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第七单元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大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故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属于低等植物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是高等的植物类群。所以,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故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分类:
种类 举例 地位 分布
高
等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低
等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阴湿的环境
苔藓植物
[假根,有茎、叶分化]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 低等 [出现早] 水中
2.(2022八下·榕城期末)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根据题干所述,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甲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三叶虫、乌贼、珊瑚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低等,而乙地化石所代表的生物马、象牙、犀牛,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因此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甲、丙、乙,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化石的分布规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3.(2022八下·榕城期末)有“中生代”化石之称的爬行动物是( )
A.金丝猴 B.熊猫 C.朱鹮 D.扬子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B熊猫属于哺乳动物,C朱鹮属于鸟类,D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爬行动物是当时继续回答我中最繁盛的具绝对优势的类群,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4.(2022·牡丹江)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BC、“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不符合题意;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2022·东营)科学以证据为判断尺度,下列证据与推论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证据 推论
A 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的解剖结构 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研究中华龙鸟化石 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C 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 无法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D 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发现他们虽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这些生物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不符合题意。
B.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能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C符合题意。
D.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6.(2022·日照)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C符合题意。
D.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2022七下·临潼期末)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古猿向人类进化无关
B.化石不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火的使用与脑的发育及语言的产生没有关系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 森林大量消失与古猿向人类进化有关 ,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古人类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并日渐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合作,使古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越来越强大,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另一支却由于森林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8.(2022·北部湾)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①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未经过加工的树枝、石块等),但不能制造工具;②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如简单打磨的石器、削尖的树枝等);③直立人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④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更为高级、复杂的工具(如精细的石器和骨器等);A符合题意。
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脑的沟回与人相似,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具有语言能力;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脑容量增至1300-1500mL。
9.(2022·大安)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的差异越小,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依据下表数据判断哪种生物与人亲缘关系最远( )
生物名称 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差异(个)
黑猩猩 0
马 12
果蝇 27
酵母菌 44
A.黑猩猩 B.马 C.果蝇 D.酵母菌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故答案为:D。
【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10.(2022·陕西)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在同一地层
C.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D.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化石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是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可能在同一地层也可能不在同一地层,B不符合题意。
C.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1.(2022·英德模拟)下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与丙都是由植物类群甲进化来的
C.戊是由植物类群丙进化来的
D.植物类群丁的结构比戊的复杂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
B、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正确;
C、丁和戊可以表示原始的裸子植物和原始的被子植物,二者均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C正确;
D、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结构最复杂,植物类群丁和戊二者不能确定谁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图中甲表示藻类植物,乙表示苔藓植物,丙表示蕨类植物,丁和戊可以表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2.(2022八下·大兴模拟)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C.孔子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3.(2022·湘桥模拟)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动物才能形成化石
B.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较简单
D.同层地层中可能有哺乳类和爬行类化石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 在合适的条件下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形成化石 ,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 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较简单 ,C正确;
D、哺乳类和爬行类具有共同生活的时期,因此同层地层中可能有哺乳类和爬行类化石 ,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14.(2022八下·庐江期中)下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②①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①是两栖类,②是哺乳类。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一大类群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由爬行类又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
15.(2022八下·泗县期中)根据地球生命演变史,下列关于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B.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
C.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D.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裸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真核生物,A正确。
BC.距今6亿年左右,海洋中出现了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植物,陆地上没有大量动物,BC正确。
D.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距今6亿年左右还没有裸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在此之后的大约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的种数不多的蓝藻和细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在距今约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这就是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一消费者,这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16.(2022八下·高州月考)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7.(2022·长安模拟)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面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小麦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35 44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黑猩猩 B.马 C.小麦 D.酵母菌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由表格可知:人与酵母菌氨基酸数目差异最大,因此亲缘关系最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18.(2022八下·揭西月考)下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的陆地上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原始藻类是现代植物的祖先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阴暗潮湿环境中,所以它们并不能摆脱对水的依赖,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原始藻类是现代植物的祖先,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为现在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2018·贵阳)下列证据中,不支持两种动物间存在亲缘关系的是( )
A.鹰的翅膀的骨酪与马的前肢骨酪相似
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
C.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
D.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鹰的翅膀的骨酪与马的前肢骨酪相似,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这属于结构和功能相似,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C. 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D. 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外形相似,是因为二者的生活环境相似,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不能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1、比较分子生物学证据:证明生物进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 的分子结构或DNA分子的结构的研究。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具有越多的相同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对植物、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刨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
3、比较和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方法:比较和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古代原始祖先进化而 来的。
20.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始祖马、中马、草原古马、现代马的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故A正确;
BC、始祖马的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中马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现代马前、后足中趾充分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趾端成为硬蹄,因此,在进化中马的足趾个数逐渐减少,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故BC正确;
D、对马的足的进化历程的研究,不能证明马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化石材料知道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建新世时才出现了建新马(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又过了1000多万年 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 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 逃避猛兽袭击.
