是( )
A.地势低而平坦 B.高山连绵起伏,沟谷纵横,地势陡峭
C.周围高,中间低 D.由连片的低矮山丘组成,地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4. ( )是地形地球仪所特有的,与行政地球仪不同的地方。
A.用蓝色代表海洋 B.表面高低起伏表示地势的高低
C.用分界线划分了各地的行政区域 D.标注了经纬线判断题
5. 关于火山喷发,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是由于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裂缝喷出形成的
B.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灾害之
C.火山喷发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D.火山喷发会掩埋城市和乡村,给人类带来灾难
6. 当地震来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7. 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和火山一样,地震也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B.地震只发生在陆地上,海底不会发生地震
C.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危及人类安全
D.地震是因为地壳深处的岩层突然破裂或错动而引起大地的剧烈震动
8. ( )预示着火山即将喷发
A.从地下、泉水中冒出大量气体 B.听到地下连续不断地发出隆隆响声
C.海啸结束判断题
9. 地球内部岩浆的发源地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D.地心
10. 在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将水加热至沸腾之后再观察实验现象
B.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模拟的是地球大陆板块
C.加热烧杯后,泡沫塑料块和木屑会开始移动,模拟了大陆的漂移
D.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黏稠的液体,泡沫塑料块的漂移将会变慢
11. 科学家可以通过( )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A.钻井设备 B.地震波 C.超声波技术 D.雷达设备
12. 关于地球板块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幔岩浆的对流为板块运动提供了动力
B.地球板块的运动虽然非常缓慢,但是我们仍能够通过肉眼觉察到
C.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鱼龙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可能是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
D.科学家认为地球板块漂浮在炽热、呈半熔融状态的地幔岩浆上
13. 改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 )的能量。
A. 地球内部 B.太阳 C.人类 D.动物
14. 下面现象中属于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是( )。
A. 溶洞的形成 B.新疆“魔鬼城”的形成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D.埃及狮身人面像的破损
15. 玄武岩是由地下岩浆从火山中喷出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按照岩石的生成方式,玄武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水成岩
16. 模拟温度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石块不能用手直接拿,要用坩埚钳夹住
B.实验中岩石受热不均时,有的地方膨胀,有的地方收缩,反复如此,岩石就会破碎
C.要在托盘里铺上1~2厘米厚的玉米粒和玉米粉D.实验中,石头不宜选择太大
17. 地震来了,我们可以( )。
A. 在坚固的物体下躲避 B.乘电梯逃生 C.从高楼往下跳 D.找衣柜躲藏
18. ( )不是立体地形图的特点
A.颜色的深浅表示地势的高低 B.地图表面凹凸不平
C.划分行政区域 D.紫色代表地势高的地区
19. 目前,人类钻地的最深深度只有( )千米。
A.8 B.12 C.14 D.20
20. 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鱼龙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
A. 几百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地区可能是海洋
B.喜马拉雅山的变化应该是地球外部力量导致的
C.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会逐年增加
D.地球板块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下列地形中,不都属于陆地形的是( )
A. 丘陵、高原、山地 B.平原、盆地、海沟
C.平原、高原、盆地 D.峡谷、平原、丘陵
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 )现象不能预示“火山”要喷发了
A.听见“火山”发出异常响声 B.“火山”口有薄烟生成
C.加热的金属器皿温度升高了 D.“火山”表面开始抖动
岩石在地壳的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或高压等外力作用,性质发生改变,可以形成( )。
A. 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水成岩
下列对地球表面变化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
A. 温度 B.水流 C.风 D.小动物
二、判断题
1. ( )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但是海底的地形却不会这样。
2. ( )地球表面不仅包括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还包括海洋。
3. ( )一般来说,地形图上,陆地的颜色越深,代表地势越高。
4. ( )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主要是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
5. ( )我国陆地上地势最低的地方是平原地区。
6. ( )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7. ( )我们所处的地方几乎没发生过地震,所以没必要了解地震的相关内容。
8. ( )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会有几秒到几
9. ( )十秒的间隔时间,这是宝贵的逃生时间
10. ( )只有陆地上会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
11. ( )地震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形成的。
12. ( )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13. ( )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12千米
14. ( )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我们发现,今天的地球和两亿年前的地球没什么不同
15. ( )地球的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分离、交错,都可能改变地形,引发火山喷发或地震。
16. ( )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完全是因为地球内部力量造成的
17. ( )冰川、海浪、流水等外部力量也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18. ( )变质岩是由于岩浆岩、沉积岩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9. ( )温度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20. ( )陆地上和海洋都会有火山
21. ( )在地球表面,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22. ( )只有陆地上才会有火山
23. ( )根据发现的化石,科学家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
24. ( )在地球内部,地幔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
25. ( )火山、地震会造成地球表面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雾是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A. 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2. 飘浮在杯口上方的是( )
