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7)
班级______ 姓名 学号
1.(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该猜想: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作测温物质,原因是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左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分
A 水 300 20 30 12
B 水 150 20 30 6
C 煤油 300 20 30 6
D 煤油 300 20 25 3
(1)分析比较_________(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A、B两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C、D两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结合实验(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4)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_ ,你还知道 用此法。
3.为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⑴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⑵实验发现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由表中信息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温室B内 。
⑶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为什么?
4.小黄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泡沫塑料①和卫生纸②两种作保温材料,两个相同的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做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其中一个装置如图(a)所示,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实验过程室温基本不变,请回答:
(1)你认为小黄在操作时,就控制变量法方面还要注意什么 (只要求写出一条)
(2)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较好 为什么
(3)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
5.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_______(填“长”或“短”)。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⑶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
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_______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木板倾角 10° 30° 53° 75° 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米 0.50 0.40 0.36 0.39 0.43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一图像,由图像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的定性关系是 。
导体编号 A B C D
长度(米) 1.0 1.O 1.0 0.5
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1.2 1.2 2.4 1.2
材料 镍铬丝 锰铜丝 镍铬丝 镍铬丝
6.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在 实验中所用导体的相关物理量的记录: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________两根导线;
(2)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选用____ ___两根导线;
(3)若选用A、B两根导线,则是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是否有关。
7.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_______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2)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 有关,推理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
根据问题(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右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
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
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
温度是_______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
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_______ 。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10 8 9
去污效果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基本去除油污
9.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说法,“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肥皂和洗衣粉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过程如下:①取三个塑料杯,分别编为甲、乙、丙,在甲杯中加入5克洗衣粉:乙杯中加入5克肥皂、丙杯中加入2.5克洗衣粉和2.5克肥皂。②在三个塑料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水,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并测出溶液pH。③在相同温度下,将三块大小、油污程度均相同的白棉布分别放人三杯溶液中浸泡l0分钟后,取出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做同样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田 乙 丙
洗涤前洗涤剂溶液pH 8 9 9
去污效果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完全去除油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肥皂水是碱性的,洗衣粉溶液是酸性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_______ (填“正确”“不正确”)。
(2)将肥皂和洗衣粉混合使用会降低去污效果吗 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
(3)为什么要换另一种品牌洗衣粉和肥皂重复同样的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鼠走迷宫所用平均时间(秒)
组别 第一次 第二次
A 90.22 83.53
B 32.40 20.25
10.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 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他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
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上表。
(1)B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 (选填“A”或“B”)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
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 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⑴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⑵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 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 、 等。
12.近年以来,整治酒后驾车行为在全国进行。林子的爸爸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表:
说明: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请分析回答:
(1)请帮林子将表中C组第二次测量数据填上,①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________,人的反应速度越________。
(3)小林还可以通过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驾的危害。
13.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小菁提出一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
(1)请指出他设计的实验中的不合理之处(实验样本数少除外): 。
(2)他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
(3)在做科学实验时,我们常选取多株植物样本进行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
14.右图是探究液体汽化过程中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此装置所用的仪器或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有:
仪器或实验过程 物理知识
①
②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题集训(7)
参考答案
1.(1)将三组同学所用的温度计一齐放进同一杯沸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一致(合理即可) (2)当水沸腾时,水银还是保持液态,能显示水沸点的温度,而酒精已经变成气态了,不能显示温度了(合理即可) (3)1毫米 25℃
2.(1)A、C(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物体的质量(种类、温度的变化量等合理即可)、(4)控制变量法、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合理即可)
3. BC (2) 二氧化碳浓度高
(3) 不能。变量不唯一(合理即可)
4 .(1)玻璃杯中水的质量(水的初温、两种保温材料的厚度)(2)从图(b)中可以看出,热水在两种保温材料的作用下,温度降低的快慢不同,其中,卫生纸作保温材料时,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快,故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卫生纸要好 (3)20℃
5.(1)长 (3)用圆弧斜面(用斜面也可) 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错误 图象应用光滑曲线连接(画折线图不得分)。
随着角 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6.(1)AD (2)AC (3)材料
7.(1)物质 温度 (2)质量(或分子多少) 质量越大(或分子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的总和就越大(答案合理即可)
(3) ① (d) (d)的水量比(a)多. 与(b)(c)相同,且温度最高 ②(a)(b) (a)的水量比(b)少,但温度比(b)高。
8.(1)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杯底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液面 ③48 (2)①水的质量(或体积)太多 ②水的初温太低(合理即可) (3)D (4)当时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9.(1)不正确 (2)不会 (3)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l0.(1)对照 (2)A (3)略
11.(1)两栖 (2)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3)①农药污染 ②水池减少 ③天敌捕食 ④人为因素等(任意两点都可,其他答案合理的均给分)
12. (1)53 (2)大;慢 (3)测量对象、饮酒量和测量次数
1)据主张图可见:C组的平均值是51,即(48.7+①+51.3)/3═51,所以表中的①是53。
(2)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3)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测量对象、饮酒量和测量次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
13. (1)A、B瓶中鲜花的种类不同
(2)维生素E能延长鲜花的保鲜时
(3)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14.
仪器或实验过程 物理知识
① 温度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
Ⅰ.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Ⅱ.在A瓶和B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瓶中加入2粒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Ⅲ.在A瓶中插入一支玫瑰花,在B瓶中插入一支同样新鲜的菊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