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
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因此马的进化趋势:体形由小变大,多趾着地逐渐变为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趾数减少),四肢越来越长.
二、资料分析题
21.(2022·遂溪模拟)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在他的知名著作《物种起源》当中,曾经把所有已知的地球生物的祖先起名叫做LUCA。后来的研究发现,LUCA诞生在深海热液喷口,过着厌氧的生活。
资料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些自生命起源以来就几乎没有变化过的代谢反应,使用海底热液喷口中发现的催化剂和条件进行化学实验,以及在计算机上开发出的分子考古学形式,重建了LUCA的新陈代谢,研究发现,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
(1)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达尔文的 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地球生物祖先LUCA的新发现进一步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 。
(3) 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有 的转化,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推动反应的能量来源是 。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虽然结论不同,一个为 提供了依据,一个为生命的化学进化提供了佐证,但是它们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 。
【答案】(1)化石;自然选择
(2)原始海洋;化学起源说;有机小分子
(3)新陈代谢;能量;氢气
(4)生生论;实验法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
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根据题干中资料可以看出,地球生物祖先LUCA的新发现进一步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化学起源说,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所以,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3)新陈代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特征,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有能量的转化,根据题干中资料可以看出,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虽然结论不同,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这说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生物来自于生命,这为生生论提供了依据,一个为生命的化学进化提供了佐证,但是它们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实验法。
故答案为:(1)化石、自然选择学说;(2)原始海洋、化学起源说、有机小分子物质;(3)新陈代谢、能量、氢气;(4)生生论、实验法。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证据、自然选择等内容,考查点较多,需要熟记: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模拟了原始环境下,原始大气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由于降水,最后汇入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黔江)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所示的是美国科学家米勒(S.L.Miller,1930-2007)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成真空后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的水加热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
(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图一中各种生物可能起源于这里。
(5)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生命起源过程的是 (从下列①~④中选择序号)。
①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 ②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③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体系阶段 ④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答案】(1)f
(2)近
(3)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4)原始海洋
(5)①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 。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f→e→d→c 。因此,比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些。
(3)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4)根据化学起源学说,可判断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5)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题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B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a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A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 米勒模拟的装置示意图:
四、综合题
23.(2022八下·揭西月考)考古学家在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下表:
地层 形成化石的生物
甲地层 恐龙蛋、始祖鸟、龟
乙地层 马、象牙、犀牛
丙地层 三叶虫、乌贼、珊瑚
(1) 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通过 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分析表格可知, 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填“甲”“乙”或“丙”),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都比较 (填“低等”或“高等”)。
(3)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 。
【答案】(1)化石;比较
(2)丙;低等
(3)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表中甲乙丙三个地层,丙地层最远、甲地层较近、乙地层最近。(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个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较简单、低等的生物其化石处在较古老的地层中,较复杂、高等的生物其化石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另外,通过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2)生物越低等,其化石所处的地层地质年代越远。所以分析表格可知,丙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三叶虫、乌贼、珊瑚虫都比较低等。
(3)表中丙地层最远,形成化石的三叶虫、乌贼、珊瑚虫为水生动物且结构简单、较低等;乙地层最近,形成化石的动物恐龙、始祖鸟和龟为陆生动物且结构较复杂;甲地层最近,形成化石的马、象和犀牛是结构最复杂、高等的哺乳动物。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1)化石;比较;丙;低等;(3)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分析】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4.(2021·娄底)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如上图所示,据图回答:
(1)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因生活在海中,外形似马而得名,其实属于鱼类,判断的依据是 (答出两点主要特征)。
(2)鲸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其特点是 (答出两点主要特征)。
(3)有些无脊椎动物能够分泌石灰质,固定二氧化碳,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有一定的作用,它们属于 动物。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承诺2060年达到“碳中和”,请你说出两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
【答案】(1)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冰,体表有鳞片
(2)A;胎生、哺乳
(3)腔肠、软体;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
(2)鲸属于图中的A哺乳类动物,其特点是胎生、哺乳。
(3)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能够构成珊瑚礁,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珊瑚礁能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鱼类提供栖息地,能固定二氧化碳;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能固定二氧化碳,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都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5.(2020八上·临泽期中)如图为扬子鳄、鲫鱼、蚯蚓、大熊猫四种动物,根据图回答:
(1)鱼有许多适应在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 呼吸、用 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
A.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 B.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如图中的 。
