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哪一件事呢?
为什么要在每年的这一天敲响警钟呢?
九一八事变;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铭 记
历 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1.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 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抗日战争
1931.9.18
1945.9.2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共14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
日本签署投降书
整体感知
一、 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4)国共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1)日本的大陆政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
1. 原因
视频:回顾“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散逃避。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 经过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1.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2.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侵占东北。
想一想
结论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1年9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告全国国民书》,定九一八为国耻日。
3. 影响
4. 结果
(1)东北三省沦陷
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蒋介石的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给张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为什么东三省不到四个多月全部沦陷?
不抵抗!
东三省沦陷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华北危急!
(2) 伪满洲国建立
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 日本的殖民统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溥仪
辽宁抚顺平顶山万人坑
日本在东北的奴化教育
屠杀
奴化教育
自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底,日军强占的128万平方公里(为日本本土的3.5倍)的土地上,中国丧失了三分之一的森林、铁矿和煤矿;十分之四的铁路;十分之七的大豆产量;五分之二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23%的电力,55%的黄金…… ——《中国抗日战争史》
掠夺
(3) 日本的殖民统治
5. 抗争(局部抗战)
(1)原因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2)概况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杨靖宇
合作探究
九一八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日本停止侵略的脚步了吗?
·
·
·
·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
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3年
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
???
二、 华北危机
与一二·九运动
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 华北危机
(1) 背景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2) 概况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日本
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 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
主张:
八一宣言时间: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8月
内容: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时间地点:
1935年12月,瓦窑堡
报告: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任务:
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
视频:一二九运动宣传
3. 一二·九运动
(1)背景
华北危机严重,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2)时间
1935年12月9日
(3)经过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
(4)结果
被反动军警镇压
(5)意义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一二 九运动的性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 西安事变
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
纪录片《西安事变》兵谏片段
日本进一步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
国民党
1. 背景
(1)日本进一步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3)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多次恳请无望。(直接原因)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背景)
2.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
日本
美英
亲日派
亲英美派
西安事变后,根据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共产党,你认为该怎么办?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剧照
3.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周: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①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②日本侵华的目的是灭亡整个中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做出让步,表达出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
④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对国民党政府有压力。
⑤国民党内部有民族自尊心的抵抗派要求联合共产党抗日救国。
材料一 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
——毛泽东在西安事变后
材料二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党史文汇》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意义
时间
目的
人物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①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和平解决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杨靖宇: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铭记一二·九:扛起青年担当,挺起民族脊梁……
铭记张学良、杨虎成:拥有赤诚之心,秉持民族大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学习本课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小结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