A.冰晶 B.热气 C.小水珠 D.水蒸气
3. 大雾弥漫的现象大多出现在( )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D.傍晚
4. ( ),打开冰箱门会出现一团白雾。
A. 温暖的春季 B.炎热的夏季 C.凉爽的秋季 D.寒冷的冬季
5. 可怜九月初三夜,( )似珍珠月似弓
A.雨滴 B.霜 C.露 D.霜
6. 下列图片中,( )不是霜
7.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 )枝
A. 雨 B.雪 C.霜 D.冰
8. 观察比较露和霜,( )。
A. 露是固态,霜是液态 B.霜是固态,露是液态 C.都是固态 D.都是液态
9.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时,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霜
A.10℃ B.0℃以上 C.5℃ D.0℃以下
10. 降水是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最终落在地面形成的现象。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11. 天空中的云是由( )组成的。
A.小水滴或小冰晶 B.水蒸气 C.雾气 D.雪花
12. 降水形式多种多样,以下( )不是降水形式
A.雪 B.冰雹 C.冻雨 D.大雾
13. 生活中的这些现象,( )和雨的形成原因一样
A.夏天打开冰箱,冰箱门口会有一团“白雾”
B.冬天洗澡时,浴室天花板会有水滴滴落下来
C.秋冬时节清晨,地面植物的表面会有小冰晶形成
D.倒开水时,杯子上方会有水汽飘出
14. 水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以下()不是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A.雨滴 B.霜 C.露 D.汽水
15. 水在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循环存在着,冬天比较寒冷的晴朗早晨,通常会出现( )
A.露 B.雾 C.霜 D.雨
16. 关于水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在100℃时才蒸发 B.水在0℃才蒸发
C.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可能蒸发 D.水只有沸腾的时候才可以蒸发
17. 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汇聚 D.下渗
18. “百川归海”描述的是水循环中的( )环节。
A.蒸发 B.凝结 C.降水 D.汇聚
19. 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过一会儿表面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形成原因是( )。
A.水蒸气 B.包装袋破了,冰棍里的水漏出来了
C.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冰箱里的水流到包装袋上了
20. 清晨,外面白茫茫的雾,其实就是众多的( )
A.水蒸气 B.水汽 C.热气 D.小水滴
21. 下列水的形式,不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是( )
A.露 B.雨 C.雪 D.冰雹
22. 下列( )不是雪花可能的形状。
23. 根据水循环的示意图,说说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源自于( )
A.太阳 B.人类活动 C.风 D.大气运动
24. 下列( )不是自然界中水的形式。
A. 云和雾 B.雨和雪 C.露和霜 D.开水
25. 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多种多样,其中露和霜分别是水的( )。
A.气态和固态 B.液态和固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和液态
26. 关于云和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云一般是悬浮在半空中,雾一般更接近地表 B.不是所有的云都能形成降雨
C.它们的成分都一样,都是水蒸气 D.雾其实是由无数个小水滴组成的
二、判断题
1. ( )雾和霾是相同的。
2. ( )水蒸气遇冷(0℃以上)会凝结成小水珠
3. ( )雾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
4. ( )天空中的云是飘浮在高空的小水滴或者小冰晶。
5. ( )雾就是水蒸气
6. ( )霜是由露变成的
7. ( )露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
8. ( )露和霜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9. ( )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每年的九月七日或八日
10. (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
11. ( )天空中的云都会变成雨落下来。
12. ( )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是一样的。
13. ( )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
14. ( )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会吸收热量,所以下雨后气温可能会下降
15. ( )天上的水总也下不完,是因为天上有云,它就相当于一个大水库。
16. ( )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另一部分蒸发后到达了空气中。
17. ( )在一定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18. ( )蒸发造成了地面的水分流失,对我们没有好处
19. ( )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所以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20. ( )秋天,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时候是因为空气中没有水蒸气
21. ( )水蒸气遇冷后可以直接变成固态的水。
22. ( )由于地球上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所以我们没必要节约用水。
23. ( )水沸腾时周边的大量白雾其实就是水蒸气
24. ( )当环境气温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25. ( )露和霜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姓名: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属于“刺激”的是( )
A.看见红灯变成绿灯 B.心脏“咚咚咚”跳得特别快
C.一把捂住了鼻子 D.连忙缩回手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刺激后的反应的是( )。
A.光线变强后眯眼 B.捂着肚子赶紧往厕所跑
C.听到明天春游特别开心 D.以上都是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刺后缩手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 B.听到尖锐的声音,我们会马上捂起耳朵
C.眼睛受到刺激时,我们很难做到不眨眼 D.以上都对判断题
4. 人体内能够称得上“司令部”的结构是( )
A.脑 B.脊髓 C.神经 D.心脏
5. 下列选项中,( )既能下达简单命令,又能传递信息。
A.皮肤 B.脑干 C.脊髓 D.肌肉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不同 B.人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不一样
C.大脑有时也会出错 D.以上都对
7. 关于周围神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布在全身各处 B.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
C.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 D.以上都对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类似“司令部”的结构神经系统
B.脑和脊髓是身体的控制中心
C.脑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脊髓只能传递信息
D.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柱中间,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不易受伤
9. 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 )等功能。
A.音乐 B.绘画 C.语音 D.情感