(4)根据体内有无 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体内无脊椎的动物是 。
【答案】(1)鳃;鳍
(2)C
(3)大熊猫
(4)脊柱;蚯蚓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能用鳃呼吸,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二是能用鳍游泳,来取食和避敌。(2)动物的进化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鲫鱼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类,大熊猫属于哺乳类,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故答案为:C。(3)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为保护大熊猫建立了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4)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柱,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扬子鳄、大熊猫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分析】1、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下: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6.(2020八上·安阳期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我们都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生。在你身边有很多植物,你认识它们吗?你能区分它们吗?请分析回答:
(1)在以上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 (用字母表示), A和E的不同是: 。
(2)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可以作为检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是 ,其中在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植物是 。(用字母表示)
(3)你能把以上的植物所属的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吗?(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
(4)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时候 、 和 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1)A、B、E;A的种子外有果皮,而E的种子裸露
(2)C、D、F;F;D
(3)D→F→C→E→A、B
(4)花;果实;种子
(5)界;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A向日葵、B玉米和E银杏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属于种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和F苔藓植物是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属于孢子植物;A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而E银杏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2)F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染细胞,所以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其中在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植物是D藻类植物,如海带。(3)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把题干的植物所属的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D→F→C→E→A和B。(4)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5)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的A向日葵、B玉米、C是蕨类植物、D是藻类植物、E银杏、F是苔藓植物。
1 / 1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第七单元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大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2022八下·榕城期末)某一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3.(2022八下·榕城期末)有“中生代”化石之称的爬行动物是( )
A.金丝猴 B.熊猫 C.朱鹮 D.扬子鳄
4.(2022·牡丹江)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是( )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水生到陆生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
5.(2022·东营)科学以证据为判断尺度,下列证据与推论之间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证据 推论
A 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的解剖结构 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 研究中华龙鸟化石 鸟类可能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C 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 无法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
D 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 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A.A B.B C.C D.D
6.(2022·日照)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C.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7.(2022七下·临潼期末)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古猿向人类进化无关
B.化石不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火的使用与脑的发育及语言的产生没有关系
8.(2022·北部湾)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9.(2022·大安)某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的差异越小,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依据下表数据判断哪种生物与人亲缘关系最远( )
生物名称 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差异(个)
黑猩猩 0
马 12
果蝇 27
酵母菌 44
A.黑猩猩 B.马 C.果蝇 D.酵母菌
10.(2022·陕西)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在同一地层
C.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D.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
11.(2022·英德模拟)下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与丙都是由植物类群甲进化来的
C.戊是由植物类群丙进化来的
D.植物类群丁的结构比戊的复杂
12.(2022八下·大兴模拟)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C.孔子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充分证明了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13.(2022·湘桥模拟)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动物才能形成化石
B.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C.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较简单
D.同层地层中可能有哺乳类和爬行类化石
14.(2022八下·庐江期中)下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②①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5.(2022八下·泗县期中)根据地球生命演变史,下列关于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
B.陆地上还没有大量的动物
C.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
D.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裸子植物
16.(2022八下·高州月考)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17.(2022·长安模拟)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面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小麦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35 44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黑猩猩 B.马 C.小麦 D.酵母菌
18.(2022八下·揭西月考)下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的陆地上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原始藻类是现代植物的祖先
19.(2018·贵阳)下列证据中,不支持两种动物间存在亲缘关系的是( )
A.鹰的翅膀的骨酪与马的前肢骨酪相似
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
C.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
D.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
20.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 B.足趾个数逐渐减少
C.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 D.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二、资料分析题
