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自选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自选练习(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3 11: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自选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3、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4、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6、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混合物,天然气是纯净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完全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7、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  )
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8、中国喀斯特地貌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地形区域。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对这样的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下列气候变化对该地影响最大的是(  )
A.潮湿 B.干旱 C.严寒 D.酸雨
9、下列图标表示有腐蚀性物质的是( )
A. B. C. D.
10、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11、“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节约用水、用电 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12、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 ②煤矿矿井 ③汽油加油站 ④面粉加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14、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化合物 B.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是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15、下列做法不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含汞废电池埋入地下 B.使用无铅汽油
C.使用无磷洗涤剂 D.使用无氟冰箱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小文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实验1、实验2依据的灭火原理分别是:
实验1: _______ ;
实验2: _______ 。
(2)请写出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另一个原理及实例:
原理:________ ;灭火实例:_________ 。
17、化合物X经过如图所示的转变过程后,又重新得到X。

图中□表示液体,○表示气体,图中数字①~⑤代表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④为两种气体混合后点燃,所有的转化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完全。
(1)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2)图中Z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3)氢气   (填“是”或“不是”)新能源,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中③所示方法制取少量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⑤代表的过程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缓慢氧化  D.燃烧
18、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19、“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燃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多数家庭以柴草为燃料,60~70年代以燃煤为主,70~9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成为家庭的主要燃料,发展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入了天然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能产生 效应;钾、钠、镁等活泼金属,在高温条件下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这也是实验室活泼金属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请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从如图中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
(3)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 的性质。
20、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参观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经过如图所示的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CH4),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22、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3、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三、实验题。
2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______ 又与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超过_____ _,而不与______接触。
(2)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25、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四、计算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自选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答案】D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答案】A 
3、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答案】B
4、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答案】D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答案】C 
6、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是混合物,天然气是纯净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完全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答案】A
7、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  )
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答案】D
8、中国喀斯特地貌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地形区域。由于煤炭的大量使用,对这样的地质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下列气候变化对该地影响最大的是(  )
A.潮湿 B.干旱 C.严寒 D.酸雨
【答案】D。
9、下列图标表示有腐蚀性物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0、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答案】D
11、“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 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节约用水、用电 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A
12、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 ②煤矿矿井 ③汽油加油站 ④面粉加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3、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C
14、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化合物 B.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是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答案】B
15、下列做法不能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含汞废电池埋入地下 B.使用无铅汽油
C.使用无磷洗涤剂 D.使用无氟冰箱
【答案】A
二、填空题。
16、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小文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实验1、实验2依据的灭火原理分别是:
实验1: _______ ;
实验2: _______ 。
(2)请写出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另一个原理及实例:
原理:________ ;灭火实例:_________ 。
【答案】(1)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隔绝空气(或氧气)
(2) 清除可燃物 森林着火时,设置隔离带(或其它合理答案)
17、化合物X经过如图所示的转变过程后,又重新得到X。

图中□表示液体,○表示气体,图中数字①~⑤代表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④为两种气体混合后点燃,所有的转化都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完全。
(1)图中X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2)图中Z表示的物质是   。
A.过氧化氢    B.水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硫    F.干冰
(3)氢气   (填“是”或“不是”)新能源,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中③所示方法制取少量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⑤代表的过程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缓慢氧化  D.燃烧
【答案】(1)B  (2)D (3)是 Zn+H2SO4 ZnSO4+H2↑  (4)B
18、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19、“身边的化学”——体验“家庭燃料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燃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多数家庭以柴草为燃料,60~70年代以燃煤为主,70~9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成为家庭的主要燃料,发展至今几乎家家户户都通入了天然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能产生 效应;钾、钠、镁等活泼金属,在高温条件下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这也是实验室活泼金属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请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充分燃烧天然气和煤各1kg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各级政府推广“利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家庭燃料”,从如图中可知实施该项举措的科学依据是 。
(3)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将报警器安装位置确定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这是基于天然气具有 的性质。
【答案】(1)温室;2Mg+CO2C+2MgO;
(2)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密度比空气小。
20、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煽风点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火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水车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釜底抽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钻木取火”就是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2)燃烧离不开空气,“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3)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对于燃烧旺盛的一车薪草来说,一杯水(很少的水)是无法使之熄灭的,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多,难以使它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5)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21、某校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了污水处理厂。
(1)参观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时,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不禁掩住口鼻。从微粒的角度说明能闻到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是经过如图所示的格栅,格栅是带有规则分布的方形网格,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二次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经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为CH4),沼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
【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 (2)过滤 (3)CH4+2O22H2O+CO2
22、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23、燃烧的条件:
(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必须____________满足,缺一不可 。
【答案】(1) 氧气##O2 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2)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
三、实验题。
24、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______ 又与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超过_____ _,而不与______接触。
(2)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答案】(1) 白磷的着火点 氧气 氧气 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的着火点 氧气
(2)水中的白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25、某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帮他分析,完成如下空格:
实验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条件)
(1)实验1 _____ ____
(2)实验2 _____ ____
(3)实验3 _____ _____
【答案】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 燃烧需要物质是可燃物 玻璃罩内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玻璃罩外的蜡烛不熄灭 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四、计算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