10. 关于大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人的大脑约重1400克
B.大脑的表面像核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
C.大脑的软硬程度和豆腐差不多,而且都是白色的
D.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但不负责管理运动
11. 大脑的主要功能包括( )
A.可以在短时间内记忆东西 B.表达自己的想法
C.有喜怒哀乐等情绪 D.以上都是
12. ( )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A.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B.能够快速奔跑
C.能和同类交流 D.收到刺激后会做出反应
13.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大脑在工作时,不是所有部分都参与同一件事情
B.大脑的大小与我们自己并拢在一起的拳头差不多
C.大脑由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D.大脑表面凹凸不平,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
14. ( )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A.脑科学 B.人工智能 C.电脑 D.机器人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
B.大脑的某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
C.在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智能机器人可以完全替代人类
D.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大脑的健康
16. 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背书加深记忆 B.骑电瓶车时戴好头盔
C.事情做不完不睡觉 D.早上起晚了就不吃早餐
17. 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学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 )。
A.气泡图 B.概念图 C.鱼骨图 D.以上都是
18. 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做的事有( )
A.像厨师一样做出丰盛的美食 B.能够陪伴独居老人,并在其有危险时报警
C.替代消防员,进入人类无法到达的场所灭火 D.以上都是
19. 关于人的起跑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年人的起跑反应都一样
B.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
C.如果一个人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D.以上都对
20. 关于脊髓,说法有误的是( )。
A. 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
B.脊髓和脑一起组成了神经系统
C.脊髓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
D.脊髓除了传递信息,还可以下达简单的命令
21. ( )有利于大脑的保护
A.保持愉快的心情
B.适时开窗通气,多呼吸新鲜空气
C.初学自行车时,戴好头盔
D.以上都是计帕血,断赔不人
22.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和替代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B.智能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发现和解决问题
C.智能机器人被植入学习程序后,才能模拟人类思维
D.智能机器人就是简单机器人功能的组合
23. 在我们的身体里( )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
A.脑 B.心脏 C.神经 D.脊髓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脑就像豆腐一样白白的、软软的
B.大脑在工作时,它的各个部分有不同的分工
C.成人大脑的质量约1400克
D.动物都有高度发达的大脑
二、判断题
1. ( )人体做出的反应都受到大脑的控制。
2. (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包含了刺激与反应的科学知识。
3. ( )感觉要被打到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躲避
4. (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起跑反应时间通常在0.1~0.2秒,通过专门训练还可以变得更快。
5. ( )人身体觉察到的环境改变或接收到的某些信号,被称之为刺激。
6. ( )如果一名运动员在听到枪响后的0.11秒起跑,说明他的反应速度极快
7. ( )有些时候,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这是一种有害自己身体的本能。
8. ( )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反应
9. ( )由反应表现出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刺激。
10. ( )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身体的不同部位,有的部位可以感觉到两个笔尖,有的部位却感觉只有一个笔尖
11. ( )一旦脊髓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因此,初学跳舞的同学一定要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
12. ( )脑和脊髓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13. ( )为保护自己,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14. ( )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和脑神经组成。
15. (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左脑控制右侧身体的 动,右脑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16. ( )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的80%
17. ( )大脑在工作时,它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分工的
18. ( )人的右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
19. ( )大脑的某些功能可以通过训练来加强,如记忆力
20. (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科学
21. ( )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
22. ( )大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不容易受伤
23. ( )大脑长期疲劳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
24. ( )智能机器人就是可以完成许多重复任务的机器人
25. ( )多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大脑的健康
26. ( )图形表征的方法对于建立知识网络很有帮助。
27. ( )睡眠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大脑的健康
28. ( )有些时候,因为保护自己的本能,人体会在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做出非常迅速的反应
29. ( )周围神经既要负责收集各种感觉信号,还要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肌肉,使其做出反应
30. ( )人的恐惧、高兴、愤怒、悲伤等情绪受大脑的管理。
31. ( )简单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都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人的左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
32. ( )大脑的某个区域长时间兴奋活跃,就会产生疲劳感,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
33. (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差不多
34. ( )人体不同部位遇到刺激时,反应的快慢有所不同
三、简答题
说说怎样保护我们的脊髓。(3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