21.(2022·遂溪模拟)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达尔文在他的知名著作《物种起源》当中,曾经把所有已知的地球生物的祖先起名叫做LUCA。后来的研究发现,LUCA诞生在深海热液喷口,过着厌氧的生活。
资料二: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些自生命起源以来就几乎没有变化过的代谢反应,使用海底热液喷口中发现的催化剂和条件进行化学实验,以及在计算机上开发出的分子考古学形式,重建了LUCA的新陈代谢,研究发现,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
(1)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达尔文的 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地球生物祖先LUCA的新发现进一步为原始生命诞生于 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 ,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 。
(3) 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有 的转化,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推动反应的能量来源是 。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虽然结论不同,一个为 提供了依据,一个为生命的化学进化提供了佐证,但是它们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 。
三、实验探究题
22.(2018·黔江)图一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所示的是美国科学家米勒(S.L.Miller,1930-2007)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成真空后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从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将B中的水加热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2)在图一中,较a和c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选填“近”或“远”)。
(3)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 。
(4)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 ,图一中各种生物可能起源于这里。
(5)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生命起源过程的是 (从下列①~④中选择序号)。
①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阶段 ②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③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体系阶段 ④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
四、综合题
23.(2022八下·揭西月考)考古学家在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如下表:
地层 形成化石的生物
甲地层 恐龙蛋、始祖鸟、龟
乙地层 马、象牙、犀牛
丙地层 三叶虫、乌贼、珊瑚
(1) 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通过 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分析表格可知, 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填“甲”“乙”或“丙”),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都比较 (填“低等”或“高等”)。
(3)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 。
24.(2021·娄底)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如上图所示,据图回答:
(1)海马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中药,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消炎止痛、镇静安神、止咳平喘等药用功能。因生活在海中,外形似马而得名,其实属于鱼类,判断的依据是 (答出两点主要特征)。
(2)鲸属于图中的 (填字母),其特点是 (答出两点主要特征)。
(3)有些无脊椎动物能够分泌石灰质,固定二氧化碳,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有一定的作用,它们属于 动物。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承诺2060年达到“碳中和”,请你说出两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
25.(2020八上·临泽期中)如图为扬子鳄、鲫鱼、蚯蚓、大熊猫四种动物,根据图回答:
(1)鱼有许多适应在水中生活的特征,其主要是用 呼吸、用 游泳。
(2)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
A.鲫鱼、蚯蚓、大熊猫、扬子鳄 B.蚯蚓、扬子鳄、鲫鱼、大熊猫
C.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 D.蚯蚓、鲫鱼、大熊猫、扬子鳄
(3)我国四川省卧龙地区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如图中的 。
(4)根据体内有无 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体内无脊椎的动物是 。
26.(2020八上·安阳期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我们都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生。在你身边有很多植物,你认识它们吗?你能区分它们吗?请分析回答:
(1)在以上植物中,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 (用字母表示), A和E的不同是: 。
(2)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可以作为检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是 ,其中在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植物是 。(用字母表示)
(3)你能把以上的植物所属的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吗?(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
(4)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时候 、 和 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 , 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故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属于低等植物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是高等的植物类群。所以,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故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分类:
种类 举例 地位 分布
高
等 种子植物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 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分布最广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 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银杏等 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有主要价值 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低
等 孢子植物
(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 如:贯众、凤尾蕨、卷柏、满江红、肾蕨、蕨 高等 [出现迟] 阴湿的环境
苔藓植物
[假根,有茎、叶分化] 如:葫芦藓、金发藓、地钱、墙藓 中等 阴湿的环境
藻类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 如:海带、紫菜、水绵 低等 [出现早] 水中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根据题干所述,甲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甲地层中,化石所代表的生物三叶虫、乌贼、珊瑚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低等,而乙地化石所代表的生物马、象牙、犀牛,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因此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甲、丙、乙,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化石的分布规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B熊猫属于哺乳动物,C朱鹮属于鸟类,D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在中生代(2亿多年前到7500万年前),爬行动物是当时继续回答我中最繁盛的具绝对优势的类群,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之称,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BC、“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都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不符合题意;
D、“由不能运动到能自由运动”不属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比较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猿的上肢,发现他们虽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这些生物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不符合题意。
B.辽宁省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比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更原始,所以始祖鸟鸟和中华龙鸟的化石可以证明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在越新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比较爬行类、哺乳类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能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C符合题意。
D.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不符合题意。
C.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C符合题意。
D.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 森林大量消失与古猿向人类进化有关 ,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古人类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吃熟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并日渐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交流合作,使古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越来越强大,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另一支却由于森林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①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未经过加工的树枝、石块等),但不能制造工具;②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如简单打磨的石器、削尖的树枝等);③直立人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④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更为高级、复杂的工具(如精细的石器和骨器等);A符合题意。
B.植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后,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脑的沟回与人相似,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具有语言能力;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脑容量增至1300-1500mL。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可知,人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故答案为:D。
【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化石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但是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
B.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可能在同一地层也可能不在同一地层,B不符合题意。
C.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1.【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
B、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正确;
C、丁和戊可以表示原始的裸子植物和原始的被子植物,二者均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C正确;
D、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结构最复杂,植物类群丁和戊二者不能确定谁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选:D
【分析】(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图中甲表示藻类植物,乙表示苔藓植物,丙表示蕨类植物,丁和戊可以表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A不符合题意。
B.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B不符合题意。
C.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类群的进化历程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3.【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 在合适的条件下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形成化石 ,A错误;
B、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 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结构较简单 ,C正确;
D、哺乳类和爬行类具有共同生活的时期,因此同层地层中可能有哺乳类和爬行类化石 ,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①是两栖类,②是哺乳类。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两栖动物是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一大类群其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由爬行类又进化为鸟类和哺乳类。因此,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
15.【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海洋中出现了多细胞真核生物,A正确。
BC.距今6亿年左右,海洋中出现了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植物,陆地上没有大量动物,BC正确。
D.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在距今6亿年左右还没有裸子植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在此之后的大约2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的种数不多的蓝藻和细菌,它们都是原核生物。这一时期的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在距今约5.7亿~5.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式地迅速形成,这就是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一消费者,这一方面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化石证据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比较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后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越新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由表格可知:人与酵母菌氨基酸数目差异最大,因此亲缘关系最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人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始的哺乳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阴暗潮湿环境中,所以它们并不能摆脱对水的依赖,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原始藻类是现代植物的祖先,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为现在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
【解析】【解答】A、鹰的翅膀的骨酪与马的前肢骨酪相似,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这属于结构和功能相似,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C. 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D. 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外形相似,是因为二者的生活环境相似,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不能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故答案为:D
【分析】1、比较分子生物学证据:证明生物进化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种生物的同一种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 的分子结构或DNA分子的结构的研究。研究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具有越多的相同性;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2、对植物、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刨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
3、比较和研究动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方法:比较和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古代原始祖先进化而 来的。
20.【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始祖马、中马、草原古马、现代马的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故A正确;
BC、始祖马的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中马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现代马前、后足中趾充分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趾端成为硬蹄,因此,在进化中马的足趾个数逐渐减少,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故BC正确;
D、对马的足的进化历程的研究,不能证明马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化石材料知道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建新世时才出现了建新马(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
又过了1000多万年 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由善于 跳跃变为善于奔跑.臼齿有复杂的连脊和白垩质填充,表明食料已从嫩叶转为干草.草原古马已从林中生活转为草原生活,高齿冠臼齿适于碾磨干草,善跑的四肢能 逃避猛兽袭击.
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齿冠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
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因此马的进化趋势:体形由小变大,多趾着地逐渐变为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趾数减少),四肢越来越长.
21.【答案】(1)化石;自然选择
(2)原始海洋;化学起源说;有机小分子
(3)新陈代谢;能量;氢气
(4)生生论;实验法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学说;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
【解析】【解答】(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
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生物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根据题干中资料可以看出,地球生物祖先LUCA的新发现进一步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提供了有力佐证。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现在普遍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化学起源说,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所以,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3)新陈代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特征,这些生物化学反应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有能量的转化,根据题干中资料可以看出,推动新陈代谢反应向前发展所需的能量来源其实就是氢气,而这个氢能来自于生命本身。
(4)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和米勒的模拟实验虽然结论不同,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这说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生物来自于生命,这为生生论提供了依据,一个为生命的化学进化提供了佐证,但是它们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实验法。
故答案为:(1)化石、自然选择学说;(2)原始海洋、化学起源说、有机小分子物质;(3)新陈代谢、能量、氢气;(4)生生论、实验法。
【分析】此题考查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证据、自然选择等内容,考查点较多,需要熟记: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孢子),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生命不是自然发生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模拟了原始环境下,原始大气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由于降水,最后汇入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22.【答案】(1)f
(2)近
(3)原始大气;氧气;闪电
(4)原始海洋
(5)①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 。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2)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f→e→d→c 。因此,比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些。
(3)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
(4)根据化学起源学说,可判断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5)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米勒的实验如题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B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a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A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分析】 米勒模拟的装置示意图:
23.【答案】(1)化石;比较
(2)丙;低等
(3)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表中甲乙丙三个地层,丙地层最远、甲地层较近、乙地层最近。(1)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个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较简单、低等的生物其化石处在较古老的地层中,较复杂、高等的生物其化石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另外,通过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2)生物越低等,其化石所处的地层地质年代越远。所以分析表格可知,丙地层地质年代最远,因为该地层中形成化石的动物三叶虫、乌贼、珊瑚虫都比较低等。
(3)表中丙地层最远,形成化石的三叶虫、乌贼、珊瑚虫为水生动物且结构简单、较低等;乙地层最近,形成化石的动物恐龙、始祖鸟和龟为陆生动物且结构较复杂;甲地层最近,形成化石的马、象和犀牛是结构最复杂、高等的哺乳动物。由表中信息可以推断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1)化石;比较;丙;低等;(3)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分析】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4.【答案】(1)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冰,体表有鳞片
(2)A;胎生、哺乳
(3)腔肠、软体;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1)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
(2)鲸属于图中的A哺乳类动物,其特点是胎生、哺乳。
(3)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能够构成珊瑚礁,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珊瑚礁能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鱼类提供栖息地,能固定二氧化碳;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能固定二氧化碳,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有一定的作用。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都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5.【答案】(1)鳃;鳍
(2)C
(3)大熊猫
(4)脊柱;蚯蚓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能用鳃呼吸,鳃是鱼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二是能用鳍游泳,来取食和避敌。(2)动物的进化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鲫鱼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类,大熊猫属于哺乳类,因此,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蚯蚓、鲫鱼、扬子鳄、大熊猫。故答案为:C。(3)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为保护大熊猫建立了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4)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柱,蚯蚓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扬子鳄、大熊猫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分析】1、脊椎动物是指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
无脊椎动物是身体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下: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6.【答案】(1)A、B、E;A的种子外有果皮,而E的种子裸露
(2)C、D、F;F;D
(3)D→F→C→E→A、B
(4)花;果实;种子
(5)界;种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A向日葵、B玉米和E银杏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属于种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和F苔藓植物是用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属于孢子植物;A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而E银杏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2)F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染细胞,所以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其中在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植物是D藻类植物,如海带。(3)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依次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把题干的植物所属的类群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为:D→F→C→E→A和B。(4)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5)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图中的A向日葵、B玉米、C是蕨类植物、D是藻类植物、E银杏、F是苔藓植物。
1 / 1